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雜詠·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

高標象魏五雲端,帝座重重瑞靄攢。

自古幾朝稱景運,如今此地是長安。

文章二馬應慚盛,吏治三王未足觀。

總是太和薰郅理,天街十月不知寒。

詩詞問答

問:帝京雜詠·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帝京雜詠·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帝京雜詠·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七

參考注釋

高標

(1).高枝,高樹。《文選·左思<蜀都賦>》:“ 羲和 假道於峻岐,陽烏回翼乎高標。” 劉逵 註:“言山木之高也。” 呂延濟 註:“高標,高枝也。馭日至此,礙於高樹,故假道而行。”

(2).泛指高聳特立之物。 唐 李白 《蜀道難》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王琦 註:“高標,是指 蜀山 之最高而為一方之標識者言也。 呂延濟 注以為高樹之枝,恐非。” 唐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 仇兆鰲 註:“首言塔不易登,領起全意。”

(3).高聳,矗立。 唐 韓愈 《新竹》詩:“高標陵秋嚴,貞色奪春媚。”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荊公 手種松在 定林庵 前,高標挺然,上侵霄漢。” 郭沫若 《星空·春潮》:“你請學著那森森的林木高標!自由地、剛毅地、穩慎地,高標出,向那無窮的蒼昊!”

(4).比喻出類拔萃的人。 唐 盧照鄰 《還京贈別》詩:“戲鳬分斷岸,歸騎別高標。” 唐 張九齡 《謝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狀·御批》:“卿學府高標,士林貞乾。”

(5).比喻高深的造詣。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古氣參《彖》《繫》,高標摧《太玄》。” 宋 劉克莊 《跋趙明翁詩稿》:“因讀 明翁 絶句,有雲‘留取葡萄浮大白,肯將容易博 涼州 ’,嘆其高標卓識,為之爽然自失。”

(6).高名次;高榜。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説階梯一句,作怎么道千聖會中無影跡,萬人叢里奪高標。”

(7).指科舉考試得中高榜,名列前茅。 明 吳承恩 《壽賈百松障詞》:“中臺選俊,喜驥子之高標;上國掄才,諒龍光之可待。”《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這回書話表 安老爺 家報喜的一聲報導:‘公子中了,並且高標第六!’闔家歡喜非常。”

(8).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李元禮 風格秀整,高自標持。”後以“高標”指清高脫俗的風範。《舊唐書·外戚傳·武攸緒》:“王( 武攸緒 )高標峻尚,雅操孤貞。” 明 劉基 《梅花絕句》之五:“借問高標誰得似?白頭 蘇武 在 天山 。”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假孤致於墨華,得高標於毫素。”

(9).古代雜技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玩戲·高竿》:“高標,《山堂肆考》,亦即上高竿也。”

象魏

(1).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築,亦叫“闕”或“觀”,為懸示教令的地方。《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灋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象魏,闕也。” 賈公彥 疏:“ 鄭司農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 孔子 謂之觀。” 唐 楊炯 《少室少姨廟碑》:“太微營室,明堂布政之宮;白獸蒼龍,象魏懸書之法。” 清 錢謙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陸化熙授承德郎》:“參報待以削草,象魏用為縣書。”

(2).借指宮室,朝廷。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雲觀變為狐兔之藪,象魏化為虎豹之蹊。”《南齊書·高帝紀上》:“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 宋 蘇軾 《上太皇太后賀正表》:“臣職守江湖,心馳象魏。天威咫尺,想聞清蹕之音。” 清 顧炎武 《雒陽》詩:“象魏雲常紫, 龍池 水自清。”

五雲

(1).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古人視雲色占吉凶豐歉。《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關尹子·二柱》:“五雲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雲笈七籤》卷四一:“五雲交蔭,六炁扇塵。”

(2).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徵兆。《南齊書·樂志》:“聖祖降,五雲集。”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瑞開三眷,祥洽五雲。” 明 汪廷訥 《廣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麗日五雲浮,開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贈郭將軍》詩:“承恩新拜上將軍,當值巡更近五雲。”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天書飛下五雲傍,紫陌珂聲夜未央。” 清 陳夢雷 《立秋後一日至都門即事賦感》詩:“遙向五雲深處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雲英、雲珠、雲母、雲液、雲沙五種雲母。據稱按五季服用,能壽考乃至成仙。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聞有曉消五雲,飛八石,轉九丹,治黃白。”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服五雲之法……服之一年,則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參閱 楊明照 《<抱朴子內篇校釋>補正》。

(5).見“ 五雲體 ”。

帝座

(1).帝王的座位。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2).亦作“ 帝坐 ”。古星名。屬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戰國 甘德 石申 《星經》:“帝座一星在市中,神農所貴,色明潤。”《後漢書·襄楷傳》:“熒惑入太微,犯帝坐。” 宋 王安石 《和吳沖卿集禧齋詞》:“帝坐遙臨物,星圖俯映人。” 清 龔自珍 《夜坐》詩:“一山突起邱陵妬,萬籟無言帝坐靈。”

重重

(1) 很多層

重重圍住

(2) 許多

矛盾重重

(3) 充滿

煩惱重重

瑞靄

吉祥的雲氣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景運

好時運。《周書·獨孤信傳》:“今景運初開,椒闈肅建。”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上:“ 景祐 元年所賜詩末句曰:‘寒儒逢景運,報國合如何?’” 李大釗 《由縱的組織向橫的組織》:“在此一大橫的聯合中,各個性都得自由,都是平等,就是大同的景運。”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二馬

(1).指 漢 司馬遷 、 司馬相如 。《周書·王褒庾信傳論》:“ 孝武 之後,雅尚斯文,揚葩振藻者如林,而二 馬 、 王 、 楊 為之傑。”

(2).指解放前盤踞西北的 * 軍隊將領 馬步芳 、 馬鴻逵 。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一章:“橫掃了侵占 隴東 和三邊的二 馬 匪軍。”

吏治

舊時指地方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澄清吏治

三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君。(1) 夏禹 、 商湯 、 周武王 。《穀梁傳·隱公八年》:“盟詛不及三王。” 范寧 註:“三王,謂 夏 、 殷 、 周 也。 夏後 有 鈞臺 之享, 商湯 有 景亳 之命, 周武 有 盟津 之會。”(2) 夏禹 、 商湯 、 周文王 。《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趙岐 註:“三王, 夏禹 、 商湯 、 周文王 是也。”(3) 商湯 、 周文王 、 周武王 。《尸子》卷下:“ 湯 復於 湯丘 ,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羈於王門; 越王 棲於 會稽 , 秦穆公 敗於 崤塞 , 齊桓公 遇賊, 晉文公 出走,故三王資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2).指 周 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國語·周語下》:“以太蔟之下宮,布令於 商 ,昭顯文德,底 紂 之多罪,故謂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韋昭 註:“三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也。”

(3). 王 姓三名人之合稱。(1) 漢 之 王奉光 、 王商 、 王鳳 。《漢書·王商史丹等傳贊》:“自 宣 、 元 、 成 、 哀 外戚興者, 許 、 史 、三 王 、 丁 、 傅 之家,皆重侯累將。” 顏師古 註:“三王,謂 邛成侯 及 商 、 鳳 三家也。” 邛成侯 , 王奉光 的封爵。(2) 漢 之 王尊 、 王章 、 王駿 。《漢書·王吉傳》:“先是京兆有 趙廣漢 、 張敞 、 王尊 、 王章 ,至 駿 皆有能名,故京師稱曰:‘前有 趙 、 張 ,後有三 王 。’” 晉 潘岳 《西征賦》:“ 趙 張 三 王 之尹京, 定國 釋之 之聽理。”(3) 唐 之 王珣 、 王璵 、 王瑨 。《新唐書·王珣傳》:“﹝ 王方翼 ﹞子 珣 ,字 伯玉 ,與兄 璵 、弟 瑨 以文學稱,時號‘三王’。”(4) 唐 之 王勃 、 王緒 、 王仲舒 。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及得三 王 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 清 錢謙益 《寄侯豫章督學江西》詩:“勵俗蒸嘗先兩廟,採風詞翰繼三 王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四三王》:“ 唐 滕王閣 有三 王 、則 王勃 作序, 王緒 作賦, 王仲舒 作修閣記也。”

足觀

(1).足以看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及 趙靈 胡 服,而 季父 爭論; 商鞅 變法,而 甘龍 交辨:雖憲章無算,而同異足觀。”

(2).值得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文》“茲本百王之謀,蓋出於此” 翁元圻 注引 清 全祖望 曰:“ 鄧潤甫 與 曾南豐 ,皆 旴江先生 弟子,其文亦有足觀,以附麗 荊公 ,遂無稱道之者。” 魯迅 《且介亭雜文·買<國小大全>記》:“至於 清 朝禁書, * 元革命後就是寶貝,即使並無足觀的著作,也常要百餘元至數十元。”

總是

永遠地;無例外地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天街

(1).星名。《史記·天官書》:“昴畢閒為天街。” 張守節 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閒,主國界也。街南為 華夏 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潤;北嶽 醫閭 ,神鬼受職。”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之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元 湯式 《端正好·元日朝賀》套曲:“賀三陽萬國來朝,踐天街車馬知多少,端的便塞滿 東華 道。” 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京城元夜,婦女連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陽門 下摸釘乃回。”

十月

格里氏歷(即陽曆)每年的第十個月——縮寫Oct.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詩詞推薦

  • 山中

    曹松唐代〕此地似商嶺,雲霞空往還。衰條難定鳥,缺月易依山。野色耕不盡,溪容釣自閒。分因多臥退,百計少相關。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_帝京雜詠·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明堂觀禮雜詠十三首回龍橋望駕

    王同祖宋代〕回龍橋上望龍顏,毅采英英仰視難。須信吾皇自神武,何憂中國不尊安。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_帝京雜詠·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北軒薜荔

    蘇頌宋代〕分得岩枝帶蘚文,壁間延蔓密含春。搖風似展垂雲翼,和雨疑騫化浪鱗。寒對竹軒陵霰雪,靜陪犀柄辟埃塵。省闈
  • 菊花新

    馬鈺元代〕碧洞深藏真景致。黃白花開金玉異。不住有祥雲,甘露降、瑞中增瑞。孟嘉落帽陶潛志。又爭知、這頭瞻視。日日
  • 華陽吟三十首

    白玉蟾宋代〕一腳從別海南船,身逐雲飛江浙天。走遍洞天尋隱者,不知費幾草鞋錢。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_帝京雜詠·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雪浪石七疊蘇東坡詩韻

    乾隆清代〕雪浪又複韻疊屯,耽吟似礙九五尊。尋思或勝好聲色,賴此摛藻遣朝昏。五台正定返巡蹕,便途駐此中山村。眾春
  • 詩一首

    張珍奴宋代〕逢師許多時,不說些兒個。及至如今悶,損我援筆末。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_帝京雜詠·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寒食內宴二首

    張籍唐代〕朝光瑞氣滿宮樓,彩纛魚龍四周稠。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千官盡醉猶教坐,百戲皆呈未放休。共喜
  • 小齋睡起

    張埴宋代〕受用本分內,三間老茅齋。豈無日如火,但有書能理。開門鳥柏影,盎水潑入懷。所期健拄杖,而相軟麻鞋。舊雨
  • 答蜀公謝寄酒

    彭汝礪宋代〕彼酒孰為之,湛然若天成。為之非草草,纖悉中度程。其香匹幽蘭,色不減瓊英。采采白菊花,亦酌潭水清。潭水
  • 依韻答泰州王道粹學士見寄

    梅堯臣宋代〕君同黃鵠游海嶠,我學白雲歸帝鄉。已愛健翅自鼓舞。誰憐孤影猶飄揚。安得相從在霄漢,於今留滯嗟縶韁。欲隨
  • 次劉巡按韻

    江源明代〕從事何曾怨獨賢,東吳西浙舊因緣。身馳水陸三千里,心在雲霄尺五天。客路風光催我老,故山塵榻借人眠。進賢
  • 石林精舍

    乾隆清代〕精舍藏石林,尋勝遠弗見。盡歷岩齬艱,到來忽覿面。蜃窗憑迥虛,岩壑畢呈現。有如飣俎豆,齊陳青玉案。取之
  • 五言白話詩·其十四

    缺名一唐代〕工匠莫學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來奴,妻亦官人婢。夫婿暫時無,曳將仍被恥。未作道與錢,作了擘眼你。
  • 宴建寧知府趙尚書樂語

    高斯得宋代〕本意苕溪老釣蓬,乘軺來訪玉仙翁。並游元自從迂叟,將漕何妨拜潞公。宿世神交雙劍合,平生心事一樽同。乾坤
  • 燈薪

    鄭清之宋代〕小草虛心不染塵,傳燈會上屢焚身。光明一點元無盡,漫結空花作好春。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_帝京雜詠·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初冬邀同林少宗伯林少司成吉祥寺探梅

    李孫宸明代〕鐵乾疏枝類偃虬,絕勝春色滿羅浮。幾年不作師雄夢,今日真陪和靖游。冰雪未銷姑射艷,風光深鎖上方幽。誰憐
  • 懷夷陵夫子

    申佳允明代〕盍簪秋合愧魚魚,孤影蕭蕭斷續初。吾道一時揮麈夜,春風十載草玄閭。紉蘭香滿懸明月,萍梗霜殷憶野渠。頫首
  • 重過金陵

    李沂清代〕秋風又到秣陵關,獨客窮途尚未還。武定橋頭明月上,朦朧遙望紫金山。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_帝京雜詠·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正月二日小宴廷臣

    乾隆清代〕交泰匪今陛,延清振古堂。黻屏符出震,韶管奏歸昌。麗景椒花頌,遐年柏子觴。螭坳看濟濟,鷺序總陽陽。燦爛
帝京雜詠·其二原文_帝京雜詠·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