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二首·其二

作者:釋清了 朝代:宋代

頌古二首·其二原文

問佛分明答惠超,半斤八兩不合相饒。

叢林萬古為殃禍,惡語傷人恨不消。

詩詞問答

問:頌古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清了
問:頌古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蕭韻

2. 同上書卷三六

參考注釋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半斤八兩

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等於十六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輕重相等。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較多用於貶義

他膽小,我的膽子也不見得大,正是半斤八兩。——葉聖陶《外國旗》

不合

(1).違背;不符合。 漢 劉向 《九嘆·遠逝》:“惜往事之不合兮,橫 汨羅 而下濿。” 宋 司馬光 《文中子補傳》:“發端唱導者非二家之罪而誰哉?此皆議論不合於聖人者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總之,不合社會的標準就是了。”

(2).不和。《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不想 安綿 兵備道與 聞參將 不合。”

(3).不應當;不該。《後漢書·杜林傳》:“臣愚以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 五代 許岷 《木蘭花》詞:“當初不合儘饒伊,贏得如今長恨別。”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會篆刻的人,照依那關防刻一個小記印兒。” 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吾家本素封,不合輕犁鋤。”

相饒

(1).饒恕;寬容。 前蜀 牛嶠 《楊柳枝》詞之三:“橋北橋南千萬條,恨伊 張緒 不相饒。” 宋 朱熹 《春雪用韓昌黎韻同彭應之作》:“ 東皇 應好事,避舍亦相饒。”《再生緣》第七回:“小二魂飛雙膝跪,公子大叫乞相饒。”

(2).好言寬慰。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三:“怪異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於所不圖?此相饒耳。”

叢林

(1) 樹林

叢林戰

(2)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後泛指大寺院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水滸傳》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殃禍

災禍。《荀子·天論》:“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晉 葛洪 《抱朴子·臣節》:“殃禍之集,非降自天也。” 清 劉大櫆 《胡氏賢母贊》:“ 武陽 之女,殃禍及桃,媢嫉成性,植根甚牢。”

惡語傷人

指用惡毒的話去中傷別人

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

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我跟前惡語傷人六月寒——《西廂記》

不消

(1).抵不上;不當。《太平廣記》卷一八八引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王毛仲》:“出其兒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兒豈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蘇軾 《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三:“便須起來和熱喫,不消洗面裹頭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若情願時,一個錢也不消費得。”《花城》1981.6:“她接過籃子,抽出一張嶄新的五元鈔票,塞進孩子手裡:‘給你--不消找了。’”

(3).不消失。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天下之闕政則莫大乎此,而和氣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訪埃雜吟·宿開羅市旅館》:“煒煒堡橋,霓虹夜不消。”

詩詞推薦

頌古二首·其二原文_頌古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