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禱雨原文
盼雪冬三過,祈霖春半分。
陳衷多有愧,薦恪貴無文。
石燕猶稽雨,谷風慣妒雲。
歸輿憑望處,霾翳淡斜曛。
詩詞問答
問:黑龍潭禱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黑龍潭禱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黑龍潭禱雨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三過
(1).三次路過。《孟子·離婁下》:“ 禹 稷 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2).三種過失。《淮南子·齊俗訓》:“子之賓獨有三過:望我而笑,是攓也;談語而不稱師,是返也;交淺而言深,是亂也。”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士大夫食時五觀》:“治心養性,先防三過:美食則貪;惡食則嗔;終日食不知食之所從來則痴。”
(3).書法之三折勢。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
半分
(1).平分為二;二分之一。 唐 耿湋 《酬張少尹秋日鳳翔西郊見寄》詩:“草木涼初變,陰晴景半分。”《宋史·兵志八》:“ 皇祐 元年,揀 河北 、 河東 、 陝西 、 京東 西 禁、廂諸軍,退其罷癃為半分,甚者給糧遣還鄉里。”
(2).表示極少的錢。《水滸傳》第二回:“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值半分。”
(3).表示極短的距離。 陳天華 《警世鐘》:“老的,少的……各項人等,從今以後,都是那洋人畜圈裡的牛羊,鍋子裡的魚肉,由他要殺就殺,要煮就煮,不能走動半分。”
(4).表示極小的程度。 愈天白 《危欄》:“她脫去了西裝,從她神色中,我看不到她對它有半分依戀。”
無文
(1).沒有文字記述。《書·洛誥》:“ 周公 曰:‘王肇稱 殷 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 孔 傳:“言王當始舉 殷 家祭祀,以禮典祀於新邑,皆次秩不在禮文者而祀之。”一說,文通“ 紊 ”,不紊亂。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今案,文當讀為紊。紊,亂也。” 唐 蔣防 《連州廖先生碑銘》:“仙書無文,仙語無詞;以心傳心,天地不知。” 明 賈仲名 《書<錄鬼簿>後》:“自 宮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傳……餘者皆無文焉。”
(2).指言語、辭章沒有文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禮記·禮器》:“﹝禮﹞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
(3).沒有彩藻之飾;沒有紋飾。《後漢書·郎顗傳》:“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無文。”
(4).謂樸實無華。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 少霞 無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元好問 《朝列大夫張公墓表》:“若夫確固而不移,質直而無文;直前逕行,唯義所存。”
石燕
(1).似燕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 湘水 東南流逕 石燕山 東,其山有石,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真燕矣。” 南朝 陳 徐陵 《移齊文》:“ 長沙 鵩鳥,靡復為妖。 湘川 石燕,自然還儛。” 北周 庾信 《喜晴》詩:“已歡無石燕,彌欲棄泥龍。” 唐 盧照鄰 《失群雁》詩:“欲隨石燕沉 湘水 ,試逐銅烏繞帝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石燕》:“石燕有二,一種是此,乃石類也。狀類燕而有文,圓大者為雄,長小者為雌。”
(2).鳥名。似蝙蝠。產於石窟樹穴中。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石燕》﹝集解﹞引 蕭炳 曰:“石燕似蝙蝠,口方,食石乳汁。”
谷風
(1).東風。《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 邢昺 疏引 孫炎 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風者,生長之風也。” 漢 焦贛 《易林·坤之乾》:“谷風布氣,萬物出生;萌庶長養,華葉茂成。”
(2).山谷中的風。《淮南子·天文訓》:“虎嘯而谷風至,龍舉而景雲屬。”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果毅輕斷,虎步谷風。” 清 嚴允肇 《穆陵關》詩:“蕭梢谷風起,岧嵽林光含。”
(3).《詩》篇名。(1)《邶風·谷風序》:“《谷風》,刺夫婦失道也。” 清 錢謙益 《外製七·妻鄭氏贈安人》:“不徒息《谷風》之刺,庶幾歌《伐木》之詩。”(2)《小雅·谷風序》:“《谷風》,刺 幽王 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絶焉。” 唐 孟浩然 《送張子容進士赴舉》詩:“無使《谷風》誚,須令友道存。”
谷風,東風。《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 邢昺 疏引 孫炎 曰:“谷之言穀,穀,生也;谷風者,生長之風也。”《漢書·王莽傳下》:“其夕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顏師古 註:“穀風,即谷風。”
斜曛
(1).黃昏,傍晚。 元 陳旅 《題韓伯清所藏郭天錫畫》詩:“歲晚懷人增感慨,晴窻展玩到斜曛。” 明 孫柚 《琴心記·漢宮春曉》:“嬾結芙蓉帶,愁鬆翡翠裙。曉來香閣坐,常恐又斜曛。”
(2).落日的餘輝。 清 周亮工 《同籜庵酌第二泉竟》詩之一:“輕舟能暫泊,扶老送斜曛。” 林紓 《題畫》詩:“危棧黏天路不分,鞭絲帽影印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