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穹窿山訪張袁二道士原文
穹窿絕頂訪仙居,燕坐高人石不如。
一點紅爐飛白雪,大千碧海掣金魚。
坐看日月渾淪轉,笑指華夷寥廓虛。
我亦飄飄生羽翰,不奔塵世五侯車。
詩詞問答
問:登穹窿山訪張袁二道士的作者是誰?答:虞堪
問:登穹窿山訪張袁二道士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登穹窿山訪張袁二道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虞堪的名句有哪些?答:虞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穹窿
(1) 指天
(2) 中間高而四周下垂的樣子
絕頂
(1) 超群的;卓越的;極端的;異常的
聰明絕頂
(2) 最高級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絕頂的漂亮
仙居
(1).仙人住所。亦借稱清靜絕俗的所在。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詩:“ 賀上人 迴得報書,大誇州宅似仙居。” 明 陳鍾盛 《蓬萊閣記》:“夫 蓬萊 境界號稱仙居,其説見於山經水注所記,騷人韻客所託興,不一而足。”
(2).借指歌妓居處。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靜街偷步訪仙居,隔牆應認打門初。”
(3).縣名。在今 浙江省 。 宋 景德 四年始置。以產白朮著名。參見“ 仙居術 ”。
(4). 杭州 靈隱山 的別名。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北山勝跡》:“ 靈隱山 ,去城四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一十二里,亦曰 靈苑 ,曰 仙居 ,曰 武林 ,俗稱 西山 。其山起 歙 ,出 睦 ,跨 富春 ,控 餘杭 ,蜿蜒數百里,結局於 錢唐 。”
燕坐
(1).安坐;閒坐。《儀禮·燕禮》“賓反入,及卿大夫皆説屨升,就席” 漢 鄭玄 註:“凡燕坐必説屨,屨賤不在堂也。” 賈公彥 疏:“凡在堂立行禮不説屨,安坐則説屨……以其屨在足賤,不宜在堂,陳於尊者之側也。” 宋 梅堯臣 《寄謝開封宰薛贊善》詩:“燕坐禽鳥寂,吟喔簿書退。” 元 蔣正子 《山房隨筆》:“ 漫塘先生 與客燕坐,指窗外櫻桃惟一實,共以為笑。” 明 文徵明 《春雨漫興》詩:“焚香燕坐心如水,一任門多長者車。” 葉聖陶 《北上日記》:“餐廳頗寬暢,其上層為吸菸室與燕坐間。”
(2).指坐禪。 宋 蘇軾 《成都大悲閣記》:“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鏡。” 明 宋濂 《寂照圓明大禪師壁峰金公設利塔碑》:“越七日,水退。競往視之,禪師燕坐如平時,唯衣濕耳。”
(3).指施食。 清 袁枚 《新齊諧·徐先生》:“ 宿 俗,富饒之家,每日必設一家常飯,置外廳堂,不拘來客,皆就食焉,號曰燕坐。”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點,躡屩(草鞋)於 鍾阿;徵士 劉虯,獻書於衛兵。—— 南朝梁· 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3) 學術、技能高超的人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紅爐
(1).燒得很旺的火爐。 唐 杜甫 《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照室紅爐促曙光,縈窗素月垂文練。” 唐 鮑君徽 《惜花吟》:“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煑茗松花香。”些指茶爐。 唐 呂岩 《七言》詩之三六:“紅爐迸濺鍊金英,一點靈珠透室明。”此指道教煉丹爐。 明 李贄 《觀音問》:“若我則又貪生怕死之尤者,雖死後猶怕焚化,故特地為塔屋於 龍湖 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入於紅爐乎?”此指焚屍爐。
(2).今亦指打鐵爐。
白雪
(1).潔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唐 岑參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紅樓夢》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陳毅 《延安寶塔歌》:“紅日照白雪,萬眾齊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張鷟 《遊仙窟》:“黑雲裁兩鬢,白雪分雙齒。” 宋 蘇舜欽 《次韻和師黯》:“青雲失路初心遠,白雪盈簪壯志閒。”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詩說·白雪黃雲》:“詩人喜 荊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盡黃雲稻正青’之句,莫不極口稱誦,而不知其有斧鑿痕。竊謂雪不成繰,雲不可割,請易繰為捲,易割為收,則絲麥自見。” 元 盧摯 《沉醉東風·春情》曲:“白雪柳絮飛,紅雨桃花墜。”
(3).古琴曲名。傳為 春秋 晉 師曠 所作。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中有鳴琴焉,臣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淮南子·覽冥訓》:“昔者 師曠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為之下降。”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揚《白雪》,發清角,理正聲,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詩:“《白雪》亂縴手,《緑水》清虛心。” 清 曹寅 《冬蘭》詩:“此即希聲曲,應和《白雪》彈。”
(4).喻指高雅的詩詞。 唐 羅隱 《秋日有酬》詩:“腰間印佩黃金重,卷里詩裁白雪高。” 前蜀 韋莊 《對酒》詩:“白雪篇篇麗,清酤盞盞深。” 宋 王禹偁 《次韻和仲鹹送池秀才西遊》:“青霄路在何難到,白雪才高豈易酬。” 清 陳維崧 《沁園春·同遠公和友人贈答之作》詞:“況白雪連箱,讀之氣盡;紅牙一曲,聞者心灰。”
(5).詞調名。 宋 楊無咎 創作。雙調九十五字。《詞譜》卷二四:“《白雪》,調見《逃禪集》, 楊無咎 自製曲題,本賦雪,故即以‘白雪’名調。”
(6).道教語。指水銀。一說指唾液。 唐 呂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並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宋 蘇軾 《辨道歌》:“離南為室坎為家,先凝白雪生黃芽。”《西遊記》第十七回:“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裡高談闊論。講的是立鼎安爐,摶砂鍊汞,白雪黃芽,傍門外道。”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碧海
碧藍色的海
金魚
鯽魚經過人工培養而成的變種,有金黃、紅、白、黑、藍等顏色,形體多樣,供觀賞
坐看
(1).猶行看,旋見。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六:“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唐 杜甫 《鳳凰台》詩:“坐看彩翮長,縱意八極周。”
(2).謂旁觀而無行動。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張清 對部下說:‘上將掌握兵權,坐看我們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異心。’”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渾淪
形容渾沌不清
華夷
(1).指 漢 族與少數民族。後亦指 中國 和外國。《晉書·元帝紀》:“天地之際既美,華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嚴公廳宴詠蜀道畫圖》:“華夷山不斷, 吳 蜀 水相通。” 宋 蘇軾 《賜太師文彥博生日禮物口宣》:“卿勛在廟社,名聞華夷。” 清 龔自珍 《大誓答問第二十四》:“又譯字之人,必 華 夷兩通而後能之。”
(2). 宋 元 時指國家的疆域。 元 關漢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國,亡 宋 家舊華夷。” 王季思 註:“ 宋 元 時稱國家的疆域為華夷,因為它包括了少數民族地區。”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則俺那仁慈的明聖主,掌一統錦華夷,可則是平安了十萬里。” 明 《殺狗記·看書苦諫》:“再整舊華夷,重覩江山麗。”
寥廓
(1).空曠深遠。《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洪興祖 補註引 顏師古 曰:“寥廓,廣遠也。” 唐 韋應物 《仙人祠》詩:“蒼岑古仙子,清廟閟華容。千載去寥廓,白雲遺舊蹤。” 宋 周邦彥 《一寸金·江路》詞:“疏林外,一點炊煙,渡口參差正寥廓。” 陳雲龍 集註:“寥廓,幽遠也。”
(2).遼闊的天空。《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觀者未覩指,聽者未聞音,猶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顏師古 註:“寥廓,天上寬廣之處。” 宋 楊萬里 《筠庵》詩:“故老談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隨身無長物,止跨一隻鶴。” 清 方文 《亂後過姑蘇驛》詩:“月明雙雁翔寥廓,羨爾能飛脫網羅。”
(3).冷清;冷落。 漢 陸賈 《新語·慎微》:“當世不蒙其功,後代不見其才,君傾而不扶,國危而不持,寂寞而無隣,寥廓而獨寐,可謂避世,非謂懷道者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聲罕聞。” 清 鈕琇 《觚賸·貞白樓詩》:“﹝ 易庵 《貞白樓詩》﹞:‘風霜頗威厲,敗葉走階幾,我庭日寥廓,一望盡披靡。’” 吳組緗 《一千八百擔》一:“雨點打在上面,淅淅颯颯地響,襯托得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虛。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泰》:“天門開闢,牢戶寥廓,桎梏解脫,拘囚縱釋。” 晉 陸機 《嘆逝賦》:“或冥邈而既盡,或寥廓而僅半。” 唐 李白 《志公畫贊》詩:“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虛空其心,寥廓無主。”
(5).指虛無之境。 前蜀 韋莊 《悼楊氏妓琴弦》詩:“魂歸寥廓魄歸煙,只住人間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佳哉子能圖,可以慰寂寞。相與驗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謂宇宙的元氣狀態。《素問·天元紀大論》:“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文選·賈誼<鵩鳥賦>》:“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李善 註:“寥廓忽荒,元氣未分之貌也。” 晉 潘岳 《西征賦》:“ 潘子 憑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7).寬宏豁達。《漢書·鄒陽傳》:“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 顏師古 註:“寥廓,遠大之度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今見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陳子昂 《薊丘覽古》詩:“ 鄒子 何寥廓,謾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語遠,端亮者語壯。”
飄飄
(1).風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飛揚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 元 張埜 《水龍吟·詠遊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
(3).飛翔貌。《文選·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 李善 註:“飄飄,飛貌。” 唐 李鹹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飄飄凌雲意,強御莫能懾。”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雲霞之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齒了。”
(5).形容動盪不安、不平靜。《隋書·文學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雨任運推轉,何必越性乾祈。” 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唐 劉長卿 《睢陽贈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 明 王雲鳳 《送客》詩:“雲氣溟濛雨欲絲,飄飄遊子別離時。”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湧泉,筆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
(9).形容遙遠、久遠。 三國 魏 徐幹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鮑照 《詠雙燕》之一:“雙燕戲雲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明 張景 《飛丸記·月下傷懷》:“思痴無羽翰,想極夢魂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飛翔;飛升。 唐 李紳 《華頂》詩:“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東昌三日》詩:“舟前花鴨憑遊戲,天上飛鴻自羽翰。”
(3).指書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寧郡丞王石丈運餉入蜀》詩:“憶昔趨階序,初欣見羽翰。” 郭沫若 《紀念孫中山》詩之三:“天高風淨雁聲還,寄語 臺 澎 托羽翰。”
塵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
五侯
(1).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參見“ 五侯九伯 ”。
(2).指同時封侯的五人。 漢成帝 封其舅 王譚平 阿侯 、 王商 成都侯 、 王立 紅陽侯 、 王根 曲陽侯 、 王逢時 高平侯 。見《漢書·元後傳》。《文選·鮑照<數詩>》:“五侯相餞送,高會集 新豐 。” 李善 註:“《漢書》曰: 成帝 悉封舅 王譚 、 王立 、 王根 、 王逢時 、 王商 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
(3).指同時封侯的五人。 東漢 大將軍 梁冀 擅權,其子 梁胤 、叔父 梁讓 及親屬 梁淑 、 梁忠 、 梁戟 皆封侯。《後漢書·陳蕃傳》:“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內。” 李賢 註:“五侯謂 胤 、 讓 、 淑 、 忠 、 戟 五人。”
(4).指同時封侯的五人。 漢桓帝 封宦者 單超 新豐侯 、 徐璜 武原侯 、 左悺 上蔡侯 、 具瑗 東武陽侯 、 唐衡 汝陽侯 。《後漢書·宦者傳·單超》:“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
(5).泛指權貴豪門。 唐 韓翃 《寒食》詩:“日暮 漢 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明 劉績 《早春寄白虛室》詩:“殘雪未消雙鳳闕,春風先入五侯家。” 清 龔自珍 《摸魚兒》詞:“五侯門第非儂宅,賸可五湖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