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江梅山

作者:張商岩 朝代:元代

挽江梅山原文

天地萬物難齊名,梅花獨與山俱清。

寒梅不彫傲霜雪,青山不老亘古今。

偉哉君澤逸世士,倦止梅山築新址。

平生心事惟愛梅,不數漫山俗桃李。

吁嗟行年適在辰,角聲吹斷羅浮春。

梅花香銷山亦傾,月明何處招詩魂。

詩詞問答

問:挽江梅山的作者是誰?答:張商岩
問:挽江梅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商岩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商岩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四

參考注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齊名

指名望相等

李白與杜甫齊名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開放,故稱。 唐 張謂 《早梅》詩:“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谿橋。” 宋 柳永 《瑞鷓鴣》詞:“天將奇艷與寒梅。乍驚繁杏臘前開。” 明 何景明 《二月見梅》詩:“二月寒梅開滿枝,素心寧與艷陽期!” 柯靈 《香雪梅·序一》:“初來時霜菊正丹,現在早開的寒梅已經著花。”

傲霜

不為寒霜所屈。 宋 蘇軾 《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種植部·冬青》:“然談傲霜礪雪之姿者,從未聞一人齒及。” 聞一多 《晴朝》詩:“傲霜的老健的榆樹,伸出一隻粗胳膊。”

青山不老

比喻永存。也比喻時間久長。

亘古

整個古代;終古

亘古通今,明鮮晦多。——鮑照《清河頌》

集中什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清· 梁啓超《讀陸放翁集》

逸世

(1).指太平盛世。《宋書·劉景素傳》:“今陛下尊英雄之高軌,振逸世之奇聲,何至仍衰世之異議,以掩賢人之名哉?”

(2).超世,出眾。 唐 韋應物 《奉和張大夫戲示青山郎》:“天生逸世姿,竹馬不曾騎。” 明 王錂 《春蕪記·獻賦》:“昨日, 唐 景 二大夫,曾舉秀士一人,名為 宋玉 ,雄奇博洽,逸世超羣。”

梅山

(1).山名。在今 浙江省 紹興縣 境。傳說為 漢 梅福 隱處之一。 宋 陸游 《梅子真泉銘》:“距 會稽城 東北七里有山,曰 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 子真泉 。” 子真 , 梅福 之字。 宋 陸游 《朝中措》詞:“明月 梅山 笛夜,和風 禹廟 鶯天。”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奉化縣 境。相傳為 梅福 賞游處。《清一統志·浙江·寧波府》:“ 梅山 :在 奉化縣 南三十里,舊志謂 梅福 嘗游此。兀立眾山中,峯巒奇秀,北環大溪,下有龍湫。”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縣 境。山上多梅,傳為 曹操 行軍望梅止渴處。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十一·和州》:“ 梅山 :縣( 含山縣 )東南五里,山多梅樹,俗傳 曹操 行軍,指梅林以止軍士渴處也。 唐 天寳 中,改曰 棲隱山 。”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舒城縣 境。傳說為 梅福 隱處之一。《清一統志·安徽·廬州府》:“ 梅山 ……在 舒城縣 西五十里,上有 梅仙洞 , 漢 南昌 尉 梅福 棄官後隱此,亦名 梅福山 。”

(5).山名。在今 安徽省 東至縣 境。《清一統志·安徽·池州府》:“ 梅山 ,在 建德縣 西南十里。 宋 時僧 志南 居之, 朱子 訪至山中,與之倡和,為書‘普門’二字刻於石壁。”

(6).山名。在 湖南省 新化縣 、 安化縣 間。在 新化 者稱 上梅山 ,在 安化 者稱 下梅山 。《宋史·神宗紀二》:“﹝ 熙寧 五年十一月﹞ 章惇 開 梅山 ,置 安化縣 。”

(7).山名。在 安徽省 金寨縣 。1956年在這裡建成 梅山水庫 。

(8).特指 揚州 梅花嶺 。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 清 秋瑾 《寶刀歌》:“痛哭 梅山 可奈何?帝城荊棘埋銅駝。”

新址

某單位新的駐地

生心

引起某種念頭;多心

我怕你生心,才這么做的

不數

數不清;無數。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近古以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 汪繼培 箋:“穢,當作滅。” 彭鐸 校正:“不數,即無數。” 宋 曾鞏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時,士之能以特見於世者,率常不過三數人,其世之不數,其人之難得如此。”《醒世姻緣傳》第八八回:“ 揚州 番役把 呂祥 的衣服剝脫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繩拴在樹的半中腰裡,鐵棍皮鞭,諸刑鹹備……打了個不數。”

不亞於。 明 汪道昆 《高唐夢》:“想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無雙,不數 莊生 陳説。”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畫船紀艷》:“噫嘻! 錢塘江 上畫船風景,誠不數 珠海 燈痕、 秦淮 月色也。”

漫山

滿山,遍山。 宋 蘇軾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麤俗。”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行年

(1).經歷的年歲,指當時年齡。《荀子·君道》:“以為好麗邪?則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齒墮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贈四兄》:“與兄行年校一歲,賢者是兄愚者弟。” 清 鈕琇 《觚賸·巡檢附魂》:“戲語之曰:‘貴司行年幾何?’則拱而對曰:‘卑職犬馬齒五十七矣。’”

(2).指將到的年齡。《南齊書·武帝紀》:“詔曰:‘始終大期,賢聖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調元 《剿說》卷二:“《水經注》:‘ 呂望 行年五十,賣食 棘津 。’行,將也……行年,猶雲年將,倒文也。”

(3).流年。舊時星命家所謂某人當年所行的運, 唐 張籍 《贈任道人》詩:“欲得定知身上事,憑君為筭小行年。” 金 元好問 《贈蕭漢傑》詩序:“問其日事,則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業游時貴間耳。’因與論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角聲

畫角之聲。古代軍中吹角以為昏明之節。《晉書·王羲之傳》:“ 述 ( 王述 )每聞角聲,謂 羲之 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 唐 李賀 《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廟門外一通角聲吹動,全體用飯;二通角聲吹動,我親到寨上察看。”

五聲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聲。”《宋書·樂志一》:“宮聲正方而好義,角聲堅齊而率禮。” 清 錢謙益 《<施愚山詩集>序》:“兵興以來,海內之詩彌盛,要皆角聲多宮聲寡,陰律多陽律寡。”

羅浮春

(1).酒名。 宋 蘇軾 《寓居合江樓》詩:“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自註:“予家釀酒,名羅浮春。”

(2).泛指美酒。 清 鈕琇 《觚賸·酒兵》引 姚竹友 詩:“主人獨酌羅浮春,高腔小隊喧私宅。”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詩魂

(1).詩人的精神。 南唐 李建勛 《春雪》詩:“閒聽不寐詩魂爽,浄喫無厭酒肺乾。”

(2).詩人的亡魂。 明 袁宏道 《卷中見亡友王官谷姓字感賦》:“ 柳浪湖 上深更月,料得詩魂近水行。” 陳毅 《由宣城泛湖東下》詩:“ 李 謝 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詩詞推薦

挽江梅山原文_挽江梅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