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原文
遣興寧蘄辭騁妍,山莊書史足精研。
一心不息庶少過,萬事由來忌太全。
詎以內安忘外靖,那期後樂祇憂先。
題詩四壁驗今昔,政學均慚尚闕然。
詩詞問答
問:遣興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遣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遣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一
參考注釋
遣興
抒 * 懷,解悶散心。 唐 杜甫 《可惜》詩:“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 元 曾瑞 《喜春來·尋樂》曲:“湖山遣興還詩債,杖履尋芳釋悶懷。”《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偶爾遣興之作,頗不足觀。” 袁鷹 《不滅的詩魂》:“他一生寫了那么多詩,卻很少單純消閒遣興的筆墨。”
騁妍
展現妍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四六》:“召募海內名士幾遍,爭新鬭巧,幾三十年,其中豈少抽祕騁妍可垂後世者。” 清 方履籛 《網山賦》序:“騁妍寫妙,請子賦之。”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書史
(1).記事的史官。亦指掌文書等事的吏員。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書史十人,記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故 唐 人無不善書,遠至邊裔書史、里儒,莫不書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蕭資>序》:“閤門路鈴 蕭資 ,本書史也。”
(2).典籍,指經史一類書籍。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揆日粲書史,相都麗聞見。”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窗戶忽已涼。”《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 劉奇 對 對方 道:‘賢弟如此美質,何不習些書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昌齡藏書》:“﹝ 昌齡 ﹞性耽書史,築 謙益堂 ,丹鉛萬卷。”
精研
精心鑽研
精研古典文學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國次》:“天地無私,四時不息。”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詩》:“用不息的鬥爭排除了種種干擾。”
(2).不用呼吸。《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3).不滅。《莊子·逍遙遊》:“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 舜 、 禹 俱傳而不息。”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以內
界於一定的時間、範圍、數量之中
十天以內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四壁
屋子的四面牆壁,泛指整個屋子
四壁皆空
這個書房四壁全是書
今昔
現在和過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
政學
猶政教。《周禮·夏官·都司馬》:“以國灋掌其政學,以聽國司馬。”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下》:“政當讀政事之政,學當讀為教。政學即政教也。”
闕然
(1).間斷貌;延擱貌。《莊子·盜跖》:“﹝ 孔子 ﹞歸到 魯 東門外,適遇 柳下季 。 柳下季 曰:‘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 跖 邪?’”《漢書·司馬遷傳》:“闕然不報,幸勿過。” 顏師古 註:“謂中間久不報也。”
(2).缺少的樣子;不完備的樣子。《荀子·禮論》:“其於禮節者闕然不具。”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之二:“所當設張之具,猶若闕然。” 明 方孝孺 《與采苓先生書》之二:“還家以來,道里脩隔,人事多故,慶弔之意,闕然不舉。”
(3).指(才力)不足的樣子。 宋 王安石 《謝執政啟》:“特蒙優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稱此?”
(4).若有所失的樣子;缺憾的樣子。《後漢書·魯恭傳》:“百姓闕然,三時不聞警蹕之音,莫不懷思皇皇。” 清 吳敏樹 《與筱岑論文派書》:“今遺稿無幾,而多沒之,則使人不盡見其所用心,宜兄之有闕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