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

君不聞渤海之東幾萬里,大壑之下深無底。

五山上下隨波搖,巨鰲戴之始列峙。

龍伯大人太無聊,舉足一釣連六鰲。

六鰲移住關山下,擎出仙山萬仞高。

仙山萬仞表靈勝,峰巒奇絕非人境。

丹爐一秘幾千秋,時出白雲相掩映。

中有仙人學駐顏,曾為云云施人寰。

鰲柱大明擎日月,功成拂衣歸故山。

只今秋風漸長秋山蕨,丹楓白雲幾起忽。

西母時傳周穆謠,居人但解自怡悅。

白雲歲歲自鰲峰,聖朝何用侈登封。

老相未教雲臥穩,更看風雨促從龍。

詩詞問答

問: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為葉相師賦

參考注釋

渤海

(1).我國的內海,位於 遼 、 冀 、 魯 、 津 三省一市間,東至 遼東半島 南端,南至 山東半島 北岸。《莊子·說劍》:“繞以 渤海 ,帶以 常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上親禪 高里 ,祠后土,臨 渤海 。” 唐 駱賓王 《浮查》詩:“ 渤海 三千里,泥沙幾萬重。”

(2).我國 唐 代以 靺鞨 族為主體所建的政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 渤海 貢馬腦樻、紫瓷盆。”《新唐書·北狄傳·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麗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飛 《申省承州捷狀》:“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漢 兒軍 高太保 等。”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渤海 部又東奔 挹婁 故地 東牟山 ,酋長 * 建國自立,稱 震國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 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後世遂號 渤海 。”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大壑

(1) 大海

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莊子·天地》

(2) 亦說“巨壑”

無底

(1).沒有底部。形容極深。《列子·湯問》:“有大壑焉……其下無底,名曰 歸墟 。” 晉 陸機 《從軍行》:“谿谷深無底,崇山鬱嵯峨。”

(2).無限度;無窮盡。《後漢書·張綱傳》:“甘心好貨,縱恣無底。”《西遊補》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鴛鴦無底,見他倆個把我做閣板上貨,我哪得不生悲怨!”

(3).謂不知底細。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一章:“到底是真是假, 周祺 心中無底。”

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萊 。”

(2).五座山。指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史記·孝武本紀》:“ 中國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此五山 黃帝 之所常游,與神會。” 三國 魏 曹植 《吁嗟篇》:“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

(3).五座山。指中嶽 嵩山 、東嶽 泰山 、西嶽 華山 、南嶽 衡山 、北嶽 恆山 。《後漢書·馮衍傳》:“疆理九野,經營五山。” 李賢 註:“五山即五嶽也。”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

(4).五大佛寺。皆建於 南宋 。即 杭州 徑山 興盛萬壽寺 、 北山 景德靈隱寺 、 南山 淨慈報恩光孝寺 、 寧波 阿育王山 鄮峰廣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隨波

(1).依著風波飄動。《文選·宋玉<高唐賦>》:“徙靡澹淡,隨波闇藹。” 劉良 註:“言林木繁茂,隨風波而動。”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隨波迴轉,有似客游。” 宋 汪藻 《小重山》詞:“柳梢風急墮流螢,隨波去,點點亂寒星。”

(2).比喻無原則地跟從他人行事。 唐 羅隱 《讒書·答賀蘭友書》:“況僕求試京師,隨波而上,逐隊而下,亦有年矣。” 清 陳田 《<明詩紀事己籤>序》:“暨乎隨波之流,摹仿太甚,為弊滋多。”

鰲戴

神話傳說謂 渤海 之東有大壑,其下無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隨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於西極,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鰲輪番舉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動。見《列子·湯問》。《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後以比喻負荷重任。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賚犀帶等啟》:“花開四照,唯見其榮;鼇戴三山,深知其重。” 清 李調元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巖新度量。車輦夫扛百不停,巍巍鼇戴萬人仰。”

列峙

謂並立。 晉 左思 《魏都賦》:“飛陛方輦而徑西,三臺列峙以崢嶸。”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餘話》:“京師之內,有親衛諸兵;而四城之外,諸營列峙相望;此京師內外相制之兵也。”

龍伯

(1).指 龍伯國 的巨人。 唐 張說 《入海》詩之二:“ 龍伯 如人類,一釣兩鼇連。”《三國演義》第四六回:“至若 龍伯 、 海若 、 江妃 、 水母 ,長鯨千丈,天蜈九首,鬼怪異類,鹹集而有。”

(2).喻指漁者。 唐 李白 《大獵賦》:“龍伯釣其靈鼇, 任公 獲其巨魚。” 清 趙翼 《晚泊》詩:“遠火晚廻龍伯駕,荒蘆寒打雁奴更。”參見“ 龍伯國 ”。

大人

(1)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

(2) 對父母叔伯等長輩的敬稱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父親大人

(3) 成年人

大人小孩都可以來

(4) 身材長大的人

(5) 對老者、長者的敬稱

(6) 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

無聊

(1) 因精神空虛而煩悶

他一閒下來,就感到十分無聊

(2) 言行等庸俗或沒有意義而使人生厭

(3) 生活窮困,無所依賴

窮餓無聊。——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臥病無聊。——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舉足

(1).提腳;跨步。《禮記·曲禮下》:“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不能不舉足出此堂。”

(2).喻輕易。《後漢書·馬援傳》:“自謂 函谷 以西,舉足可定。”

(3).猶舉動。 唐 韓愈 《進學解》:“是二儒者,吐詞為經,舉足為法。” 宋教仁 《宋漁父日記·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 孫逸仙 所以遲遲未敢起事者,以聲名太大,凡一舉足,皆為世界所注目,不敢輕於一試。”

連六鰲

亦作“ 連六鰲 ”。相傳 渤海 之東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動,天帝命巨鰲十五,分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而 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見《列子·湯問》。後因以為善釣之典實。 宋 劉攽 《和羅著作漁翁》:“ 龍伯國 人連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調元 《金鰲嶺》詩:“我聞 龍伯 人,巨釣連六鰲。”亦省作“ 連六 ”。 唐 張友正 《釣鰲賦》:“謂優遊以無窮,何瞬息而連六。” 明 楊基 《釣鰲海客歌》:“重施 龍伯國 人技,一展絲綸連六歸。”

六鰲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隻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聖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於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海》詩:“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府》詩:“六鼇還鎮澥,八柱獨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

移住

遷居。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三:“自斷此生休問天,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 南山 邊。”

關山

(1) 關隘和山川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2) 指家鄉

仙山

(1).仙人居住的山。 唐 劉禹錫 《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詩:“ 三鄉 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2).比喻遠離市廛的幽靜所在。 明 高濂 《玉簪記·幽情》:“芳草掩重門,住仙山欲避 秦 ,門前怕有漁郎問。”參見“ 仙山樓閣 ”。

靈勝

靈異的勝境。 唐 白居易 《草堂記》:“郡守以優容撫我, 廬山 以靈勝待我。”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傳·越僧懷一》:“歷詣仙山,更尋靈勝,去而不復返。”

峰巒

連綿的山峰

峰巒起伏

峰巒重疊

奇絕

奇妙到極點

怪石嶙峋,山勢奇絕

非人

(1) 不合適的人

所用非人

(2) 殘廢人

(3) 缺乏人性或個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丹爐

煉丹的爐灶。 唐 王績 《游北山賦》:“拭丹爐而調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 宋 陸游 《寄邛州宋道人》詩:“西望 臨邛 一慨然,青松偃盡丹爐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此間須是丹爐,怕有觸犯,悔之無及。”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時出

(1).謂得其時而出。《禮記·中庸》:“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鄭玄 註:“非得其時不出政教。”

(2).時常出現。 唐 韓愈 《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相掩

相抵。《漢武帝內傳》:“校計功過,殆已相掩。”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人學

清 末用以稱人文科學。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今彼之所謂天學者,以天文為綱,而一切算法、曆法、電學、光學諸藝,皆由天學以推至其極者也。所謂地學者,以地輿為綱,而一切測量、經緯、種植、車舟、兵陣諸藝,皆由地學以推至其極者也。所謂人學者,以方言文字為綱,而一切政教、刑法、食貨、製造、商賈、工技諸藝,皆由人學以推至其極者也。並有益於國計民生,非奇技淫巧之謂也。”

駐顏

使容顏不衰老。 晉 葛洪 《神仙傳·劉根》:“草木諸藥,能治百病,補虛駐顏,斷穀益氣。” 宋 蘇軾 《洞霄宮》詩:“長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五通》:“且人生壽夭,不在容貌,如徒求駐顏,固亦大易。” 何垠 註:“駐顏,留駐少年容顏也。”《人民文學》1982年第7期:“說沒變樣是為了讚美他的駐顏有術,說變了樣是暗示他的成就,他的地位。”

云云

如此,這樣

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云云

鳥具對所得詩句云云。——明· 魏禧《大鐵椎傳》

施人

施恩於人。 漢 崔瑗 《座右銘》:“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廉於殖財,施人不倦。”亦指布施的人。 宋 徐照 《送奭上人化緣》詩:“閣盛靈佛像,碑載施人名。”

鰲柱

傳說中指天柱。 宋 吳萊 《觀孫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圖》詩:“大圜杳何極,鼇柱屹不頃。” 王闓運 《貴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銘》:“龍淵始化,鼇柱忽移。”參見“ 鼇足 ”。

大明

(1).指日。《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 宋 文天祥 《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詩:“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3).泛指日、月。《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註:“日、月也。”

(4).指君主。《魏書·張袞傳》:“今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 註:“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穀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故山

舊山。喻家鄉。 漢 應瑒 《別詩》之一:“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 凌景堅 《寄十眉》詩:“應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渡 汾 南。”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秋風

秋天的風

長秋

指 長秋宮 。《三輔黃圖·漢宮》:“﹝ 長樂宮 ﹞有 長信 、 長秋 、 永壽 、 永寧 四殿。 高帝 居此宮,後太后常居之。”後亦用為皇后的代稱。《晉書·武帝紀》:“八月,以長秋將建,權停婚姻。”《北史·后妃傳上·孝文廢皇后馮氏》:“長秋未建,六宮無主。”

丹楓

經霜泛紅的楓葉。 唐 李商隱 《訪秋》詩:“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宋 陸游 《秋晚雜興》詩:“漠漠漁村煙雨中,參差蒼檜映丹楓。” 清 吳梅村 《九峰詩·橫雲山》:“赤壁豈經新戰伐,丹楓須記舊遊蹤。” 阿英 《流離》四:“丹楓點綴各處,有如繪畫。”

西母

(1). 西王母 。 晉 傅玄 《正都賦》:“ 東父 翳青蓋而遐望, 西母 使三足之靈禽。” 唐 李賀 《馬詩》之七:“ 西母 酒將闌, 東王 飯已乾。” 宋 張元乾 《好事近》詞:“ 西母 醉中微笑,看蟠桃初結。”參見“ 西王母 ”。

(2).指 清 慈禧太后 。俗稱 西太后 。 清 黃遵憲 《感事》詩:“傳書信口訶 西母 ,改制稱尊託素王。”

周穆

指 周穆王 。 周昭王 之子,曾西擊 犬戎 ,東征 徐戎 。《穆天子傳》載有他乘八駿西行見 西王母 的故事。《南史·王弘傳》:“ 周穆 馬跡徧於天下,若騏騮之性,因地而遷,則 造父 之策,有時而躓。”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漢 皇萬乘尊。”

居人

住在家裡的人;居民

巷無居人

自怡

自樂;自娛。 唐 張九齡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詩:“行李豈無苦,而我方自怡。” 明 鄧雅 《偶題》詩:“阿女顧予哂,予心還自怡。” 明 李贄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藏書》者何?言此書但可自怡,不可示人,故名曰《藏書》也。” 清 戴震 《沉處士戴笠圖題詠》序:“夫儒者於平生之遇,率目為適然,獨孜孜不怠,以學自怡,竟老而不劵。”

鰲峰

亦作“鰲峰”。 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為承旨,又作詩曰:‘粉署重來憶舊遊,蟠桃開盡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頭。’” 元 黃溍 《上都分院》詩:“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步趨丹陛,入鶴籞而知嚴;手校紫泥,臨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島嶼。因如巨鰲背負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山語·靈洲山》:“ 西 北 二江之來,至 廣州 ,先以 靈洲 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謂鰲峯也。”

聖朝

封建時代稱本朝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登封

登山封禪。指古帝王登 泰山 祭天祭地。《史記·封禪書》:“﹝ 武帝 ﹞遂登封 太山 ,至於 梁父 ,而後禪 肅然 。” 唐 賈島 《送蔡京》詩:“登封多 泰岳 ,巡狩徧滄溟。” 宋 葉適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風雨又艱險兮,乃登封以類告。” 清 吳偉業 《送少司空傅夢楨還嵩山》詩:“西巡擬上登封頌,抱犢山莊候翠華。”

老相

謂相貌顯得比實際年齡大。

雲臥

高臥於雲霧繚繞之中。謂隱居。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風餐委松宿,雲臥恣天行。” 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元 倪瓚 《答徐良夫》詩:“雲臥雨聲集,庭樹颯以秋。”

看風

給正在進行秘密活動的人觀察動靜。《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沿路上並不是不曾遇見歹人,不是他倆人勻一個遠遠的先去看風,就是見了面説兩句市語,彼此一笑過去。” 王路遙 《小星星》:“她是個小孩子,不引人注意,我就是利用這一點,常用她給我跑跑腿。讓她給你看風,也許很相宜。”

從龍

《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舊以龍為君象,因以稱隨從帝王或領袖創業。 後唐 盧殷 《欲銷雲》詩:“欲隱從龍質,仍餘觸石文。” 清 戴易 《釣台》詩:“當時賴有從龍彥,卻使幽人享太平。”《清史稿·食貨志一》:“有從龍入關者,有定鼎後投誠者。” 郭孝成 《陝西光復記》:“當中原逐鹿之時,正豪傑從龍之會。”

詩詞推薦

  • 章獻明肅皇太后恭謝太廟

    佚名宋代〕奕奕清廟,巍巍帝基。詒謀積德,累洽熏熙。粢盛豈潔,豈容肅祗。俯歆明薦,永錫蕃禧。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天台高贈陳剛中先生

    陳澤雲元代〕天台高,萬八千丈淩雲霄。老仙摩空補文彩,五雲落地風飄颻。昔年控翮清虛府,七寶丸成費斤斧。天風吹下文錦
  • 壽嫩庵趙先生十首

    陳元晉宋代〕嘉師固秉彝,祥刑盡生德。惠文恣彈治,此意誰復識。雨露既天覆,刀劍亦俗革。活人不言功,所願長我國。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山桃花

    乾隆清代〕花光如草色,遙看近尚無。□題卻見春,待客欣相於。負陰抱陽巘,暖律偏吹欨。荑萼綻芳條,蜂蝶環瓊株。對之
  • 題廣州光孝寺

    林衢宋代〕開池曾記虞翻苑,列樹今存建德門。無客不觀丞相硯,有人曾悟祖師幡。舊煎訶子泉猶冽,新種菩提葉又繁。無奈
  • 題兩黃仙人煉丹山頂一絕

    蘇籀宋代〕絲毫觸石千山澤,喙吻傳聲萬壑雷。信有蘇書標洞府,不應俗駕半途回。
  • 示子孫

    陸游宋代〕累葉為儒業不隳,定知賢傑有生時。學須造次常於是,道豈須臾或可離?我老已無明日計,心存猶惜寸陰移。巍巍
  • 道間示德甫德稱

    陸九齡宋代〕天地中間本自寬,何須特地起無端。更宜頓掃從前事,相與攜筇一笑歡。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林遷於得告還山

    王鳳靈明代〕祖席初分酒半酡,相看無奈故人何。生憎柳色臨岐路,況聽春聲入棹歌。舊國雲山何處是,他年風雨憶君多。祇緣
  • 折菊

    杜牧唐代〕籬東菊徑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濕,擁鼻自知心。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長句送跂之官蘄水

    劉摯宋代〕前年東秦夏六月,望日拜恩初賜玦。降秩削職遷黃州,倉皇束裝三日發。故國東平不入城,北山一夜辭松栝。親朋
  • 小桃紅

    楊果元代〕採蓮人和採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即景

    乾隆清代〕枝上鳴蜩已變蟬,夕陽堤柳噪纖穿。饒伊慢報秋來信,早悟威音那畔禪。
  • 望蓬萊

    馬鈺元代〕馬風子,昔日在迷津。尋個出期真沒計,欲知山上路兒真。須問去來人。風仙至,端的話良因。指我一條真捷徑,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宴共樂台

    黃公度宋代〕畫棟朱甍插紫清,連山帶水自紆縈。閭閻高下魚鱗比,田畝縱橫基局平。花發鳥啼春耐事,夜闌客散月多情。寸陰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種瓜篇

    曹叡魏晉〕種瓜東井上。冉冉自踰垣。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連。寄託不肖軀。有如倚太山。兔絲無根株。蔓延自登緣。萍藻
  • 四明山詩云北

    陸龜蒙唐代〕雲北是陽川,人家洞壑連。壇當星斗下,樓拶翠微邊。一半遙峰雨,三條古井煙。金庭如有路,應到左神天。
  • 望月婆羅門·其三·調名本意四首

    敦煌曲子唐代〕望月曲彎彎。初生似玉環。漸漸團圓在東邊。銀城周回星流遍。錫杖奪天關。明珠四畔懸。
  • 書事

    陸游宋代〕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會當小駐平戎帳,饒益南亭看華山。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宋白宋代〕昔日曾為尺木階,今朝真是青雲友。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
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原文_鰲頂雲峰(為葉相師賦)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