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古汶洲寄陳夷仲原文
此地昔為別,經過倍愴顏。
人家平貼水,日影半銜山。
一雁來何處,扁舟去獨閒。
殷勤江上鯉,寄信到松關。
詩詞問答
問:經古汶洲寄陳夷仲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經古汶洲寄陳夷仲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經古汶洲寄陳夷仲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為別
猶分別,相別。 唐 李白 《送友人》詩:“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宋 晏殊 《浣溪沙》詞:“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
經過
(1) 通過
到現在大約經過六、七人之手
(2) 經歷的過程
事情的全部經過
(3) 從某處過
這汽車經過北海公園嗎?
人家
(1) 代詞,指說話人或聽話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2) 代詞,指某個人或某些人
把信給人家送去
(3) 代詞,指說話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平貼
(1).謂平展地緊挨著;按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後》:“柏雖大幹如臂,無不平貼石上如苔蘚然。”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八章:“手掌從褲袋裡抽出來又毫無必要地去平貼他那稀疏的頭髮。”
(2).平整;妥貼。 葉聖陶 《病夫》:“ 薛振之 走上扶梯,踏著鋪得極平貼的柔軟的棕毯,兩隻腳覺得有點沉重,舉一步似乎要費十分的力氣。”
日影
日光照射物體所成的陰影
雁來
亦作“鴈來”。即雁來紅。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至於麗春、款冬、丈紅、段錦、鴈來、燕麥……叢生砌下,遞換疄間。”參見“ 雁來紅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養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熱情周到
殷勤的服務員
(3) 勤奮
殷勤小心
(4) 禮物
日後致殷勤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寄信
(1).遞送書信。 唐 賈島 《題朱慶餘所居》詩:“寄信船一隻,隔鄉山萬重。”《七俠五義》第五九回:“ 金 令又要托 包興 寄信一封, 包興 一一應允。”
(2).現代多通過郵局遞送。 曹禺 《日出》第二幕:“這兩天就沒見著他個影子。打電話,寄信,我親自去找他,他都是不在家。”
松關
(1).猶柴門。 唐 孟郊 《退居》詩:“日暮靜歸時,幽幽扣松關。” 清 吳偉業 《贈願雲師》詩:“故人扣松關,匡牀坐酬酢。”
(2).古關名。在 陰山 。 元 耶律楚材 《過夏國新安縣》詩:“昔年今日渡 松關 ,車馬崎嶇行路難。”原註:“西城 陰山 有 松關 。”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戈船飛渡,而天塹無憑;鐵馬長驅,而 松關 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