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鏡藻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戲題鏡藻軒原文

引注活水為止水,書軒階砌近尺咫。

憑檻鬚眉都鑒之,開奩明鏡堪相擬。

何來藻荇梳其中,訝似承天玉局比。

雖然頗類謝重言,故應戲誚王道子。

詩詞問答

問:戲題鏡藻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戲題鏡藻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二

參考注釋

引注

(1).注錄官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及 濟 領吏部, 處約 以 瀛州 判佐參選。引注之次, 濟 遽索筆,曰:‘如志,如志。’注通事舍人。”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四:“一人曰:‘我等官職總由此老翁。’一人曰:‘總由天上。’……明日引注,由老翁者被放,由天上者得留。”

(2).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注釋。 清 陳婉俊 《<唐詩三百首>凡例》:“是編引注之義有二,即引本事以證之者為正注,至尋源遡流博採他書以相證者為互注。”

(3).引水灌入。《宋史·律曆志二》:“漏刻……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之屬。壺以貯水,烏以引注。”

活水

有水源而常流不斷的水

止水

死水;滯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軒階

(1).堂前的台階。指宮掖。《北齊書·上洛王思宗傳》:“遂使刀鋸刑餘,貴溢軒階,商胡醜類,擅權帷幄,剝削生靈,劫掠朝市。”

(2).堂前的台階。指達官之華居。 唐 韓愈 《上賈滑州書》:“且有負薪之疾,不得稽首軒階。”

尺咫

咫尺。喻極近的距離。 南朝 宋 鮑照 《春羈》詩:“佳期每無從, 淮 陽 非尺咫。” 明 何宇度 《益部談資》卷下:“郡齋望隔江羣山,尺咫七峯,分列若屏。” 清 趙翼 《扈從木蘭》詩:“堪笑擇地者,盡力爭尺咫。”

憑檻

靠著欄桿。 唐 白居易 《江樓偶宴贈同座》詩:“ 南埔 閒行罷,西樓小宴時。望湖憑檻久,待月放盃遲。” 後蜀 顧夐 《荷葉杯》詞:“憑檻斂雙眉,忍教成病憶佳期。”

鬚眉

(1) 古時男子以鬍鬚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曹雪芹《紅樓夢》

(2) 鬍鬚和眉毛

明鏡

(1) 明亮的鏡子,比喻完美的典範

謙恭禮節的明鏡

(2) 明察;明鑑

今提五個首級首告,望相公老爺明鏡。——《古今小說》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承天

(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後漢書·郎顗傳》:“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

(2). 唐 代樂舞名。《新唐書·禮樂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雲舞,二慶善舞,三破陣無,四承天舞……承天樂,舞四人,進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宮城南中門叫 承天門 。《舊唐書·睿宗紀》:“兵部尚書 郭元振 從上御 承天門 樓,大赦天下。”

玉局

(1).棋盤的美稱。 唐 李商隱 《燈》詩:“錦囊名畫揜,玉局敗碁收。” 宋 賀鑄 《南鄉子》詞:“玉局彈棋無限意, * ,腸斷 吳 蠶兩處眠。”

(2).道觀名,在 四川 成都 。傳說 李老君 曾於此坐局腳玉床講經,因而得名。《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設道場。” 胡三省 註:“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記》曰: 後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蘇軾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詩:“莫欺老病未歸身, 玉局 他年第幾人。” 元 袁桷 《張虛靖圜庵扁曰歸鶴次韻》:“ 玉局 講殘春換劫,石臺丹在草通靈。” 明 王世貞 《九支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書後,漸與金僊相對雄。”

(3). 蘇軾 曾任 玉局觀 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 蘇軾 。 宋 劉克莊 《摸魚兒·賞海棠》詞:“悵 玉局 飛仙, 石湖 絶筆,孤負這風韻。”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見公書,稍涉 玉局 筆意。” 清 趙翼 《再題焦山寺贈巨超練塘兩詩僧》詩:“我本才非 蘇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燒豬。” 清 程文正 《錢王廟》詩:“殘碑有字還堪讀, 玉局 鴻文筆力遒。”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頗類

亦作“ 頗纇 ”。1.偏頗不平。《左傳·昭公十六年》:“刑之頗類,獄之放紛。” 孔穎達 疏:“ 服虔 讀類為纇,解云:‘頗,偏也;纇,不平也。’”

(2).引申指瑕疵,缺點。 唐 柳宗元 《與友人論為文書》:“古今號文章為難,足下知其所以難乎?非謂比興之不足、恢拓之不遠、鑽礪之不工、頗纇之不除也,得之為難,知之愈難耳。”

重言

(1).謂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語。《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玄英 疏:“重言,長老鄉閭尊重者也。” 陸德明 釋文:“重言,謂為人所重者之言也。” 王先謙 集解:“其( 莊子 )託為 神農 、 黃帝 、 堯 、 舜 、 孔 、 顏 之類,言足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一說反覆言之。 郭慶藩 集釋引 郭嵩燾 曰:“重,當為直容切。《廣韻》:重,復也。 莊生 之文,注焉而不窮,引焉而不竭者是也。” 宋 司馬光 《酬胡侍講先生瑗字翼之見寄》詩:“常恐負吹噓,終為重言累。”

(2).意味深重,語重心長的話。 三國 魏 嵇康 《與呂長悌絕交書》:“足下許吾終不擊 都 ,以子父交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 都 , 都 遂釋然,不復興意。” 唐 李濬 《松窗雜錄》:“﹝ 德宗 ﹞常於便殿語 玄宗 朝,尤惜謬用 李林甫 ,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禍,自 林甫 始也。’”

(1).再次申說。《列子·說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後漢書·郎顗傳》:“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李賢 註:“重,再也。”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安宗子科》:“然臣復重言者,貴以微誠,披露肝膽。”

(2).口吃。《靈樞經·憂恚無言》:“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

(3).修辭方式之一種。也叫迭字。如:《詩·周南·桃夭》“ * ,灼灼其華”中的“夭夭”、“灼灼”。如: 宋 李清照 《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連用七組重言,以造成一種悽惋的情與景。

王道

(1) 古時指以仁義統治天下的政策

(2) 利害;嚴厲

詩詞推薦

戲題鏡藻軒原文_戲題鏡藻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