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詠古玉璧原文
量來徑盈尺,非蒲亦非谷。
規圓朴中規,亦弗計好肉。
乃不知有周,炎劉豈堪目。
一面剝蝕半,一面平體足。
剝者復血浸,略剩如脂腹。
識其缺土中,久伴循蜚族。
出土幾千年,經幾人珍蓄。
彬然一再詠,心神沃古穆。
詩詞問答
問:再詠古玉璧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再詠古玉璧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七
2. 去聲
參考注釋
規圓
見“ 規圜 ”。
中規
(1).同圓規相符。《荀子·勸學》:“鞣以為輪,其曲中規。”
(2).引申為合乎準則、要求。《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詩》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有周
周 代。有,詞頭。《書·召誥》:“王先服御事,比介於我 有周 御事。”《詩·大雅·王文》:“ 有周 不顯,帝命不時。” 毛 傳:“ 有周 , 周 也。”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先生諱 泰 ……其先出自 有周 。” 晉 潘岳 《楊荊州誄》:“邈矣遠祖,系自 有周 。”
炎劉
舊指以火德王的 劉氏 漢 朝。 漢 趙岐 《<孟子>題辭》:“遭 蒼姬 之訖録,值 炎劉 之未奮。” 元 傅若金 《歌風台》詩:“黔首厭 秦 暴,龍德奮 炎劉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 炎劉 授命順皇天,天遣 重瞳 作獺鸇。”
一面
(1) 物體的一個表面
(2) 方面
(3) 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他一面跑,一面喊
剝蝕
(1) 剝脫而逐漸損壞
由於使用了偽劣塗料,牆皮半年就剝蝕了
(2) 侵蝕。由於侵蝕而使裸露
入了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老殘遊記》
血浸
(1).鮮血浸漬。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三折:“看沙場血浸橫屍首。” 蕭紅 《生死場》十四:“一種感覺通過骨髓麻寒她全身的皮膚,那是怎樣可怕血浸的人頭!”
(2).指血紅色的斑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有一舊玉馬,質理不甚白潔,而血浸斑斑。”
土中
(1).四方的中心地區。《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 孔 傳:“言王今來居 洛邑 ,繼天為治,躬自服行教化於地勢正中。” 孫星衍 疏:“土中謂王城於天下為中也。”《漢書·禮樂志》:“ 世祖 受命中興,撥亂反正,改定京師於土中。” 顏師古 註:“謂都 洛陽 。” 晉 潘岳 《西征賦》:“考土中於斯邑,成建都而營築。”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夫九州之地, 洛陽 為土中,風雨之所交也。”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知府郭中寧授中憲大夫制》:“ 河南 故稱土中,乃作 雒 。”
(2).地下。《晉書·庾亮傳》:“ 亮 將葬, 何充 會之,嘆曰:‘埋玉樹於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循蜚
亦作“ 循飛 ”。傳說太古時代十紀中的第七紀。《春秋命歷敘》:“自開闢至獲麟,二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分為十紀:……一曰九頭紀,二曰五龍紀,三曰攝提紀,四曰合雒紀,五曰連通紀,六曰敘命紀,七曰循蜚紀,八曰因提紀,九曰禪通紀,十曰疏訖紀。”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歷代論·十紀》作“循飛”。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來存》:“ 李 因言其客 喀爾喀 時,其人騎獸,似鹿而非有語言,無文字,亦無機械,如游循蜚、因提之世。” 雷昭信 《名說》:“蓋在疏仡、循蜚之上世,盱盱其俗,沕穆其天,各安其澹泊。”參閱《廣雅·釋天》。
出土
(1) 從土裡挖出來
出土文物
(2) 小苗從土裡長出來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一再
一次又一次地
心神
心情;精神狀態
心神不定
古穆
古樸凝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江右游日記》:“北崖有石柱矗立,大倍於筍,而色甚古穆。” 清 惲敬 《答秦撫軍書》:“古名人畫無不古穆深厚,精能奇邁。”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例如《蜀碧》,總可以說是夠慘的書了,然而序文後面卻刻著一位 樂齋 先生的批語道:‘古穆有 魏 晉 間人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