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三

作者:章憲 朝代:宋代

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三原文

西觀才黔突,題輿卻佐州。

濟時卑管晏,齎志在春秋。

曖曖孤雲沒,沈沈厚夜幽。

升堂聞禮樂,終覺愧程仇。

詩詞問答

問: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三的作者是誰?答:章憲
問: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章憲的名句有哪些?答:章憲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2. 宋王蘋《王著作集》卷五

參考注釋

黔突

因炊爨而燻黑了的煙囪。《文子·自然》:“ 孔子 無黔突, 墨子 無煖席。”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豈有曾黔突,徒勞不倚衡。” 明 劉基 《拙逸解》:“是故 仲尼 多能,坐不煖席; 墨 卻雲梯,走不黔突。”

題輿

東漢 周景 任 豫州 刺史時,嘗辟 陳蕃 (字 仲舉 )為別駕。 蕃 辭不就。 景 題別駕輿曰:“ 陳仲舉 座也。”不復更辟。 蕃 惶懼,起視職。事見《太平御覽》卷二六三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後遂用作典故,以“題輿”謂景仰賢達,望其出仕。 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 桓溫 之徵 謝奕 ,暫為司馬之官; 周景 之禮 陳蕃 ,仍降題輿之命。”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名參 漢 望苑,職述 景 題輿。” 宋 司馬光 《送王彥臣同年通判亳州》詩:“聖主憐耆舊,題輿得吏師。”

佐州

輔佐州政。指任州司馬、通判等職。 宋 陸游 《答鈐轄啟》:“列屬樞庭,自不安於清選;佐州 京 峴 ,猶誤被於明恩。”

濟時

猶濟世,救時。《國語·周語中》:“寬,所以保本也;肅,所以濟時也。”《舊唐書·隱逸傳序》:“退無肥遁之貞,進乏濟時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經世手,濟時英, 玉堂 金馬 豈難登。” 周詠 《感懷》詩之三:“舉目 新亭 揮掬淚,刦餘誰是濟時才?”

管晏

亦作“筦晏”。 管仲 和 晏嬰 的並稱。皆 春秋 時 齊國 名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子之稱 淳于先生 , 管 晏 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漢書·董仲舒傳贊》:“ 劉向 稱‘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雖 伊 呂 亡以加, 筦 晏 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管 晏 屬篇,事覈而言練。” 元 冉琇 《海州》詩:“ 管 晏 非王佐, 田 韓 有霸圖。” 清 戴名世 《岳薦傳贊》:“世謂 管 晏 有用而無體,佛 老 有體而無用者,不知聖賢之體用者也。”

齎志

亦作“賷志”。懷抱著志願。 唐 黃滔 《祭崔補闕文》:“賫志歿地,其痛何如?” 明 張景 《飛丸記·盟尋泉石》:“還有一等兔死狗烹,銜寃賷志,如 漢 代 韓 彭 。” 林基路 《囚徒歌》:“但見憂國傷時之士,齎志含憤赴刑場。”

齎志:謂懷抱著志願。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宋 晁補之 《蔡州叔父金部輓辭》之一:“清世急賢千載事,白頭齎志一州麾。” 清 萬邦榮 《偶感》詩:“ 臥龍 思復 漢 ,齎志何曾申。”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曖曖

(1).昏昧不明貌。《楚辭·離騷》:“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王逸 註:“曖曖,昏昧貌。” 洪興祖 補註:“曖,日不明也。” 漢 崔瑗 《座右銘》:“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 明 何景明 《述歸賦》:“塵曖曖以蔽空兮,風發發而揚衢。”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曖曖的暮色里瞥見 愫芳 含著淚光的大眼睛。”

(2).迷濛隱約貌。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一麗女兮,碧渚之崖。曖曖也,非雲非霧,如煙如霞。” 清 姚燮 《春江曲》:“英英在岸波香暖,曖曖當舷客心醉。”

(3).繁茂貌。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淙淙懸溜,曖曖荒林。” 唐 孟郊 《獻襄陽於大夫》詩:“物色增曖曖,寒芳更萋萋。”

孤雲

(1).單獨飄浮的雲片。 唐 李白 《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唐 杜牧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詩:“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之二:“勌客登臨無限思,孤雲落日是 長安 。” 明 范受益 王錂 《尋親記·相逢》:“思親回首望孤雲,回首望孤雲。”

(2).比喻貧寒或客居的人。《文選·陶潛<詠貧士>》:“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 李善 註:“孤雲,喻貧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詩:“今日江南行,孤雲無繫程。”

沈厚

亦作“沉厚”。1.樸實穩重。《晉書·陳騫傳》:“ 騫 沉厚有智謀。”《新唐書·李靖傳》:“ 靖 每參議,恂恂似不能言,以沉厚稱。” 清 劉大櫆 《烏程閔君墓志銘》:“君生而沉厚,不煩教督而親近詩書。” 康濯 《東方紅》第七章六:“我,我沒有 成旺 他們那么沉厚,那么靈巧。”

(2).深厚。指由上到下或由外到內的距離很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地既滓濁,法應沉厚,鑿土得泉,乃浮水上;積水之下,復有何物?”

(3).深沉。形容程度深。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蓋其思力沉厚,他人不過説到七八分者, 少陵 必説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 潘漠華 《冷泉岩》:“黃昏下來了,整個的夜都被廣漠的黑夜包斂著,向空中望去,便只是逼在眼前的沉厚的黑暗。”

升堂

(1).登上廳堂。 唐 韓愈 《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2).舊謂官吏登堂理事為“昇堂”。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定命録》: 張文瓘 少時,曾有人相之云:‘當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脹痛。按,凡州縣臨廳事,今皆謂之昇堂。”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唐 顧況 《公子行》:“入門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階月。” 清 葉廷琯 《鷗波漁話》卷六:“升堂拜遺像,入室讀其書。”

(2).比喻學問技藝已入門。《論語·先進》:“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仲尼 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顏 氏居八人焉。”《雲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辭云爾。” 清 王士禛 《繪川書院詩為湯荊峴侍講賦》之一:“ 湯公 起 梁 宋 ,攝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學舌學得太不象,還是我大哥僅學了半年的 日本 話還沒有升堂,那樣的一句話完全沒有打響。”

(3).舊謂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 幽州 路總管 泰不華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隨牌進府,遞將狀子上去。”《檮杌閒評》第三六回:“ 許顯純 叫下了軟監,就將參本上道他侵挪十餘萬錢糧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惡狠狠的夾打一番。”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來此已是宣撫衙門,不免在廊下站立一會,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縣衙的差役們……一齊放開那蒼老低沉的嗓音大聲嚎叫:‘大老爺升堂--!’最後這個‘堂’字,喊得長而且響。”

(4).見“ 升堂拜母 ”。

舊時官吏到公堂辦公,謂之“陞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儀猶相沿 明 制,凡冠軍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趨賀,悉如大部制,故其秩雖次領侍衛府,而威儀過之。”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詩詞推薦

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三原文_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