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詩詞問答
問:《浣溪紗(一作浣紗溪、小庭花)》的作者是誰?答:李璟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李璟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璟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風壓著柳絮貼著水面紛飛,雨後初晴燕子在池沼邊銜泥築巢。沈林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沒有收到鴻雁傳來的書信,竹林間時時聽到鷓鴣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曉了。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兩體,雙調,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輕云:本指輕薄飄浮的白雲。這裡比喻柳絮。貼水:緊挨近水面。
乍晴:雨後初晴。乍:初,剛。池館:池沼館閣。這裡主要指池沼。燕爭泥:燕子趁著天晴銜泥築巢。
沈林:即沈約,字休文,南朝梁詩人。他在《與徐勉書》中說:“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意思是說因多病而腰圍消瘦。後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稱。不勝衣:形容消瘦無力,連衣服的重量都難以承受。勝,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灘之上。鴻雁信:古人有鴻雁傳書的說法。《漢書·蘇哥傳》:哥帝時,蘇哥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於北海。昭帝即位,匈奴與漢和親,漢請求匈奴歸還蘇哥。匈奴詐言蘇哥已死。後漢派使者說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說蘇哥等在某沼澤中。匈奴單于大驚,致歉漢使。
鷓鴣啼:鷓鴣鳥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遊子聽到鷓鴣的叫聲會感到湊涼。鷓鴣,禽名,善啼。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詠春詞。上片由景及情,先實後虛;下片虛實結合,情中見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作者先用簡筆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他既沒有用濃重的色彩,也沒有用艷麗的詞藻,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勾勒出風、雲、水、燕、泥等頗初春氣息的景物。
在一個多雲轉晴的春日裡,作者徜徉於池館內外,但見和風吹拂大地,薄雲貼水迅飛,輕陰擱雨,天氣初晴,那啣泥的新燕,正軟語呢喃。面對著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卻接著說一句“沈郎多病不勝衣”,作者用沈約之典,說自己腰圍帶減,瘦損不堪,值茲陽和氣清之際,更加弱不禁風了。這樣樂景、哀情相襯,其哀傷之情更深。
壓、貼、飛三個動詞使首句形成連動句式,振動起整個畫面。次句則把時空互動在一起寫,春天初晴,在池館內外。這兩句色彩明快。第三句點出作者自己,由於情感外射,整幅畫面頓時從明快變為陰鬱。如此以來,產生了跌宕的審美效果,更增加了詞的動態美。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鴻雁傳書,出於《漢書·蘇武傳》,詩、詞里常用這個典故。如今連鴻雁不捎信來。鷓鴣啼聲,更時時勾起詞人對故舊的思念 。“沙上”“竹間”,既分別為鴻雁和鷓鴣棲息之地,也極可能即作者舉目所見之景。作者謫居黃州期間所寫“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與此詞類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句用移情手法,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這樣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尋味 。“惟有”二字,說明除落花之外,人們對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夠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於作者與落花的命運;但尤為不幸的是落花無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無可勸慰。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
- 激濁揚清,嫉惡好善吳兢《貞觀政要·卷二·論任賢》
- 紫菊宜新壽,丹萸辟舊邪。趙彥昭《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
-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
-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姜子牙《六韜·武韜·發啟》
- 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台寺》
- 日落君山雲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
-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 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