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元稹將進酒樂府原文
主母令妾進酒卮,酒中有酖主不知。
進酒主人死,不進主母疑。
兩難萃一身,無已佯踣受主箠。
旁人告其故,主人雙淚垂。
主母下堂妾升床,乃使黃裳而綠衣。
再拜主人前致辭,願主還令主母歸。
竊恐貪天僣地流,以為口實其奚宜。
是女知一未知二,不然其心乃險巇。
父天母地固常經,母若叛父豈可隨。
使其傾酖主不覺,主母再進將何如。
移過主父媚主母,沽名違道孰甚斯。
以是為美風后世,微之毋乃未三思。
詩詞問答
問:反元稹將進酒樂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反元稹將進酒樂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三
2. 葉
參考注釋
主母
(1).太后。《韓非子·亡徵》:“不顧社稷之利,而聽主母之令,女子用國,刑餘用事者,可亡也。” 陳奇猷 集釋:“是主母指太后也。”
(2).婢妾、僕役對女主人之稱。《史記·蘇秦列傳》:“居三日,其夫果至,妻使妾舉藥酒進之。妾欲言酒之有藥,則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則恐其殺主父也。於是乎詳僵而棄酒。”《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卻説 王 家家僮們在縣裡打聽訊息,得知家主已在監中,唬得兩耳雪白,奔回來報與主母。”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汝主母特遣來耶?抑便道耶?” 老舍 《二馬》第三段九:“ 拿破崙 (狗名)一眼溜著它的主母,一眼瞟著空中的白鬍子‘老頭兒’。”參見“ 主父 ”。
進酒
斟酒勸飲;敬酒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主人
(1) 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財物的所有人
無罪於主人。——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權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馬等的所有者
國家的主人
主人與僕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賓客的人
主人下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
主人忘歸客不發。
兩難
(1) 面臨困難的選擇
(2) 進退都難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無已
(1) 沒有休止;不止
誅求無已
(2) 不得已
受主
買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你就是有了別個受主,也應該問我一聲,看我這裡肯出多少,再賣也不遲呀。” 夏衍 《秋瑾傳》第一幕:“我有一部家藏的 董香光 的小楷《史記》想出讓,不知道他的朋友裡面有受主沒有?”
旁人
(1) 稱除自己或某人、某些人之外的其他的人、另外的人
(2) 旁邊的人
下堂
(1) 〈方〉∶上完一堂課後下課
(2) 舊指妻妾被丈夫遺棄
黃裳
(1).黃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黃裳,元吉。” 高亨 註:“元,大也。裳,裙也,褲也。 周 人認為黃裳是尊貴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徵,故筮遇此爻大吉……黃裳黃裙內服之美,比喻人內德之美,故大吉。”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懷表履之幽貞,保黃裳之元吉。”《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聖,握乾綱而歸坤紐,非黃裳之吉象也。”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再說到衣履,有黃裳、鞶帶、履、朱紱、赤紱、袂等字樣。”
(2).指嫡妻。語出《詩·邶風·綠衣》:“緑兮衣兮,緑衣黃裳。” 鄭玄 箋:“婦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黃,喻亂嫡妾之禮。”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殺黃裳。”
(3).指太子。 唐 盧照鄰 《中和樂·歌儲宮》詩:“黃裳元吉,邦家以寧。”
再拜
(1) 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先後拜兩次,表示鄭重奉上的意思
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輸》
再拜大將軍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公子再拜。——《史記·魏公子列傳》
(2) 趙王再拜曰。
致辭
在儀式上講表示勉勵、感謝、祝賀、哀悼等的話
還令
(1).收回成命;改變命令。 漢 黃石公 《三略》卷上:“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者,用命也。故將無還令,賞罰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
(2).猶還旨。《梁書·武帝紀上》:“二月辛酉,府僚重請曰:‘近以朝命藴策,冒奏丹誠,奉被還令,未蒙虛受,縉紳顒顒,深所未達。’”
貪天
“ 貪天之功 ”的省稱。 唐 元稹 《將進酒》詩:“主今顛倒安置妾,貪天僭地誰不為?” 王闓運 《祭常都尉文》:“眾人貪天,虎步龍噓;誰謂公孫,癯守山隅。” 張素 《感介推事》詩:“辛苦從亡二十年,仗何功力敢貪天。”參見“ 貪天之功 ”。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口實
話柄
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國語·楚語下》
不然
(1)
不是這樣,並非如此
其實不然
(2)
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否定對方的話
不然,事情沒有那樣簡單
(3)
否則,錶轉折,不這樣做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情況
我得早點去,不然就趕不上大車了
(4)
否則
要去就別遲到,不然,就甭去了
險巇
見“ 險戲 ”。
父天
以天為父。《春秋感精符》:“人主與日月同明,四時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後因稱父親為“父天”。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公即 房州 太師之長子也,方居幼學,爰喪父天。”
固常
指傳說中鳳凰日暮時的鳴叫。《廣雅·釋鳥》:“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昏鳴曰固常,晨鳴曰發明。” 明 楊慎 《鳳賦》:“昏鳴曰固常,旦鳴曰發明。”
豈可
表示反詰。相當於怎么可以。《左傳·哀公七年》:“大國不以禮命於諸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漢書·史丹傳》:“且皇后謹慎,先帝又愛太子,吾豈可違指!”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論事者顧是非何如耳,豈可以人而移之?” 清 李漁 《巧團圓·拉引》:“老爺要去會他,豈可不通知一聲,叫他前來迎接?”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移過
將過失轉推於他人。《史記·孝文本紀》:“百官之非,實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過於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所以秘祝移過,異於 成湯 之心。”
主父
(1).婢妾、僕役對男主人之稱。《戰國策·燕策一》:“妻使妾奉巵酒進之。妾知其藥酒也,進之則殺主父,言之則逐主母,乃陽僵棄酒。” 唐 元稹 《將進酒》詩:“將進酒,將進酒,酒中有毒酖主父,言之主父傷主母。”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五:“ 常熟 縣奴訐告其主父。”
(2).作為妻對夫的敬稱。 前蜀 韋莊 《秦婦吟》:“須臾主父乘奔至,下馬入門痴似醉。”
(3). 戰國 時 趙武靈王 讓國於其子 惠文王 ,自號 主父 。見《史記·趙世家》。《韓非子·奸劫弒臣》:“ 李兌 之用 趙 也,餓 主父 百日而死。” 元 陳孚 《真定懷古》詩:“ 主父 故宮秋草合, 尉陀 荒冢莫煙平。”
(4). 漢 齊王 相 主父偃 的省稱。《漢書·公孫弘等傳贊》:“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輪迎 枚生 ,見 主父 而嘆息。”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七:“ 主父 宦不達,骨肉還相薄。” 宋 司馬光 《贈吳之才》詩:“ 蘇秦 游困羞妻嫂, 主父 居貧厭弟兄。” 明 高啟 《贈薛相士》詩:“鼎食復鼎烹, 主父 世共傷。”
(5).複姓。 漢 有 主父偃 。
沽名
獵取名譽。《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聶夷中 《胡無人行》:“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清史稿·仁宗紀》:“二十三年戊寅春正月戊申,特詔 松筠 勿沽名市惠,以保桑榆。”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驚服之下,率爾宣揚,這其實還是當初沽名的老手段。”
違道
違背正義。《書·大禹謨》:“罔違道以乾百姓之譽。” 孔 傳:“失道求名,古人賤之。”
以是
(1).因此。《莊子·養生主》:“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新唐書·藩鎮傳·吳元濟》:“又嘗敗 韓全義 、 於頔 ,以是兵驕無所憚。” 明 張居正 《乞鑑別忠邪以定國是疏》:“又務綜覈名實,搜剔隱姦,推轂善良,摧抑浮競,以是大不便於小人。”
(2).猶言用這,拿這。《禮記·禮運》:“《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按,《孔子家語·問禮》“以是”作“以此”。
美風
(1).好風,和風。 戰國 楚 宋玉 《笛賦》:“美風洋洋而暢茂兮,嘉樂悠長俟賢士兮。” 唐 皎然 《苦熱行》:“捧玩煩袂滌,嘯歌美風生。”
(2).良好的風化。 南朝 齊 王儉 《高帝哀策文》:“美風允迪,德音孔修。”
後世
(1) 所有相繼的世代
後世之謬其傳。——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後世之君。——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曠後世而不聞。
後世且行之。——清· 劉開《問說》
為了後世的利益
(3) 後代
後世子孫
毋乃
(1).莫非;豈非。《禮記·檀弓下》:“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漢書·董仲舒傳》:“今廢先王德教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與?” 清 袁枚 《新齊諧·百四十村》:“ 周叟 頗喜飲,今不來賣薪,又不來稱祝,毋乃病乎?”
(2).猶無奈。 宋 趙時庚 《金漳蘭譜·品蘭高下》:“雖有不韙之謂,毋乃地邇而氣殊,葉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懷》詩:“君子守故轍,毋乃見者嗤。”
三思
反覆思量,再三權衡
凡事要三思,免得後悔
依老爺這話,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還要三思為妥。——《紅樓夢》
詩詞推薦
范之寄示乙丑除夕詩,感痛寂園居士之難,迴環百讀,悲憤同深,次韻成和
方守敦〔清代〕傷心碧血張居士,摯友吟成淚雨滂。太息人亡邦殄瘁,虛勞天問意悽愴。千秋禍有清流酷,大盜刑誰國法章。我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