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偶成

作者:慕容彥逢 朝代:宋代

夜深偶成原文

同舍諸稚子,初更坦腹眠。

須臾起鼻息,洶洶如奔泉。

而我憂且病,欲臥輒遷延。

坐久覺疲倦,就枕如臨淵。

展轉復長吁,情緒更悽然。

睡思暫彷佛,征雁鳴九天。

使我不能寐,體氣寧不便。

身心貴攝理,事累宜棄捐。

而我無所答,泣涕但漣漣。

是時月當午,素影隙中圓。

詩詞問答

問:夜深偶成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夜深偶成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慕容彥逢的名句有哪些?答:慕容彥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同舍

所棄相同。《韓非子·奸劫弒臣》:“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

(1).共居一舍。舍,館舍或官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與諸生同舍。”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歸來捧贈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鞏 《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師,始契約舍之士,聽其琴於 相國寺 之 維摩院 。”

(2).住同一館舍的人。《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韋員外迢牧韶州》詩:“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輝光。”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予在館中時,盛暑中 傅崧卿 給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同舍展歡謔,失語輒面斥。”

稚子

幼兒;小孩子

稚子繞膝

初更

舊時毎夜分為五個更次。晚七時至九時為“初更”。 宋 孫光憲 《臨江仙》詞:“暮雨淒淒深院閉,燈前凝坐初更。” 宋 范成大 《燒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水滸傳》第五回:“約莫初更時分,只聽得山邊鑼鳴鼓嚮。”

坦腹

(1).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郗太傅 在 京口 ,遣門生與 王丞相 書求女壻。丞相語 郗 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 郗 曰:‘ 王 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壻,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郗 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與焉。”後稱人婿為“令坦”或“東牀”,本此。 五代 無名氏 《玉溪編事·參軍》:“幕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

(2).舒身仰臥;坦露胸腹。 唐 杜甫 《江亭》詩:“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詩。” 宋 無名氏 《道山清話》:“一日, 子厚 ( 章惇 )坦腹而臥,適 子瞻 自外來,摩其腹以問 子瞻 曰:‘公道此間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 * 底家事。’ 子厚 大笑。”

(3).比喻赤誠。 明 范濂 《雲間據目抄·紀人物·陸應暘》:“平生熱腸坦腹,善赴人緩急。”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鼻息

鼻腔呼吸時的氣息

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後漢書·袁紹傳》

仰人鼻息

洶洶

(1) 因爭論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洶洶。——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2) 水騰湧的樣子

(3) 騷亂不寧

天下洶洶,人懷危懼。——《三國演義》

(4) 形容聲音喧鬧;亦形容聲勢盛大或兇猛的樣子

遷延

延後耽擱,延期

遷延時日

疲倦

勞累睏倦。同“疲乏”

疲倦得甚至連冷飲也不去喝了

就枕

靠近而臥;睡覺

展轉

(1) 翻身貌。多形容臥不安席

(2) 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環節的地方

展轉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長吁

長嘆。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杜子春》:“饑寒之色可掬,抑天長吁。”《宋史·鄭俠傳》:“﹝ 鄭俠 ﹞悉繪所見為圖……疏奏, 神宗 反覆觀圖,長吁數四。” 明 劉基 《長相思》詩之二:“鳳皇不食鴟鴞呼,嗟我欲往空長吁。”

情緒

(1) 情絲, * 的情意

情緒留連

(2) 泛指感情

富於情緒

(3) 心情;心境

醒來時情緒極壞

(4) 情況;端緒

未知情緒

(5) 勁頭

學習的情緒很好

(6) 指不正當或不愉快的情感

鬧情緒

悽然

(1) 寒涼

蕭瑟悽然的晚秋

(2) 淒涼悲傷

悽然淚下

睡思

睡意。睏倦欲睡的感覺。 宋 邵雍 《無名公傳》:“不求過美,惟求冬暖夏涼,遇有睡思則就枕。”

彷佛

同“仿佛”

征雁

亦作“ 征鴈 ”。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南朝 梁 劉潛 《從軍行》:“木落雕弓燥,氣秋征鴈肥。” 唐 李涉 《送魏簡能東遊》詩之二:“ 燕市 悲歌又送君,目隨征雁過寒雲。” 宋 秦觀 《憶秦娥》詞:“愁如織,兩行征雁,數聲羌笛。” 明 高啟 《送張員外從軍越上》詩:“秋聲萬里隨征鴈,南北 長江 竟誰限?”

九天

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傳說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體氣

(1).指詩文的體制格調。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 孔融 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上》:“擬《郊祀》,須得其體氣典奧處。”

(2).指稟性,氣質。《三國志·吳志·王蕃傳》:“ 蕃 體氣高亮,不能承顏順指。”《世說新語·品藻》“ 元禮 居八俊之上” 劉孝標 注引 三國 吳 姚信 《士緯》:“ 陳仲舉 體氣高烈,有王臣之節。”《北史·元子華傳》:“ 子思 以手捋鬚,顧謂 子華 曰:‘君惡體氣。’”

(3).指氣血或氣息。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愛憎不棲於性,憂喜不留於情,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體氣甚急,狀若將死。”

(4).指體質。《資治通鑑·晉武帝泰始二年》:“帝曰:‘朕得奉瞻山陵,體氣自佳耳。’”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松文清公》:“公身材僅中人,而體氣壯實。”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黃 妻:‘不過體氣是各人的不同。像新娘子這樣瘦弱,千萬做不得笨重生活的。’”

不便

(1)

不方便,會引起麻煩和問題的

在場的人太多,不便與他細談

(2)

不適宜,與日程或事先的安排不合

如果你沒有什麼不便的話,我想把時間提早一點

(3)

手頭緊、缺錢用

你如果一時手頭不便,我可以先墊上

身心

(1) 肉體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養

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劉開《問說》

攝理

(1).代理。《左傳·昭公四年》:“ 士景伯 如 楚 , 叔魚 攝理。” 杜預 註:“攝,代 景伯 。”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 歙州 缺刺史……以公攝理之,用能也。”《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卿處殊方,誠為可憫,暫去攝理,不久取卿回用也。” 清 尹會一 《上朱高安先生書》:“近以攝理 荊州 勘災賑飢,奔走不遑。”

(2).調理。 宋 朱熹 《答呂伯恭書》:“尊兄之病,未必不為福也……千萬加意攝理,以慰遠懷。”

棄捐

(1).拋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於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於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僕射楊公墓誌》:“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將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註:“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泣涕

(1).眼淚。《詩·邶風·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獨居不御酒肉,坐臥泣涕霑衣。”

(2).哭泣。《荀子·大略》:“ 曾子 泣涕曰:‘有異心乎哉!’” 宋 蘇舜欽 《答杜公書》:“設丈人有此才,逢此時,而不得此位,則某必當嘆息泣涕而相弔。”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詩序》:“自恨無以發名成業,以振先人之盛德與其文章,於是泣涕而書之。”

漣漣

(1).淚流不止貌。《詩·衛風·氓》:“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詩·和<晨興因報問龜兒>》:“因茲漣漣際,一吐心中悲。”《水滸傳》第十一回:“悶似蛟龍離海島,愁如虎困荒田,悲秋 宋玉 淚漣漣。”《秧歌劇選·寶山參軍》:“為什麼提起二老淚漣漣?二老那爹娘死得慘。”

(2).引申為連綿不斷貌。 柳杞 《好年勝景》:“果然, 五道灣 據點的黑馬隊的黑漢子逃不出他的計算,就在小雨漣漣的一個夜晚,他一下子收拾了兩個。”

時月

(1).四時和月分。《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孔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學者不以時月考之,每語屯田,必為稱首,可笑。”

(2).時間;時候。《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稽廢時月。” 宋 曾鞏 《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至於 廖恩 之鼠竊,而能稽誅於時月者,蓋由追討之兵不足, 恩 已自歸,而所遣北兵,猶在道路。則東南之寡弱,蓋可知也。”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緊急時月, 蘇 松 兵備暫駐 崇明 , 寧 紹 兵備或海道內推擇一人暫駐 舟山 。”

(3).指節令。 晉 張華 《上巳篇》:“姑洗應時月,元巳啟良辰。”《宋書·明帝紀》:“自今鱗介羽毛,餚核眾品,非時月可採,器味所須,可一皆禁斷,嚴為科制。”

當午

正午;中午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素影

月影。 唐 杜審言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 唐 范榮 《殘雪賦》:“雜凝花於春露,亂素影於夜月。” 宋 梅堯臣 《金陵有美堂》詩:“江流不盡月不死,寒浪素影東西翔。” 元 倪瓚 《人月圓》詞:“當時明月,依依素影,何處飛來。”

詩詞推薦

夜深偶成原文_夜深偶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