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

作者:王翃 朝代:明代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

火孑高原,霜清遠陣,旌旗蔽空。

聽班聲一動,顏行烏合,鞭梢微示,嘯吻雷同。

逐虎窮山,摩鷹掩日,獵響遙呼野樹風。

還趨險,使奔蛇失徑,伏獸無叢。

兔罝肅肅林中。

奮勇臂、先舒八石弓。

且連摧雉羽,離披墜錦,深搜狐穴,重疊流紅。

弭蓋于田,崇車以肉,殺氣當秋耀武功。

乘時令,並歡傾澤藪,丕振軍容。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作者是誰?答:王翃
問: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翃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翃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高原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

黃土高原

霜清

(1).形容秋水明淨;潔淨。 唐 張九齡 《赴使瀧峽》詩:“霜清百丈水,風落萬重林。” 唐 皇甫冉 《寄劉方平大谷田家》詩:“冰結泉聲絶,霜清野翠濃。” 宋 黃庭堅 《外舅孫莘老留詩庭堅和》:“我來杪搖落,霜清見魚行。”

(2).整肅,肅清。 唐 李白 《贈宣城趙太守悅》詩:“持斧佐三軍,霜清天北門。”

旌旗

旗幟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 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班聲

原指班馬之鳴聲,亦泛指馬嘶。 清 吳偉業 《送朱遂初》詩之二:“清秋柳陌響朱輪,帳下班聲到近臣。”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雙噬》:“班聲亂嘶,萬幕連雲起。”參見“ 班馬 ”。

一動

(1).一次舉動;一個行動。《左傳·昭公十五年》:“禮,王之大經也;一動而失二禮,無大經矣。”《二程遺書》卷二四:“聖人一言一動無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經發動;一有所舉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昔 文王 一動,而功顯於千世,列為 三代 ,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 漢 賈誼 《屬遠》:“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陳勝 一動而天下振。” 宋 羅大經 《鶴林雨露》卷八:“大軍一動,萬命所懸,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陳亮恢復之議》:“有所不動,一動而敵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觸動。《朱子語類》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慾一動,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業錄·心性》:“因心與理二,故一動便亂。”《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見了丫鬟説出‘ 呂仙閣 ’三字,心中一動。”

(4).猶動輒。如:他一動就罵人。如:這孩子一動就哭。

顏行

前行;前列。《管子·輕重甲》:“若此,則士爭前戰為顏行。”《漢書·嚴助傳》:“以逆執事之顏行。” 顏師古 注引 文穎 曰:“顏行猶雁行,在前行,故曰顏也。” 清 錢謙益 《續次敬仲韻序》:“偃旗息鼓,以避 敬仲 之顏行。”

烏合

(1).形容人群沒有嚴密組織而臨時湊合,如群烏暫時聚合。《晉書·慕容廆載記》:“ 廆 曰:‘彼信 崔毖 虛説,邀一時之利,烏合而來耳。’”《資治通鑑·晉元帝太興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飛烏見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驚之,則四散飛去;故兵以利合無所統一者,謂之烏合。”《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術 兵雖眾,皆烏合之師,素不親信。”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 謝嗣鳳 ﹞散家財,結同教,招亡命,烏合數千人,揭竿而起。”

(2).指暫時湊合的一群人。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撫議》:“不若移一旅之師……隨宜撲翦,聯樓結寨,漸次燒除,兔窟既破,烏合焉棲?”參見“ 烏合之眾 ”。

鞭梢

(1).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 宋 陸游 《得季長書追懷南鄭幕府慨然有作》詩:“緑樹啼鶯窺帽影,畫橋飛絮逐鞭梢。” 明 周朝俊 《紅梅記·虜圍》:“休教走的忙,他怕的鞭梢下,骨碌碌滾下來可也不當耍。”《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這 青雲山 一帶,鞭梢兒一指,站著的都是我 鄧老九 的房子,躺著的都是我 登老九 的地。”

(2).鋼鞭(兵器)的前端。 元 尚仲賢 《單鞭奪槊》第一折:“馬啼兒撞破連環寨,鞭梢兒早抹著天靈蓋。”

(3).建築用的竹木尾梢。《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關於財務管理》:“七區 靠河村 第一社,兩個月使了兩百多根鞭梢。”

雷同

雷一發聲,萬物同時回響。今泛指事物與人相同者

毋剿說,毋雷同。——《禮記·曲禮上》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之昧昧。——《楚辭·九辯》

窮山

(1).深山。《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 晉 張協 《雜詩》之六:“咆虎響窮山,鳴鶴聒空林。” 宋 陸游 《夜讀兵書》詩:“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

(2).荒山。參見“ 窮山惡水 ”。

掩日

古劍名。 晉 王嘉 《拾遺記·昆吾山》:“ 越王 句踐 ,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 昆吾 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

野樹

生長於野外的樹木。 明 何景明 《九日同諸友登賢隱山》詩之二:“野樹斜侵郭,河流曲抱城。” 清 湯斌 《送李子德奉旨歸養》詩:“關河落照鄉山逈,驛路鳴蟬野樹深。”

奔蛇

(1).傳說中一種能飛的蛇。《淮南子·覽冥訓》:“前白螭,後奔蛇。” 高誘 註:“奔蛇,騰蛇也。”

(2).形容曲折。 唐 杜審言 《度石門山》詩:“泥擁奔蛇徑,雲埋伏獸叢。”

兔罝

(1).捕兔的網。《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毛 傳:“兔罝,兔罟也。” 唐 李白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 清 閻爾梅 《嵩岳廟有感》詩:“殘宮草際埋鴟吻,廢閣階前置兔罝。”

(2).指用網捕兔。 晉 皇甫謐 《高士傳·矯慎》:“ 慎 同郡 馬瑤 隱於 汧山 ,以兔罝為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微賤兔罝之人,猶莫不好德。”

(3).《詩·周南》篇名。《詩序》云:“《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 孔穎達 疏:“《箋》云:‘罝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後因以“兔罝”指在野之賢人。又,詩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序:“皇華昭國,懷鳳綍而高尋,白駒追游,邀兔罝而下顧。”此指在野賢人。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文臣督帥,皆躬自臨戎,有兔罝赳赳之氣。”此指武臣。

肅肅

(1).恭敬貌。《詩·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廟。” 毛 傳:“肅肅,敬也。” 漢 揚雄 《河東賦》:“穆穆肅肅,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齋於祠宮,盛服儼恪,肅肅於動,慄慄於言,上帝在茲,敢有弗虔。”

(2).嚴正貌。《詩·小雅·黍苗》:“肅肅 謝 功, 召伯 營之。” 鄭玄 箋:“肅肅,嚴正之貌。” 漢 班固 《十八侯銘·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肅肅御史,以武以文,相 趙 距 呂 ,志安君身。”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 貞觀 之末,有 昭慶 * 師,魁岸堂堂,威儀肅肅。”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氣莊志定欬肅肅,筆沖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傳:“肅肅,疾貌。” 漢 秦嘉 《留郡贈婦》詩之三:“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 唐 杜甫 《喜晴》詩:“出廓眺西郊,肅肅春增華。” 趙朴初 《南京訪梅園新村》詩:“晨征肅肅訪 梅園 ,猶有梅花著意妍。”

(4).形容網目細密。《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馬瑞辰 通釋:“肅肅,蓋縮縮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縮。’兔罝本結繩為之,言其結繩之狀,則為縮縮。” 聞一多 《古典新義·詩經新義五》:“肅當讀為縮,縮猶密也……《詩》‘肅肅’,即‘縮縮’、‘數數’,網目細密之貌也。”

(5).陰沉;蕭瑟;清冷。《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晉 潘岳 《寡婦賦》:“墓門兮肅肅,脩隴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詩:“肅肅月浸樹,滿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詩之二:“肅肅空明氣,時與諸天遇。”

(6).清幽;靜謐。 漢 張衡 《思玄賦》:“出 紫宮 之肅肅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夫人閣》之二:“肅肅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肅肅其羽。” 毛 傳:“肅肅,羽聲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唐 暢當 《自平陽館赴郡》詩:“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鳶肅肅展翼,似鶼鶼之鳥,比翼而飛。”

(8).象聲詞。風聲。《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漯水》:“南崖下有風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測,而穴中肅肅,常有微風。” 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清 孫枝蔚 《烏夜啼》詩:“北風肅肅雁不至,殘燈欲滅還復燃。”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唐 杜甫 《春遠》詩:“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明 徐禎卿 《雜謠》:“狗觫觫,雞鳴飛上屋,風吹門前草肅肅。” 清 梁廷枏 《夷氛聞記》:“火箭巨彈,自下上者,肅肅過耳畔, 芳 談笑自若。”

奮勇

奮發而努力鼓起勇氣

自告奮勇

石弓

用來發射石頭的弩或石弩

雉羽

(1).雉的羽毛。色澤鮮艷,古人服飾儀仗常用以為飾。《宋史·儀衛志一》:“古者扇翣,皆編次雉羽或尾為之,故於文從‘羽’。”

(2).指代儀仗。 元 周伯琦 《考試鄉貢進士》詩:“豹斑開曉霧,雉羽爛晴虹。”

離披

亦作“ 離翍 ”。1.分散下垂貌;紛紛下落貌。《楚辭·九辯》:“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 朱熹 集註:“離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詩》:“駿骨欲埋金價直,的顱猶愛雪離披。” 明 徐霖 《繡襦記·父子萍逢》:“論山雞離披毛羽,配文鴛固難為對。” 清 何紹基 《山雨》詩:“馬上衣巾任沾溼,村邊瓜豆也離披。” 龐樹柏 《鶼鶼行為邑中貞烈嚴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錦翼何離翍。”

(2).盛貌;多貌。《西京雜記》卷六引 漢 劉勝 《文木賦》:“麗木離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葉,橫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奠幣登歌》:“陰霧離翍,靈馭搖裔。”一本作“ 離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黃山張敏之擬黃庭詞韻》:“自甘貧困元知微,籬邊 * 香離披。” 清 金人瑞 《效李義山絕句》之七:“六曲屏風畫竹枝, 湘江 風雨夜離披。”

(3).參差錯雜貌。 清 姚鼐 《雜詩》之一:“誰植高原樹,花葉相離披。” 清 沉廉 《自彝陵州發棹至黃牛峽》詩:“疾風捲水水欲立,紛紅駭緑相離披。”《紅樓夢》第六七回:“那時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蓮藕新殘相間,紅緑離披。”

(4).衰殘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蕭子暉 《冬草賦》:“有閒居之蔓草,獨幽隱而羅生;對離披之苦節,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詩:“蓼花始零落,蒲葉稍離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譜》:“花瓣扶疏者落;盛開之後,漸覺離披,遇風雨撼之,則飄散滿地矣。”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坊廂始末》:“維時父老間陳民瘼,而狐鼠實繁,旋行旋沮。庠生 趙善繼 者,不忍家難離披,邦國固弊,疇咨同類,從者如水。” 清 姚瑩 《游欖山記》:“內河方議備具,賊已揚帆至矣,倉卒故以不制。不然,胡離披至此哉!”

(5).分離貌。 唐 賈至 《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詩:“我有同懷友,各在天一方,離披不相見,浩蕩隔兩鄉。”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蘇獄》:“苦背卻姑親慈恃,兩下離披。” 康有為 《膠旅割後》詩:“八表離披割痛傷,羣賢保國走徬徨。從知天下為公產,應合民權救我疆。”

(6).搖盪貌,晃動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賦》:“逮乎的皪含景,離披向風,鉛華春而思盪,蘭澤晚而光融。” 唐 陸龜蒙 《鶴媒歌》:“媒懽舞躍勢離披,似諂功能邀弩兒。”《朱子語類》卷七三:“這便是 康節 所謂‘酩酊離披時候’,如何不憂危謹畏!” 清 納蘭性德 《疏影·芭蕉》詞:“ 湘 簾卷處,甚離披翠影,繞檐遮住。”《再生緣》第二回:“香風飄渺人心爽,桂影離披夜景新。”

狐穴

元 周達觀 《誠齋雜記》:“ 唐 末有 喬子曠 者,能詩,喜用僻事,時人謂之 狐穴詩人 。”後因以“狐穴”喻僻典。 清 孫枝蔚 《題仙舟圖次黃仙裳韻》:“工吟每恥搜狐穴,設酒偏思傍釣磯。”

重疊

(1)

(2) 同樣的東西層層堆疊

機構重疊

(3) 部分相一致

哲學和心理學重疊的領域

(4) 疊加,使一物與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並與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兩個圖像重疊起來

流紅

(1).指漂流在水中的落花。 明 楊慎 《詞品·劉伯寵》:“春日旅況雲‘……流紅有恨,拾翠無心。’”《花月痕》第七回:“ 天台 畢竟無凡艷,莫把流紅誤 阮郎 。”

(2).指流血。 清 袁於令 《西樓記·之任》:“驚聞小兒病,不由人汗滿纓,若是喪明膺痛,一旦掐掌流紅,怎奈桑榆景。”

弭蓋

謂控馭車駕徐徐而行。蓋,車蓋,借指車。《文選·謝莊<月賦>》:“騰吹寒山,弭蓋秋坂,臨濬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 李善 註:“ 王逸 《楚辭》注曰:‘弭,按也。’” 唐 李益 《將赴朔方早發漢武泉》詩:“弭蓋出故關,窮秋首邊路,問我此何為,平生重一顧。” 宋 歐陽修 《和游午橋莊》:“曉壇初畢祀,弭蓋共尋幽。”

殺氣

(1) 兇惡嚇人的氣勢

殺氣騰騰

(2) 發泄氣憤;出氣

你有委屈就說出來,不該拿別人殺氣

(3) 陰氣;寒氣

匈奴處北地,寒,殺氣早降。——《史記·匈奴列傳》

(4) 戰場上殺伐之氣,借指戰事

殺氣騰空

武功

(1) 專指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戰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乘時

乘機;趁勢。 晉 左思 《吳都賦》:“富中之甿,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宋史·王晏傳》:“今 契丹 南侵,天下洶洶,英雄豪傑固當乘時自奮。” 魯迅 《三閒集·“皇漢醫學”》:“ 日本 人 湯本求真 做的《皇漢醫學》譯本也將乘時出版。”

澤藪

大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山鎮曰 會稽 ,其澤藪曰 具區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澤 北,其澤藪在 大城陽縣 故城西北十餘里。” 明 沉璟 《義俠記·遘難》:“玄墓 洞庭 ,虎阜 天池 ,澤藪 具區 弘開。”

丕振

(1).大力振興。《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乃不思大展經綸,丕振舊業,以光先人之緒。”

(2).大震。 明 張煌言 《北征錄》:“爾時上游聲靈丕振,而留都守御亦堅。”

軍容

本指軍隊的武器、裝備。後用以指軍隊的氣象威儀和軍人的儀容、紀律等

軍容整肅

詩詞推薦

  • 任德廣通判拉游長松以詩見貽次其韻

    李流謙宋代〕稽首頭陀問八還,揚眉應已破玄關。苦無骨相侯千戶,薄有生涯屋數間。笑讀道書蒙疑帕,喜澆茗碗酌青山。從公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_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

    汪莘宋代〕之。余意古松之散在天地間,其拄青天而蔽厚地者,可以數計周知。欲合而處之,不可得也。作問松天下老松有數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_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賞析_古詩文
  • 贊胡家

    宋真宗宋代〕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他族未聞有,朕今止見胡。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_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雜詠(四首。丁卯白門作)·其二

    朱謀晉明代〕中原雲擾咽胡笳,江左偷安水一涯。白版君王居社稷,烏衣子弟擅豪華。銅駝已臥千年棘,梁燕應歸百姓家。獨有
  • 謝從善輓詞

    楊萬里宋代〕一腹儲三篋,雙鉤挽萬牛。行身平中準,閱世澹於秋。紫誥猶新墨,霜髯忽古丘。清風未作記,掛劍淚川流。
  • 查林對月

    王偘宋代〕一天風月近中秋,凝望家山不阻修。漫浪疏林人已倦,心期猶與素光謀。
  • 轉經

    牛燾清代〕曉策蹇驢踏綠莎,投林野宿傍棲鴉。軍持不汲寒烹雪,黔突無炊渴煮茶。古剎名山夸足跡,氈裘毳幕寄生涯。如何
  • 散飲〔館〕後寄蔣生

    李之世明代〕君家三逕自為堂,憶我橫經碧沼旁。一笑流光憐過鳥,十年岐路嘆亡羊。疏簾鉤月琴書淨,細雨翻階橘柚香。樗散
  • 聞韋駙馬使君遷拜台州

    長孫佐輔唐代〕溟藩軫帝憂,見說初鳴騶。德勝禍先戢,情閒思自流。蠶殷桑柘空,廩實雀鼠稠。諫虎昔賜駿,安人將問牛。曾陪
  • 送蔡侍禁赴長沙

    梅堯臣宋代〕寒葉下瀟湘,之官逐雁行。水經菱浦晚,船過橘洲香。二女竹林外,三閭楓葉傍。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_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歷陽方明府

    徐鉉唐代〕古縣橫江北,弦歌似武城。善辭金馬召,欣著彩衣行。舊感河山色,離愁浚水聲。外門廬井在,相送幾重情。
  • 赤壁圖

    劉克莊宋代〕共餐鱸一箸,各飲酒三升。空去主人睡,明朝醉未興。
  • 晚坐

    石寶明代〕春色晚何在,綠楊來數鴉。影單猶作客,夢好轉思家。風雨床頭劍,笙歌上苑花。百年空健興,惆悵日西斜。
  • 三字獄

    李東陽明代〕朋黨謫,天下惜。惜不惜,貶李迪。三字獄,天下服。服不服,殺武穆。奸臣敗國不畏天,區區物論真無權。崖州
  • 春興七首

    白玉蟾宋代〕嬌煙嫩靄弄晴暉,誰見詩人太息時。風主庭前花壽夭,水占溪上柳安危。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_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賞析_古詩文
  • 李南陽宋代〕朝馮玉幾言猶在,夜啟金縢事已非。
  • 疏梅

    李龍高宋代〕瘦削丰姿淡佇妝,三三兩兩立冰霜。春風只愛私紅紫,可是梅花欠主張。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_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賞析_古詩文
  • 挽陳巡檢

    吳芾宋代〕夫君端是一時豪,排難捐軀不憚勞。忠義自能全里社,姓名那肯辱銓曹。一生倜儻心常逸,五世團欒壽更主。瞑目
  • 夏初臨(婺州郡圃)

    曹冠宋代〕水榭風台,竹軒梅逕,雙溪新創名園。極目遐觀,碧岑斂散瑤煙。柳塘風皺清漣。爛紅雲、花島爭妍。艷妝佳麗,
  • 詠史上宋共姬齊孝公夫人

    陳普宋代〕火來秉節正如山,茀喪何心在世間。身似泥沙心似玉,水中火裹即渾間。
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原文_沁園春·從張將軍觀獵上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