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上人求詩原文
我昔車輪翠里行,只今懷想似前生。
那知古寺僧窗下,偶見高人眼倍明。
秋月半鉤留客意,凍雲千頃欲歸情。
杖藜笑出千峰去,添得蒼崖響答聲。
詩詞問答
問:誠上人求詩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誠上人求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誠上人求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車輪
用金屬、木料或其他堅固材料做的圓形構架,其中心有一輪轂,接在或掛在軸上,可以繞軸旋轉
里行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監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規定員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初, 周 以布衣直門下省, 太宗 就命監察里行,俄拜監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書·百官志三》:“ 開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監察里行使,以未為正官,無員數。” 宋 歐陽修 《再論台官不可限資考札子》:“令舉官自京官已上,不問差遣次第,惟材是舉。使資淺者為里行,資深者入三院。”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持憲儲闈·里行》。
只今
如今;現在。 唐 李白 《蘇台覽古》詩:“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吳王 宮裡人。”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清 李國宋 《朝天宮感懷》詩:“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郭沫若 《雄師百萬挽狂瀾》詩:“只今雙喜大臨門,‘七一’佳期水庫成。”
想似
謂深切的懷念。《文選·曹攄<思友人>詩》:“延首出階檐,佇立增想似。” 李善 注引《莊子·徐無鬼》:“夫 越 之流人,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甞見於國中而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茲久者,思人茲深乎。”
前生
佛教中或迷信中指人生的前一輩子
僧窗
亦作“ 僧牕 ”。僧寺的窗戶。 宋 黃庭堅 《德孺五丈和之字詩韻難而愈工輒復和成可發一笑》:“早晚來同醉,僧窗臥虎皮。” 宋 陸游 《長歌行》:“ 成都 古寺臥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明 王思任 《留贈循元長老》詩:“風清佛閣松濤靜,泉過僧牕竹影寒。”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點,躡屩(草鞋)於 鍾阿;徵士 劉虯,獻書於衛兵。—— 南朝梁· 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3) 學術、技能高超的人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客意
離鄉在外之人的心懷、意願。 唐 杜甫 《送舍弟頻赴齊州》詩之二:“客意長東北, 齊州 安在哉。” 唐 溫庭筠 《西遊書懷》詩:“高秋辭故國,昨日夢 長安 。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 宋 蘇軾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谿小酌至晚》詩:“惟有暮鵶知客意,驚飛千片落寒條。”
凍雲
嚴冬的陰雲。 唐 方乾 《冬日》詩:“凍雲愁暮色,寒日淡斜暉。” 宋 陸游 《好事近》詞:“扶杖凍雲深處,探溪梅訊息。” 清 納蘭性德 《臨江仙》詞:“帶得些兒前夜雪,凍雲一樹垂垂。” 陸嵩 《新年作》詩:“凍雲欲掃未盡掃,紅日待生猶未生。” 魯迅 《野草·死火》:“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凍雲瀰漫,片片如魚鱗模樣。”
千頃
百畝為頃。千頃,極言其廣闊。《淮南子·說林訓》:“尋常之谿,灌千頃之澤。” 唐 韓愈 《酬盧給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頃秋波浄,平鋪紅雲蓋明鏡。” 明 陳所聞 《中秋同齊王孫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曲:“望白雲千頃,野鶴翱翔。” 丘復 《寄曹耐公汕頭》詩:“罄此一樽酒,如對千頃汪。”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答聲
應聲回答別人的招呼
這么多人,居然沒人答聲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