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閒叟見寄之韻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次閒叟見寄之韻原文

王侯氣邁往,青春頗乾祿。

任俠似朱家,竄身脫冤獄。

甘隨支遁游,不作子公牘。

著鞭投前地,嗜山性尤酷。

遺民臥江漢,無心謀半菽。

數面遂成親,開懷注醽醁。

新聞倒青箱,讜論尊黃屋。

禪參靈運前,庭列山陰竹。

好乖當語離,作惡徒滿腹。

西風掛席歸,清談渴心足。

漢庭今側席,公道追黃鵠。

莫作稻梁謀,營營輩雞鶩。

我自宴山川,坐嘯臨長谷。

詩詞問答

問:次閒叟見寄之韻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次閒叟見寄之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2. 豫章本作作叟

參考注釋

王侯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顯赫的爵位

邁往

(1).超脫凡俗。 晉 王羲之 《誡謝萬書》:“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羣辟,誠難為意也。” 宋 陸游 《賀葉樞密啟》:“負沉雄邁往之略,躬英發絶人之姿。” 明 唐順之 《答王南江提學書》:“夫兄雄俊之文,博辯之才,邁往之氣,無一人不知之。”

(2).謂時光流逝。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少壯真當努力,光陰邁往,悔其可追!”

(3).謂一直向前。 李大釗 《國民之薪膽》:“吾民惟一之大任,乃在邁往直前,以應方來之世變。” 聞一多 《雪》:“仿佛是詩人向上的靈魂,穿透自身的軀殼:直向天堂邁往。”

青春

(1) 青年時代

壯麗的青春

(2) 也用於比喻

百年老廠恢復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齡

青春幾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所以春天稱青春

青春作伴好還鄉。——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乾祿

南北朝 時勛貴、官吏對被役使的“乾”收取免役絹作為一種額外俸給,稱“乾祿”。《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猶以 波斯 狗為儀同、郡君,分其乾祿。”《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七年》:“舊蒼頭 劉桃枝 等皆開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兒、歌舞人、見鬼人、官奴婢等濫得富貴者,殆將萬數……乃至狗、馬及鷹亦有儀同、郡君之號,有鬭鷄,號開府,皆食其乾祿。” 胡三省 註:“乾出所部之人,一乾輸絹十八匹,乾身放之。”

(1).求福。《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乾祿豈弟。”

(2).求祿位;求仕進。《論語·為政》:“ 子張 學乾祿。” 漢 王充 《論衡·自紀》:“不鬻智以乾祿,不辭爵以吊名。”《梁書·明山賓傳》:“兄 仲璋 嬰痼疾,家道屢空, 山賓 乃行乾祿。”《金史·隱逸傳序》:“後世乾祿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與嘆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鮮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書痴》:“非為乾祿,實信書中真有金粟。”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雖兜牟深隱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乾祿之色,固灼然觀於外矣!”

任俠

以抑強扶弱為己任

季布者, 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 楚。——《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朱家

漢 初 魯 地俠士。《史記·遊俠列傳》:“ 魯 朱家 者,與 高祖 同時。 魯 人皆以儒教,而 朱家 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其餘庸人不可勝言……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陰脫 季布 將軍之阸,及 布 尊貴,終身不見也。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後以 朱家 泛指俠士。 唐 李白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詩:“歷抵 海 岱 豪,結交 魯 朱家 。” 明 屠隆 《綵毫記·廬山受枉》:“嘆傭奴自賣 朱家 魯 ,少小蒙恩遇。”

竄身

藏身。 唐 崔峒 《劉展下判官相招以詩答之》:“竄身如有地,夢寐見明君。” 宋 葉適 《取燕一》:“今 天祚 地喪於外,位奪於內,竄身 夾山 ,死亡朝夕,其國滅矣。” 清 鄧顯鶴 《<船山遺書>目錄序》:“先生竄身 猺峒 ,絶跡人間。”

冤獄

指受人冤枉、誣告而定的罪

作子

方言。陷害人的圈套。 陳登科 《活人塘》第三章:“這都是殺千刀,把狗拖的,絕子絕孫的做就的作子。”

公牘

(1).公文。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誤助》:“今人有復名而單書一字者, 劉韶美 名 儀鳳 ,守 蜀 郡,嘗有公牘至省部,單書一 儀 字。”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公牘序》:“公牘之體:曰奏疏,下告上之辭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雖平等而稍示不敢與抗者,則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辭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郵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關提、照會,統謂之公牘。” 章炳麟 《文學論略》:“以比類知源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為要者,公牘是也。” 魯迅 《華蓋集·答KS君》:“倘要開頭,他們還得有一個更通古學,更長古文的人,才能勝對壘之任,單是現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牘和游談的堆積,紙張雖白,圈點雖多,是毫無用處的。”

(2).指官方的記載、文告等。 姚華 《論文後編·源流》:“無韻之作隨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牘私著,兩別而已。公牘變於《尚書》,私著暢於諸子。”

著鞭

(1).鞭打;用鞭子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 乘駿馬越 津橋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 乘駿馬上 津橋 …… 谷利 在馬後,使 權 持鞍緩控, 利 於後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 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陰曉發》詩:“天色微沾雨,林香緩著鞭。”

(2).《晉書·劉琨傳》:“與 范陽 祖逖 為友,聞 逖 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猶言著手進行,開始做。後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時輩已爭先,吾兄未著鞭。” 宋 陸游 《書事》詩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

(1).鞭打;用鞭子趕。 金 元好問 《榆社硤口村早發》詩:“瘦馬長途懶著鞭,客懷牢落五更天。”

(2).猶言著手進行,開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昔予嘗見《鳴道集》,甚不平之,欲為書糾其蕪謬而未暇,豈意 屏山 先我著鞭,遂為序。”

(3).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這是條 * ,早著鞭,不似那納粟求官的資格淺。”

山性

(1).山民質樸的性格。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帶索披裘,自得山性,雕章麗服,未敢攸同。”

(2).野性。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象耳出油》:“象耳中有油出,謂之山性發,往往奔逸傷人。”

(3).山的生機。 明 劉基 《為董楚芳題山水圖》詩:“我住城南隔天鏡,朝夕看山見山性。”

遺民

(1) 指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2) 泛指大動亂後遺留下來的人民

江漢

(1). 長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

(2).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後漢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 李善 註:“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 唐 杜甫 《枯棕》詩:“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鰲 註:“ 江 漢 ,指 巴 蜀 。”

(4).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 陳毅 《吟 * 形勢》:“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 李 鄭 回。”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半菽

(1).謂半菜半糧,指粗劣的飯食。《漢書·項籍傳》:“今歲飢民貧,卒食半菽。” 顏師古 註:“ 孟康 曰:‘半,五升器名也。’臣 瓚 曰:‘士卒食蔬菜以菽雜半之。’ 瓚 説是也。菽謂豆也。” 唐 元稹 《竹部》詩:“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 周芳容 ﹞連遭喪病,家亦奇貧,筆耕所出不能謀半菽之養。”

(2).指少許之物。《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視若游塵,遇同土梗,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呂延濟 註:“澆薄之人視之如游塵,土梗,莫肯以半豆一毛而濟之。”

成親

(1) 使成配偶

最終與她心愛的男人成親了

(2) 結婚

開懷

暢開襟懷,無所拘束

開懷暢飲

醽醁

亦作“醽淥”。美酒名。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藜藿嘉於八珍,寒泉旨於醽醁。” 宋 黃庭堅 《念奴嬌》詞:“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淥。” 元 曾瑞 《醉太平》曲:“ 蘇堤 堤上尋芳樹, 斷橋 橋畔沽醽醁, 孤山 山下酹 林逋 。” 張昭漢 《久別瓊玉表妹賦此志懷》詩:“詩思雜離情,宛如中醽醁。”

新聞

新近聽來的事。社會上新近發生的事情;宋時指有別於正式朝報的小報

青箱

(1).收藏書籍字畫的箱籠。《宋書·王準之傳》:“曾祖 彪之 ……博聞多識,練悉朝儀,自是家世相傳,並諳 江 左舊事,緘之青箱。” 唐 賈躭 《賦虞書歌》:“須知《孔子廟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潤州早發》詩:“白露水千里,青箱書一函。”

(2).指青箱學。 唐 陸龜蒙 《藥名離合夏日即事》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斷簡遺編一半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繼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三章:“青箱誰寄,遺書何託;宗祀將斬,祠墓無依。”

(3).指古代行藉田禮時裝種子的箱子。《隋書·禮儀志二》:“ 北齊 藉於帝城東南千畝內……以青箱奉穜稑種,跪呈司農,詣耕所灑之。”《宋史·禮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廢其禮。青箱舊無其制,請用竹木為之而無蓋,兩端設襻,飾以青。” 宋 李長民 《廣汴都賦》:“遂播青箱之嘉種,以成高廩之豐年。”

(4).指古代行冊封禮時裝封土的箱匣。《隋書·禮儀志四》:“諸王、五等開國及鄉男恭拜,以其封國所在方,取社壇方面土,包以白茅,內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塗飾,封授之,以為社。”

(5).見“ 青葙 ”。

讜論

正直之言,直言。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忠言讜論,皆沮屈而去。” 明 張居正 《答銓部李石塘書》:“惟公往在西臺,屢聞讜論。比奉翰札,率多溢美之詞。” 續範亭 《延安五老》詩:“讜論一發四座驚,各黨各派齊擁護。”

黃屋

(1).古代帝王專用的黃繒車蓋。《史記·秦始皇本紀》:“ 子嬰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華紱,車黃屋。”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黃屋者,蓋以黃為里。”

(2).借指帝王之車。 唐 許渾 《登尉佗樓》詩:“ 劉 項 持兵鹿未窮,自乘黃屋島夷中。” 明 唐順之 《滎陽行》:“城西夜半赤帝走,獨載黃屋開東門。”

(3).帝王所居宮室。《太平御覽》卷四三一引 漢 應劭 《風俗通》:“ 殷湯 寐寢黃屋,駕而乘露輿。”《魏書·李彪傳》:“故 夏禹 卑宮室而惡衣服, 殷湯 寢黃屋而乘輅輿,此示儉於後王。”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豈望身居黃屋,手御青綸。” 宋 王觀國 《學林·路》:“車者貴賤之所通乘,惟天子所乘獨謂之路;亦猶屋者貴賤之所通居,惟天子所居獨謂之黃屋。”

(4).指帝王權位。《北史·魏諸宗室傳論》:“至如 神武 之不事黃屋,高揖萬乘,義感隣國,祚隆帝統。”《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八年》:“朕本無黃屋之心,今橫議若此,據朕本心,惟有養母耳。”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 漢 人邪?”

(5).帝王的代稱。 唐 杜甫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詩:“中原訊息斷,黃屋今安否?” 宋 王安石 《澶州》詩:“黃屋親乘城,穹廬矢如蝟。” 清 孫枝蔚 《九日梁仲林侍郎宴集黑窯廠登高》詩:“及其佐黃屋,鯁直古人儔。”

靈運

天命;時運。《晉書·武帝紀》:“我皇祖 有虞氏 誕膺靈運,受終於 陶唐 ,亦以命於 有夏 。” 北魏 高允 《答宗欽》詩之九:“時之圮矣,靈運未通。風馬殊隔,區域異封。” 明 李東陽 《送顧天錫員外審刑山西》詩:“ 周 家衍靈運, 于氏 興高門。”

陰竹

生於山北的竹。《周禮·春官·大司樂》:“陰竹之管, 龍門 之琴瑟。” 鄭玄 註:“陰竹,生於山北者。”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蒼璧黃琮,六玉以昭天地;路鼓陰竹,九變而祠祖考。” 元 陳樵 《月庭賦》:“佳木偃旌,陰竹揚徽。”

好乖

容易乖違。多指離別,不如意。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序:“人事好乖,便當語離。” 宋 陳師道 《寒夜有懷晁無斁》詩:“人事雖好乖,吾生亦多忤。”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天時不齊,人事好乖。一夫頓困不足道,而國事不競,哀哉!”

作惡

幹壞事;為非作歹

那些奸商卻還乘機作惡

作惡多端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掛席

亦作“掛席”。猶掛帆。《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 李善 註:“揚帆、掛席,其義一也。” 唐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詩:“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宋 蘇軾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詞:“明日西風還掛席,唱我新詞淚沾臆。” 郁達夫 《己未秋應外交官試被斥倉卒東行》詩:“明朝掛席 扶桑 去,回首中原事渺茫。”

清談

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崇尚虛無,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後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清談誤國

漢庭

指 漢 朝。 漢 張衡 《思玄賦》:“王肆侈於 漢 庭兮,卒銜恤而絶緒。”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漢 庭和異域,《晉史》坼中臺。” 明 何景明 《送雷長史》詩:“ 漢 庭亦羨 相如 美, 楚 客重看 賈傅 尊。”

側席

(1).單獨一席。《國語·吳語》:“去笄,側席而坐,不掃。” 韋昭 註:“側猶特也。”《禮記·曲禮上》:“有憂者側席而坐。”《漢書·遊俠傳》:“賓客爭問所當得, 涉 乃側席而坐,削牘為疏,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分付諸客。”

(2).不正坐。謂因憂懼而坐不安穩。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楚 有 子玉得臣 , 文公 ( 晉文公 )為之側席而坐。”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公卿以下皆畏,莫不側席。” 宋 岳珂 《桯史·黃潛善》:“ 宣和 六年春, 東都 地震……驛書聞朝廷, 徽祖 為側席。”

(3).指謙恭以待賢者。《後漢書·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李賢 註:“側席,謂不正坐,所以待賢良也。” 前蜀 貫休 《寄烏龍山賈泰處士》詩:“吾君方側席,未可便懷安。” 清 王韜 《韜園文錄·洋務上》:“凡屬洋務人員,例可獲優缺,擢高官,而每為上游所器重,側席諮求。”

(4).正席旁側的席位。《漢書·元後傳》:“王多材藝,上甚愛之,坐則側席,行則同輦。”《紅樓夢》第十一回:“ 尤氏 讓 邢夫人 、 王夫人 並他母親都上坐了,他與 鳳姐兒 、 寳玉 側席坐。”

公道

(1) 公正的

對事實的公道的說明

(2)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

公道話

不過,人可真是好人!又公道,又爽直。——《潘虎》

黃鵠

(1).鳥名。《商君書·畫策》:“黃鵠之飛,一舉千里。”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一個將青蛾來燎火,且過眼前;一個見黃鵠而關弓,不知背後。”

(2).比喻高才賢士。《文選·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劉良 註:“黃鵠,喻逸士也。” 唐 韓愈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黃鵠據其高,眾鳥接其卑。” 錢仲聯 集釋引 陳沆 曰:“黃鵠謂 元稹 、 李紳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六:“失藪哀鴻叫,摶空黃鵠勞。”

(3).指 漢高祖 劉邦 所作《鴻鵠歌》。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漢高帝 ﹞雖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辭致之,以為羽翼,便敬德矯情,惜其大者,發《黃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賢貴隱,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願歌《黃鵠》三千歲,移得金莖五百年。”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加以《大風》、《黃鵠》、《落葉哀蟬》,或步燕歌,或循騷旨,無詔伶人,自成絶調。”

(4). 漢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所作之歌。《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悲愁,自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唐 李德裕 《討回鶻制》:“ 太和公主 居處不同,情義久絶,懐土多畏,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緑衣之嘆,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門》詩:“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後以“黃鵠”指離鄉的遊子。 明 高啟 《甪里村》詩:“紫芝日已老,黃鵠何時還?”

(5).據 漢 劉向 《列女傳》載: 魯 陶嬰 少寡, 魯 人聞其義,將求焉。 嬰 聞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黃鵠之早寡兮七年不雙。”後指婦女的守節不嫁和空閨寂寞。 明 汪廷訥 《種玉記·互醋》:“我流落邊關,若不回時只恐你終啣黃鵠哀。淚空垂,冷落鴛幃日易西。” 清 陳維崧 《麥秀兩岐·為周貞女題詞》詞:“既許驅金犢,便合歌《黃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早歲吟《黃鵠》,顛連四十春,懷貞心比鐵,完節鬢如銀。”

(6).山名。參見“ 黃鵠山 ”。

營營

(1) 象聲詞

營營青蠅

(2) 奔走鑽營

畢生營營,追求名利

(3) 常含貶義

雞鶩

(1).雞和鴨。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辭·九章·懷沙》:“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王逸 註:“言賢人困厄,小人得志也。”《陳書·蔡景歷傳》:“欲以雞鶩廁鴛鴻於池沼,將移瓦礫參金碧之聲價。” 唐 李白 《送崔度還吳》詩:“胡為雜凡禽,雞鶩輕賤君。”

(2).雞和鴨。古代以之為贈送禮品。 宋 曾鞏 《應舉啟》:“仰遵舊禮,敢忘桑梓之恭;輒進曼辭,庶當雞鶩之贄。”

我自

猶我咱。 宋 劉子翬 《滿庭芳·桂花》詞:“我自寒灰槁木,凝神處,不覺重酣。”《水滸傳》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 清 譚嗣同 《獄中題壁》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 崑崙 。”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坐嘯

亦作“ 坐歗 ”。閒坐吟嘯。 東漢 成瑨 少修仁義,篤學,以清名見,任 南陽 太守,用 岑晊 (字 公孝 )為功曹,公事悉委 岑 辦理,民間為之謠曰:“ 南陽 太守 岑公孝 , 弘農 成瑨 但坐嘯。”見《後漢書·黨錮傳序》。後因以“坐嘯”指為官清閒或不理政事。 南朝 齊 謝朓 《在郡臥病呈沉尚書》詩:“坐嘯徒可積,為邦歲已朞。” 唐 劉知幾 《史通·辨識》:“但今之從政者則不然。凡居斯職者,必恩幸貴臣,凡庸賤品,飽食安步,坐嘯畫諾,若斯而已矣!” 宋 蘇軾 《次韻王滁州見寄》:“君家聯翩盡卿相,獨來坐歗谿山上。” 清 吳偉業 《寄房師周芮公先生》詩之二:“北府風流坐嘯清, 蕭郎 白帢愛將迎。”

臨長

猶言監臨領導。《國語·晉語二》:“臨長 晉國 者,非女其誰?” 韋昭 註:“臨,監也;長,師也。”

詩詞推薦

次閒叟見寄之韻原文_次閒叟見寄之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