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虎行原文
虎圈養虎林丞守,官家備物無不有。
飼以久徒費以多,殪之每試佽飛手。
南苑殪虎宜何處,往例晾鷹台陳旅。
虎鎗比肩立周阹,於菟欲避無去所。
出柙莫問誰之過,曳尾那有猛風作。
檻中積威約致然,馬遷語固非虛播。
彎弧偶亦射斃之,比孱兔耳何足奇。
木蘭昔乃真射耳,憶子布言今弗為。
詩詞問答
問:射虎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射虎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五
2. 乙亥秋木蘭行圍虞人報有虎率虎鎗擊刺虎忽逸出眾莫敢攖其日有厄魯特新附者來觀因馳安吉驄追及之壹發而殪曾作射虎行紀其事
參考注釋
虎圈
養虎之所。《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宮 ……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漢書·外戚傳下·孝元馮昭儀》:“ 建昭 中,上幸虎圈鬭獸,後宮皆坐。” 明 陳繼儒 《虎薈》卷三:“ 秦 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西去 長安 十五里。”
家備
臣下私家的軍隊。《左傳·哀公十四年》:“ 宋 桓魋 ……請享公焉。以日中為期,家備盡往。” 楊伯峻 註:“謂 魋 以其私家之兵甲盡往享所。”《漢書·毌將隆傳》:“今 賢 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契國威器共其家備。”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佽飛
(1).即 佽非 。 春秋 楚 勇士。 唐 李白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佽飛 斬長蛟,遺圖畫中見。” 金 元好問 《觀淅江漲》:“ 佽飛 鬭蛟鱷,燃犀出麟介。”後亦泛指勇士。 清 趙翼 《邵松阿落一齒已而落處更生賀詩》:“童子行先尊勝隊,孩兒兵壓佽飛傑。”詳“ 佽非 ”。
(2). 漢 武官名。少府屬下左弋,自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名為“佽飛”,掌弋射。《漢書·馮奉世傳》:“今發 三輔 、 河東 、 弘農 越 騎、跡射、佽飛、彀者、羽林孤兒及 呼速絫 、 嗕種 ,方急遣。”後亦泛指武官。 宋 王禹偁 《大閱賦》:“肅肅弋戟,鏜鏜鼓鉦。期門佽飛,雲蒸而鱗萃。”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隨駕入侍鹿苑》詩之二:“舊屬佽飛能搏虎,分番郎舍盡攻文。”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五:“一隊佽飛爭識我,健兒身手此文官。”
南苑
(1).御苑名。因在皇宮之南,故名。歷代所指不一。《宋書·明帝紀》:“以 南苑 借 張永 ,雲‘且給三百年,期訖更啟’。”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唐 溫庭筠 《河傳》詞:“天際雲鳥引晴遠,春已晚,煙靄渡 南苑 。”
(2).即 南海子 。在 北京 永定門 外, 明 永曆 中始建為園囿。 清 置總尉防禦等官把守,其中養殖禽獸,專供皇帝遊獵享樂。《清一統志》:“ 南苑 在京城 永定門 外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 元 為 下馬飛放泊 , 明 永樂 中增廣,亦名 南海子 。周圍繞以短垣,麋鹿雉兔,蕃息其中,時命禁旅行圍,以肄武事。” 清 趙翼 《南苑大閱恭紀》詩:“雪晴 南苑 曙光皚,翠輦親臨閲武來。”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往例
先例。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爾雅》釋物,非無往例。”
晾鷹台
元 代遊獵之所,獵者常攜鷹休憩於此,故名。後為各朝皇家圍獵、習武之地。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 。 明 劉侗 於奕正 《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 南海子 ,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為之……殿傍 晾鷹臺 ,鷹撲逐以汗,而勞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 清 吳家騏 《聖駕南苑大閱恭紀》詩:“虎旅自諳《司馬法》,鵷班齊侍 晾鷹臺 。”《新民晚報》1987.8.13:“ 南苑 ,即 南海子 ,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圍獵和演習武事的場所。 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駕幸 南海子 ,登上 晾鷹台 ,觀看賽馬和斗虎,儀式十分隆重。”
比肩
並肩,也比喻地位相等
比肩而立。——《漢書·路溫舒傳》
與同郡陸遜、 卜靜等比肩齊聲矣。——《三國志·吾粲傳》
周阹
(1).圍獵禽獸的欄圈。《文選·揚雄<長楊賦序>》:“以網為周阹,縱禽獸其中。”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阹,遮禽獸圍陣也。” 唐 李白 《<大獵賦>序》:“《長楊》夸胡設網,為周阹,放麋鹿其中,以搏攫充樂。”
(2).指圍牆。 清 錢謙益 《從文殊院過喝石庵憩天海》詩:“磧沙披歷見幽居,白石錯落為周阹。” 清 龔自珍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和內值友人春晚退值》詩之三:“周阹新令在,不得覩卷阿。”
於菟
虎的別稱。《左傳·宣公四年》:“ 楚 人謂乳穀,謂虎於菟。” 陸德明 釋文:“於,音烏。”《漢書·敘傳上》作“於檡”, 顏師古 註:“檡,字或作‘菟’。” 唐 杜甫 《戲作俳諧體遣悶》詩之二:“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宋 黃庭堅 《奉和文潛贈無咎以既見君子胡為不喜為韻》:“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朱張》:“左右僕從皆佩於菟金符,為萬戶、千戶。” 魯迅 《答客誚》詩:“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曳尾
見“ 曳尾塗中 ”。
積威
長時間形成的威嚴,勢力
積威難犯
彎弧
拉弓。《太平廣記》卷三二五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薄紹之》:“有一人,披錦袍,彎弧注鏃,直向 紹之 。” 唐 杜牧 《史將軍》詩之二:“壯氣蓋 燕 趙 ,耽耽魁傑人,彎弧五百步,長戟八十斤。” 明 何景明 《大梁行》:“彎弧自信成功易,拔劍那知報怨難。”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隨駕入侍鹿苑》詩:“束髮舊曾充狗監,彎弧中歲度 龍城 。”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木蘭
(1) 一種落葉喬木,葉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裡面白色,果實是彎曲的長圓形。花蕾供藥用
(2) 這種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射虎行原文_射虎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