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禽言(錄四首)·其四

作者:桂 朝代:元代

八禽言(錄四首)·其四原文

行不得也哥哥,千呼萬喚奈爾何。

黃陵花落暗春雨,湘江水深生素波。

奮衣出門天地窄,仗劍欲往旌旗多。

行不得,早歸來,只今誰埽黃金台。

詩詞問答

問:八禽言(錄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桂
問:八禽言(錄四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出處:御選元詩卷八十

2. 錄四首

參考注釋

千呼萬喚

形容多次邀請,多次催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黃陵

軒轅黃帝陵墓的略稱。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的橋山上,因而亦稱“橋陵”。陵前有黃帝廟和漢武帝所修的祈仙台,周圍有數以萬計的千年古柏。黃帝廟中殘存北宋以來的碑刻50多塊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註:“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也。”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素波

白色的波浪。 漢武帝 《秋風辭》:“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 三國 魏 曹植 《九華扇賦》:“對緑水之素波,背玄澗之重深。” 唐 溫庭筠 《蔣侯神歌》:“ 楚神 鐵馬金鳴珂,夜動蛟潭生素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但見迴瀾素波,觸石奮出。”

奮衣

(1).振衣去塵。《禮記·曲禮上》:“奮衣由右上,取貳綏。” 鄭玄 註:“奮,振去塵也。”

(2).將身上的衣服抖伸,表示遠行。 宋 葉適 《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馬乾官》詩:“感子奮衣去,客猛意自輕;笑我老何怯,萬里今橫行。”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田道人》:“辛卯歲,以庵與 楊和王 之孫,奮衣出山,不言所向。”

(3).猶拂袖。表示氣憤。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陳元方 遭父喪,哭泣哀慟,軀體骨立。其母愍之,竊以錦被蒙上。 郭林宗 弔而見之,謂曰:‘卿海內之儁才,四方是則,如何當喪,錦被蒙上……吾不取也。’奮衣而去。”

出門

(1) 離家外出或遠行

(2) 〈方〉∶出嫁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仗劍

持劍。《史記·淮陰侯列傳》:“及 項梁 渡 淮 , 信 仗劍從之。” 唐 韓偓 《乾寧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圍作》詩:“仗劍夜巡城,衣襟滿霜霰。” 清 戴名世 《竇成傳》:“ 成 仗劍從軍,為小卒,無所知名。”

旌旗

旗幟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 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行不得

(1).不可做。《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姑娘連連擺手説:‘這事斷斷行不得!’”

(2).行不到。《水滸傳》第四回:“ 魯提轄 便和 金老 行不得半里,到門首,只見老兒揭起帘子叫道:‘我兒,大恩人在此。’”《水滸傳》第六七回:“行不得一日,正走之間,只見走過一條大漢,直上直下相 李逵 。”

(3).謂行路艱難。 宋 范成大 《兩蟲》詩:“鷓鴣憂兄行不得,杜宇勸客不如歸。” 清 尤侗 《聞鷓鴣》詩:“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 廖公俠 《感事》詩:“風雨瀟瀟行不得,鷓鴣聲裡黯銷魂。”參見“ 行不得也哥哥 ”。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黃金台

古台名。又稱 金台 、 燕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縣 東南 北易水 南。相傳 戰國 燕昭王 築,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賢士,故名。 南朝 宋 鮑照 《代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 黃金臺 。” 錢振倫 註:“《上谷郡圖經》曰:‘ 黃金臺 , 易水 東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五:“ 燕昭 延 郭隗 ,遂築 黃金臺 。” 清 吳偉業 《夜宿阜昌》詩:“草沒 黃金臺 ,猶憶 昭王 迎。”

詩詞推薦

八禽言(錄四首)·其四原文_八禽言(錄四首)·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