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僧見寄三首·其二原文
鶴飛空林表,人語驚泉間。
清景方自悅,所思杳難攀。
歸云何處至,無復望中山。
詩詞問答
問:和僧見寄三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和僧見寄三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刪韻
參考注釋
飛空
飛入空中。 唐 儲光羲 《詠山泉》:“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詩之一:“上有橫河斷海之浮雲,可望不可攀。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
林表
(1).林梢,林外。《文選·謝朓<休沐重還丹陽道中>》詩:“雲端 楚 山見,林表 吳 岫微。” 李善 註:“表,猶外也。”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之三:“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鄭刺史祠》:“遙見山麓屋宇,隱隱出林表,策馬赴之。”
(2). 漢 宮中女官名。《漢書·敘傳上》:“時 長信 庭林表適使來,聞見之。” 顏師古 註:“ 長信 宮庭之林表也。林表,官名耳。庭非官稱也。”
清景
(1).猶清光。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三辰蔽於天,則清景暗於地。” 唐 儲光羲 《終南幽居獻蘇侍郎》詩之一:“朝日懸清景,巍峩宮殿明。” 清 龔自珍 《桂殿秋》詞序:“時也方夜,月光吞吐,在百步外,盪瀣氣之空濛,都為一碧,散清景而離合,不知幾重。”參見“ 清光 ”。
(2).清麗的景色。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 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造語天然,清景可畫。”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詩:“幽蘅發空曲,芳杜綿所思。” 明 劉基 《雜詩》:“欲采寄所思,不憚道路遠。”
(2).泛指思考。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音樂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時候,他便連綴若干聲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中山
(1) 周代諸侯國名。今河北正定縣東北,戰國時為趙武炅王所滅
兼……趙、 宋、 衛、 中山之眾。—— 漢· 賈誼《過秦論》
(2) 又
非尊於…中山之君。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和僧見寄三首·其二原文_和僧見寄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