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四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四原文

當寧資賢輔,持危鞏聖圖。

萬邦通禹貢,九德協皋謨。

師出宜無敵,城降戒不屠。

老臣空有策,何計徹神都。

詩詞問答

問: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四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吳當的名句有哪些?答:吳當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當寧

(1).處在門屏之間。寧,古代宮室門內屏外之地。君主在此接受諸侯的朝見。《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孔穎達 疏:“天子當寧而立者,此為春夏受朝時也。寧者,《爾雅》云:‘門屏之間謂之寧。’ 郭 注云:‘人君視朝所寧立處。’”後以“當寧”指皇帝臨朝聽政。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酬庸報德,寂爾無聞,朕所以垂拱當寧,載慚懷悸者也。” 唐 張說 《開元正歷握乾符頌》:“﹝聖上﹞受禪當寧,而光大前烈;垂統拜璧,而慎寧後嗣。” 宋 陳亮 《論開誠之道》:“平居則何官不可為,緩急則何人不退縮!是宜陛下當寧而嘆天下人才無一之可用。”參見“ 當扆 ”。

(2).指皇帝。 唐 白居易 《畫元始天尊贊序》:“﹝皇帝﹞命設繪素,展儀形,五彩彰施,七寳嚴飾:所以表當寧之瞻仰,感在天之聖神。” 宋 陳造 《贈錢郎中》詩:“孤忠當寧知,宏圖時宰領。” 明 李東陽 《同年祭陸鼎儀文》:“疾疢嬰其志意,造化歛其形軀。當寧臨軒而嗟悼,士林掩涕而欷歔。”

賢輔

賢明的輔相。《漢書·魏相傳》:“臣聞明主在上,賢輔在下,則君安虞而民和睦。” 唐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立君治亂,事資賢輔。”《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 章炳麟 《訄書前錄·客帝匡謬》:“﹝客帝﹞將登薦賢輔,變革故法,使卒越勁,使民果毅,使吏精廉彊力,以御白人之侮。”

持危

扶持危局。《禮記·中庸》:“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瘞夭追 潘岳 ,持危覓 鄧林 。”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王綱解弛,天下崩離,君子之處當何如?曰:‘非持危撥亂之才不足返也。’”

聖圖

天子的宏圖。 唐 杜甫 《重經昭陵》詩:“聖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舊唐書·徐堅傳》:“陛下誕膺靈命,中興聖圖,將弘 羲 軒 之風,以光史策之美。”《宋史·樂志九》:“聖圖廣大,宗祊光輝。”

萬邦

(1).所有諸侯封國。後引申為天下,全國。《書·堯典》:“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詩·大雅·文王》:“儀刑 文王 ,萬邦作孚。” 鄭玄 箋:“儀法 文王 之事,則天下鹹信而順之。”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詔詩表》:“君臨萬邦,萬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賀雨》詩:“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明 張居正 《恭勵聖學詩》:“元後輔萬邦,綏猷良不易。” 劉師培 《古書疑義舉例補·虛數不可實指之例》:“古代邦國狹小, 虞 夏 之交,計有萬國,而後世遂有萬邦之語。”

(2).泛指眾多的國家。 郭沫若 《新華頌·毛 * 的旗幟迎風飄揚》:“我們反抗侵略,睦鄰萬邦,要保衛世界和平,必須有力量。”

禹貢

中國古代地理名著。《尚書·夏書》中的一篇。作者不詳。疑是戰國時代的著作。全書採用區域研究的方法,以山脈、河流為標誌,將全國分為九個州,並對每州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人文現象作了描述。是我國地理學中的經典著作,對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九德

(1).古謂賢人所具備的九種優良品格。九德內容,說法不一。《書·皋陶謨》:“ 皋陶 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禹 曰:‘何?’ 皐陶 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孔 傳:“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偽則可知。”《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無悔。”《逸周書·常訓》:“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舊唐書·楊綰傳》:“寬柔敬恭,協於九德;文行忠信,弘於四教。” 清 顏元 《存性編·明明德》:“九德乃吾性成就。”

(2).稱具有九德的人。《後漢書·楊震傳》:“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夫貴賤之宜,只論才德,大賢受大位,小賢受小位,故九德為帝,三德有家。”

(3).九功之德。《國語·周語下》:“夫六,中之色也,故名曰黃鐘,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 韋昭 註:“九德,九功之德。”參見“ 九功 ”。

無敵

沒有與之匹敵的對手

無敵將軍

老臣

(1) 老年人對君主或他人的謙稱

老臣病足。——《戰國策·趙策》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空有

(1).佛教語。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謂相反相成的真俗兩諦。《佛地經論》卷四:“菩薩藏,千載已前,清淨一味,無有乖諍;千載已後,乃興空有二種異論。”《後漢書·西域傳論》:“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 李賢 註:“不執著為空,執著為有;兼遣謂不空不有,虛實兩忘也。” 南朝 梁簡文帝 《 * 頌》:“二諦現空有之津,二智包權實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普願眾生同我願,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只有。 後蜀 歐陽炯 《江城子》詞:“空有 姑蘇臺 上月,如 西子 鏡,照江城。”

神都

(1).猶神州。《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又造百鍊剛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 吳 楚 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參見“ 神州 ”。

(2).猶言神京。謂京城。 南朝 宋 鮑照 《侍宴覆舟山》詩之一:“明輝爍神都,麗氣冠華甸。” 唐 杜甫 《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玄朔迴天步,神都憶帝車。” 唐 劉禹錫 《自左馮歸洛下酬樂天兼呈裴令公》詩:“新恩通籍在龍樓,分務神都近舊丘。”

(3).指 洛陽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則天 定都 洛陽 。 洛陽 舊號 東都 ,至是改稱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陽市 。 神龍 元年(公元705年)復稱 東都 。參閱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四。

詩詞推薦

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四原文_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