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別友

作者:周德清 朝代:元代

蟾宮曲·別友原文

倚篷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甚么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瓮兒恰才夢撤,鹽瓶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詩詞問答

問:蟾宮曲·別友的作者是誰?答:周德清
問:蟾宮曲·別友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周德清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德清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篷窗

猶船窗。 宋 張元乾 《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作》詞:“倚篷窗無寐,引杯孤酌。” 清 文德翼 《池口阻風》詩:“伸腳篷窗西日移,打頭蘆渚北風吹。” 清 曹寅 《北行雜詩》之六:“日氣挾飛燕,篷窗晚食時。”

無語

(1).沒有話語;沒有說話。 唐 任翻 《惜花》詩:“無語與花別,細看枝上紅。” 宋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登絕頂望太湖》詩:“ 孫登 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2).形容寂靜無聲。 唐 崔涯 《黃蜀葵》詩:“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 * 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

嗟呀

驚嘆;嘆息。《三國演義》第四五回:“﹝ 曹操 ﹞乃謂眾將曰:‘二人怠慢軍法,吾故斬之。’眾皆嗟呀不已。”《西遊記》第二五回:“你又不曾吃打,倒轉嗟呀怎的?”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物幻詞》:“美人對影暗嗟呀,決意為郎吹罷。”

七件兒

指七件事。 元 周德清 《蟾宮曲·別友》曲:“倚篷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甚么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瓮兒恰纔夢撒,鹽瓶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多,醋也無多。”詳“ 七件事 ”。

做甚

見“ 做甚么 ”。

么人

小人,邪僻貪佞之人。 明 劉基 《半山寺》詩之二:“漫道諂諛堪媚佛,竟將佛作么人看。”

靈芝

一種蕈( Ganoderma lucidum ),菌蓋腎臟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環紋,並有光澤。中醫入藥,有滋補作用。我國古代用來象徵祥瑞

油如

寬和貌。 清 王夫之 《老莊申韓論》:“其言藹如也,其政油如也,患天下之相賊,而不以賊懲賊,懲天下之賊,規乎其大凡而止。”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曉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丹砂

同“丹沙”。一種礦物,鍊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顏料,也可入藥。又叫辰砂、硃砂

恰才

亦作“ 恰才 ”。

見“ 恰纔 ”。

消乏

(1).消減;耗費。《元典章·聖政一·撫軍士》:“諸翼軍人四方征戍,多負勞苦,加以管軍官員奧魯官司,非理侵漁,消乏者眾。”《水滸傳》第六回:“如今消乏了家私,近日好生狼狽。”《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你道這樣首飾,便工錢也費多少!他們還得忒不像樣,教老身在主人家面前如何告得許多消乏?”

(2).貧乏;缺少。《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你欠了女兒身價錢,沒處措辦時,好言好語告個消乏,或者可憐你的,一兩貫錢助了你也不見得。”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楔子:“爭奈小生囊篋消乏,不能前進!”《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那 韓子文 雖是滿腹文章,卻當不過家道消乏,在人家處館,勉強餬口。”《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現在 中國 人才消乏,我們做大員的正應該捨短取長,預備國家將來任使。”

(3).疲倦。 明 湯式 《醉太平·重九無酒》曲:“ 蘇司業 檢奚囊彈指告消乏。”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奔走天涯,腳跟消乏。” 清 洪昇 《長生殿·見月》:“田舍業桑麻,慣見弄泥沙,小心齊用力,怎敢告消乏。”

無多

沒有多少。 唐 杜荀鶴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無多俸,須喜秋來不廢吟。” 清 周亮工 《郭去問還家未半載復作章貢之行送之》詩:“亂後還家慶更生,無多日月復成行。”

七件事

指日常生活中的七種必需品。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鯗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一折:“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豆棚閒話·虎丘山賈清客聯盟》:“只想這一班,做人家的開門七件事,一毫沒些抵頭。”

尚且

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為襯托,常與“何況”相呼應,表示進一層的意思

古人尚且知道這種道理,宣揚這種道理,難道我們還不懂得這種道理嗎?——《事事關心》

艱難

艱苦困難

歷艱難險巇。——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長而艱難的行軍

怎生

(1) 怎樣;怎么

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

(2) 務必;無論如何

小生有一簡,怎生煩小娘子送去

折柳

(1).折取柳枝。語出《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後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 唐 權德輿 《送陸太祝》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暗憐衣帶,不勝折柳之懷。”

(2).古樂曲名。《折楊柳》曲的省稱。多用以惜別懷遠。《文苑英華》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蓮》。”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折柳》傳情,悲 玉關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輓詩》:“《陽關》《折柳》淒迷別,行卷題詩醉醒間。”參見“ 折楊柳 ”。

(3).《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為藩,無益於禁矣。”後因以“折柳”代指籬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設備。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大 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

攀花

(1).摘花。 唐 李白 《贈範金鄉》詩之一:“桃李君不言,攀花願成蹊。” 宋 王安石 《杖策》詩:“杖策窺園日數巡,攀花弄草興常新。”

(2).古舞蹈名。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四:“今 高麗 樂是 新羅 樂……謂笛為大吟;舞有七十餘種,止用兩人,謂之‘攀花’雲。”

標籤:元曲三百首

詩詞推薦

蟾宮曲·別友原文_蟾宮曲·別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