靜香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靜香館原文

陸生香於庭,水生香於池。

書館皆可得,而實弗藉伊。

試雲所藉者,曰靜一字宜。

靜則心在焉,視見聽聞資。

聖經已明言,逢源任取之。

詩詞問答

問:靜香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靜香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五十二

參考注釋

生香

(1).散發香氣。 唐 薛能 《杏花》詩:“ * 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2).指芸香。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高樓紅粉,仍定魚魯之文;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吳兆宜 注引《典略》:“芸臺香辟紙魚蠹。”

(3).麝香品類之一。 唐 許渾 《寄題南山王隱居》詩:“隨蜂收野蜜,尋麝采生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麝》﹝集解﹞引 蘇頌 曰:“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極難得,價同明珠。其香聚處,遠近草木不生或焦黃也。”

書館

(1).古代教授初學之所。 漢 王充 《論衡·自紀》:“八歲出於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 充 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新唐書·后妃傳上·上官昭容》:“ 婉兒 勸帝侈大書館,增學士員,引大臣名儒充選。”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學舊六館:有國子館、太學館、四門館、書館、律館、算館,國子監都領之。” 王國維 《觀堂集林·漢魏博士考》:“ 漢 時教初學之所名曰書館,其師名曰書師,其書用《倉頡》、《凡將》、《急就》、《元尚》諸篇,其旨在使學童識字、習字。”

(2).教授典籍之所。 清 方苞 《<余東木時文>序》:“子之尊人與余共事書館,無間晨夕,後雖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見者。” 清 桂馥 《札朴·書館》:“今以教授館為書館,讀如書籍之書。”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聽聞

(1) 聽的活動

駭人聽聞

(2) 指聽到的內容

以廣聽聞

聖經

(1) 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組成的基督教的經典

他們設立了殘酷的宗教法庭,專門對付那些發表與《聖經》教義相違背的主張的人。——《火刑》

(2) 指儒家的經書

聖經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西遊記》

明言

(1).明著之言;明白的話。《戰國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 吳師道 補正:“謂明著之言,章顯之理。” 續範亭 《五百字詩》:“古人有明言,兵後成荒年。”

(2).猶明辯。明白辯說。《莊子·大宗師》:“汝必躬行仁義而明言是非。”

(3).明白說出來。《韓非子·說難》:“貴人有過端,而説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則身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

(4).明哲的話。如 明 馮夢龍 《古今小說》又名《喻世明言》。

逢源

形容辦事順利。語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魯迅 《<準風月談>後紀》引 楊邨人 《聰明之道》:“他們也實在到處逢源,名利雙收。”

詩詞推薦

靜香館原文_靜香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