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孟原文
人物無重輕,廟朝有失得。
世平徒匹夫,時搖一敵國。
奸雄望風塵,冠劍動慚色。
治庭不論功,聲名輝典策。
詩詞問答
問:劇孟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劇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人物
(1)
(2) 小說或戲劇中被描寫的人
人物描寫
(3) 被認為有突出或顯著特性的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 * 《沁園春·雪》
愷撒是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4) 講話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勵或發命令的人
由一個圈內人物指導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個人物
重輕
(1).謂加重刑於輕罪。《商君書·去強》:“行刑重輕,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刑至事生,國削。”
(2).指重與輕、高與下。 漢 賈誼 《新書·六術》:“喪服稱親疏以為重輕,親者重,疏者輕。” 宋 曾鞏 《王君俞哀辭》:“其為辭章可道,恥出較重輕,漠然自如。”
(3).謂品題、評論。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東坡公 元祐 時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諸公卿,率有標目殆徧也,獨於 司馬溫公 不敢有所重輕。” 金 王若虛 《<揚子法言微旨>序》:“公一代巨儒……如鄙不肖,曷足為公重輕。”
(4).指對全局有重大影響;關係全局的重要因素。《新唐書·裴度傳》:“其威譽德業比 郭汾陽 ,而用不用常為天下重輕。” 宋 歐陽修 《乞出第一札子》:“蓋以執政之臣,天下之所瞻望,朝廷以為重輕。” 清 錢謙益 《送張處士思任赴遼東參謀序》:“ 劇孟 , 雒陽 博徒耳, 吳 、 楚 之際, 亞夫 得之如一敵國。 張元 、 吳昊 之徒,曳石署書,以撼中國,而卒棄之為 西夏 用。布衣處士之能為人國重輕何如也?”
(5).猶重視;重要。《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 孝公 曰:‘有 楚 不必有 齊 。寡人流離萬死之餘,幸社稷不隕,得從末歃為榮,何足重輕,而褻此簡牘為耶?’”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我們這民族如是比 馬雅 人還要劣等,那就讓他死盡也無多大的重輕,然而這民族卻是世界上的選民。”
廟朝
(1).宗廟和朝廷。《孔子家語·觀周》:“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王肅 註:“宗廟、朝廷之法度也。”
(2).專指朝廷。君主聽政的地方。《戰國策·秦策三》:“臣今見王獨立於廟朝矣。”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3).專指朝廷。以君主為首的中央政府。 宋 陳亮 《謝楊解元啟》:“故廟朝徒嘆於乏才,而川澤豈聞於遺士!” 明 宋濂 《龍門子凝道記·采苓符》:“予聞馬之瘠肥責乎牧圉,民之休戚係乎廟朝。”
失得
(1).失和得。指事之當否、成敗、利弊、優劣等。《易·繫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韓康伯 註:“得其會則吉,乖其理則凶。” 孔穎達 疏:“失則報之以凶,得則報之以吉。”《後漢書·陳蕃傳》:“陛下宜採求失得,擇從忠善。” 宋 曾鞏 《永安縣君李氏墓志銘》:“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當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見了這般險路,嘆道:‘萬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卻先受了許多驚恐!’”
(2).特指弊病、失誤。《後漢書·王符傳》:“﹝ 王符 ﹞志意藴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時失得。”《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二年》:“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豈可數乎!”
匹夫
(1)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 清· 劉開《問說》
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 。多指無學識、有勇無謀的人
匹夫休得逞強!——《三國演義》
(3) 罵人的話
匹夫安敢欺我耶。——《三國演義》
一敵國
可以與本國相匹敵的一個國家。《史記·遊俠列傳》:“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雲。”《後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脩戰攻之具,乃嘆曰:‘ 吳公 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二:“ 班固 以為平日後宮之費不下一敵國。”
奸雄
奸人的魁首,也指弄權欺世、竊取高位的人
此潔士所以獨隱翳,而奸雄所以黨(常)飛揚也。——《潛夫論·交際》
亂世奸雄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冠劍
古代官員戴冠佩劍,因以“冠劍”指官職或官吏。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事詣右軍建平王》:“常欲永辭冠劍,弋釣畎壑。” 宋 司馬光 《楚宮行》:“滿朝冠劍東方明,宮門未啟君朝醒。”
慚色
亦作“慙色”。羞愧的臉色。《韓詩外傳》卷一:“ 子貢 逡巡,面有慙色,不辭而去。”《晉書·何充傳》:“ 充 對曰:‘陛下龍飛,臣 冰 之力也。若如臣議,不覩昇平之世。’帝有慙色。”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吾視花有慚色也。”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論》:“其死也,將下見其始祖 召公奭 於九原,即引而進之 周 之先 文王 、 武王 之側,亦豈有慚色哉!”
不論
(1)
表示條件或情況不同而結果不變,下文多用“都、總”與它呼應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
(2)
無論,不管
不論你走到那裡,都別把我忘了
聲名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典策
見“ 典冊 ”。
詩詞推薦
花會竹枝詞十二首·其七
方鶴齋〔清代〕天寶宮人鬢已斑,玉環久不在人間。張徽法曲誰能記,不墜元音只二蠻。澳門竺摩法師以寄李仙根詩索和步原韻
巨贊〔清代〕高僧自昔半工吟,只為山川蓄積深。嚴子論詩參法味,陳公規語漫格箴。篆香稿已傳南國,禪月集疑再見今。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