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三原文
父母髮膚何要毀,只為無明嘴。
結終兩個競虛空。
相罵不成功。
一身被毀猶尚可,父母何愆過。
祖父先靈作罵門。
被毀失精神。
詩詞問答
問: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父母
(1)
(2) 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
髮膚
(1).頭髮與皮膚。《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忘髮膚之明戒,尋乾沒於難冀。”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生員是讀過聖賢書的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2).借指身體。《國語·齊語》:“霑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惟髮膚是父母所生。” 明 劉基 《短歌行》:“髮膚剝削稜骨生,鮮芳菸邑成枯莖。” 章炳麟 《訄書·通讖》:“人偶萬物,而視以己之髮膚,髮膚有觸,夫誰不感覺?”
無明
(1).目不見。《楚辭·九章·懷沙》:“ 離婁 微睇兮,瞽以為無明。”
(2).梵語的意譯。謂痴愚無智慧。 晉 王該 《日燭》:“拱己內治,總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盡。寄耳無明,寓目莫準。” 明 葉憲祖 《北邙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只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
(3).指無明火。《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覺頭痛眼熱,四肢無力,遍身不疼不癢,無明頓發熬煎,依然病倒。”《紅樓夢》第二八回:“正在一腔無明,未曾發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參見“ 無明火 ”。
兩個
兩個錢的省稱。指一些錢財。 康濯 《太陽初升的時候·買牛記》:“最近大秋剛罷,組長估摸著今年雖說雨水缺,他組裡大家的收成也都夠七成,加上副業甚么的,他們四家還都積攢了兩個,多少有點底墊了;於是他拿了個主意:想讓大夥碰股買頭牛。”
虛空
心中無著落
相罵
對罵;爭吵。《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子 伏己而盬其腦” 唐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如俗語相駡云:啑女腦矣。”《醒世恆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孫大娘 ﹞若相駡起來,一連駡十來日,也不口乾,有名叫做 綽板婆 。” 巴金 《豬與雞》:“ 馮太太 在院子裡同 王 家小孩大聲講話。這次不是相罵,她的語調相當溫和。”
成功
獲得預期的結果,達到目的
丞相放心,乾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國演義》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被毀
被毀滅
阿爾巴尼亞一千六百個村莊全部被毀或部分被毀
猶尚
(1) 副詞。表示情況不變,可譯為“仍然”、“還是”。
(2) 連詞。常有“況”、“安”與之呼應,表示陪襯,以引起下文,可譯為“尚且”,“還”
愆過
罪惡,罪過。《後漢書·樂成靖王黨傳》:“ 萇 到國數月,驕淫不法,愆過累積。” 唐 段成式 《劍俠傳·虬須叟》:“ 呂用之 屠割生民……實愆過已盈,神人共怒。” 清 陳確 《柬同志》:“而愆過日積,又豈止一言、一行而已哉。”
祖父
(1) 父親的父親;在世繫上比父母更長一輩的男性祖先——亦稱“爺爺”
(2) 祖父和父親。“祖父”對“子孫”說
其他祖父積。——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思厥先祖父。——宋· 蘇洵《六國論》
先靈
祖先的神靈。《文選·張衡<東京賦>》:“憲先靈而齊軌,必三思以顧愆。” 薛綜 註:“先靈,先聖之神靈,即謂 堯 舜 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惟宗室列侯為 王莽 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明 《殺狗記·喬人負心》:“便殺了七代先靈,我心疼實難移動。”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