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感懷原文

三百六旬長擾擾,紅顏白髮遞相催。

消磨歲月書千卷,牢落生涯酒一杯。

江上形容吾獨老,眼前人事只堪哀。

好乘范蠡扁舟興,家住五湖歸去來。

詩詞問答

問:感懷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感懷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感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2. 韓退之

參考注釋

百六

(1).古代以為厄運。《漢書·谷永傳》:“遭無妄之卦運,直百六之災阸。”《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百六道喪,干戈迭用。” 呂延濟 註:“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一百六歲曰陽九之厄。”《雲笈七籤》卷十六:“百六應機,陽九激揚。” 清 宋琬 《先大夫諱日》詩:“乾坤當百六,梁木忽然摧。”參見“ 百一 ”。

(2).寒食日的別稱。 元 趙善慶 《慶東原·晚春雜興》曲:“百六 楚 風酸,三月 吳 姬瘦。”參見“ 一百六 ”、“ 百五 ”。

擾擾

形容紛亂的樣子

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紅顏白髮

(1).形容健壯不衰的老人。 明 張伯純 《收江南·壽康對山太史》曲:“呀,看了這紅顏白髮老風流,覷的那今來古往似蜉蝣。”

(2).紅顏少女和白髮老翁。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四:“有些主人自己收婢作妾的;但紅顏白髮,也只空斷送了她的一生!”

遞相

(1).輪流更換。《莊子·齊物論》:“其遞相為君臣乎。” 成玄英 疏:“其措情於上下而遞代為君臣乎。”

(2).猶互相。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八月十四日,民並以朱水點兒頭額,名為天炙,以厭疾。又以錦綵為眼明囊,遞相餉遺。”《西遊記》第五八回:“這兩個遞相揪住道:‘菩薩,這廝果然像弟子模樣。’”

消磨

(1) 逐漸消耗;磨滅

消磨志氣

(2) 消遣,打發時光

消磨歲月

月書

(1).指姻緣簿。 明 孫梅錫 《琴心記·夜亡成都》:“止賴得一聲瑤琴譜牒,便上了數行月書婚帖。” 明 謝讜 《四喜記·大宋畢姻》:“幸 藍橋 玉杵先投,信月書赤繩難換。”參見“ 月下老人 ”。

(2).書體名。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二引 南朝 梁 庾元威 《論書》:“日書、月書、風書、雲書、星隸、填隸……楷書、小科隸,此五十種,皆純墨。”

(3).每月考試登記簿。 宋 代太學每月私試,孟月經義,仲月論,季月策,按文理優劣,逐月書於簿籍,以決升降。 宋 陳亮 《變文法策》:“學校課試之法非不善,而月書、季考何為者哉!”《宋史·職官志五》:“ 崇寧 初,立月書、季考法。”《宋史·選舉志三》:“中興以來,建太學於行都,行貢舉於諸郡,然奔競之風勝,而忠信之俗微……視庠序如傳舍,目師儒如路人,季考、月書,盡成文具。”參閱《續文獻通考·學校一》。

牢落

(1).猶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蕪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爛熳遠遷。” 李善 註:“牢落陸離,羣奔走也。牢落,猶遼落也。” 晉 左思 《魏都賦》:“ 伊 洛 榛曠, 崤 函 荒蕪, 臨菑 牢落, 鄢 郢 丘墟。”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天星牢落雞喔咿,僕夫起餐車載脂。” 唐 羅鄴 《僕射陂晚望》詩:“田園牢落東歸晚,道路辛勤北去長。” 清 李重華 《擬魏武帝紀行》:“ 秦 原莽牢落,空舍無炊煙。”

(2).孤寂;無聊。 晉 陸機 《文賦》:“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唐 張九齡 《自彭蠡湖初入江》詩:“牢落誰相顧,逶迤日自愁;更將心問影,於役復何求?”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序》:“出京南來,避地 江 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三折:“ 樂天 久居江鄉,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懷抱。” 清 陳學洙 《與繆天自夜話》詩:“牢落蕭齋病後身,燈前款款話相親。”

生涯

(1) 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

從石磊溝回來以後, 黃老媽媽就重又過起了討飯生涯。——《黨員登記表》

(2) 指賴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財物

生涯罄盡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唐 王維 《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陽關 無故人。”《朱子語類》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將去溫來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魯郡劉長史》詩:“ 魯國 一杯水,難容橫海鱗。”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詩:“老去一杯足,誰憐屢舞長。” 宋 楊萬里 《立春日有懷》詩之一:“白玉青絲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詩!”《紅樓夢》第六三回:“這位奶奶那裡吃了一杯來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覺民《與妻書》

眼前人

(1).指新歡。 唐 元稹 《鶯鶯傳》:“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2).指當時有關人士。 明 歸有光 《與沉敬甫書》之十一:“《書張貞女獄事》,當附死事之後,但傷訐直,不便於眼前人,祕之。”

范蠡

春秋末年政治家、軍事家。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出身微賤。仕越為大夫,擢上將軍。他與文種協助勾踐著手重建國家。經過長期準備,逐步為滅吳作好準備。前484年,吳王已殺謀臣伍子胥,勾踐欲發兵攻吳,為他勸止。次年,吳王夫差率國精銳北上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與晉國爭霸,只留老弱殘兵與太子在國看守,他認為是進攻吳國良機,便與勾踐率師伐吳,大獲全勝。後游齊國。至陶,改名陶朱公,經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愛好養魚。著《計然篇》、《養魚經》。其言論還見於《國語·越語下》和《史記·貨殖列傳》等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歸去來

(1).辭賦篇名。 晉 陶潛 所作。《晉書·隱逸傳·陶潛》:“執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後用以歸隱之典。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發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唐 顏真卿 《贈裴將軍》詩:“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 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3).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體,仄韻。 清 王奕清 《詞譜》卷七:“《歸去來》調見《樂章集》詞二首,因詞有‘歌筵舞,且歸去,休惆悵,好歸去’句,取以為名。”

詩詞推薦

  • 一寸金

    佚名宋代〕堪嘆群迷,夢空花幾人悟。更假饒錦帳銅山,朱履玉簪,畢竟於身何故。未若紅塵外,幽隱竹籬蓬戶。青松下,一
  • 九日與正仲子堂君英舉酒於篆畦璋萬二侄男庭

    舒岳祥宋代〕登高勝具何人有,重九佳名此日臨。老眼已昏空悵望,壯心猶在惜銷沉。天真呈露青山瘦,世故流離白髮侵。漢水
  • 夜雨六韻(八月初三日)

    乾隆清代〕廿四晴之後,即今旬逮周。途中陸無濘,關內稼登秋。路祝微嫌勝,園陳更厭稠。剛教紬綵徹,卻聽瓦檐流。物力
  • 游梅山寺

    楊侃宋代〕出郭塵路斷,登舟鷲嶺通。樓台花嶼上,鍾梵水天中。石磴班春蘚,松門韻晚風。蒪絲惹輕楫,雲錦散遙空。竹逕
  • 偈頌三十首

    釋印肅宋代〕失卻本來面目,個個日南長至。先祖時節苦臨,處處笙歌樂醉。也參禪,亦詳義,也貧窮,亦富貴。蒙頭塞耳有誰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 漳州白蓮僧宗要見遺紙扇每扇各書一首

    蔡襄宋代〕山僧遺我白紙扇,入手輕快清風多。物無大小貴適用,何必吳綾與蜀羅。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 乾隆清代〕今年秋候長,入冬氣尚暖。朱鳥升東林,騰暉岩谷滿。群稱及嚴寒,忘之以轉眼。堪因𢘤人情,忖度寧待遠。
  • 贈致政楊孟堅宣德

    楊時宋代〕子云論薦有王音,陸賈年來老境侵。自守一官曆三世,退令諸子分千金。平生器業成幽夢,白首功名負壯心。賴有
  • 惜花容

    盼盼宋代〕少年看花雙鬢綠。走馬章台管弦逐。而今老更惜花深,終日看花看不足。坐中美女顏如玉。為我一歌金縷曲。歸時
  • 偈頌八十七首

    釋慧開宋代〕靈山話月,曹溪指月。寒山比月,從上佛祖,納盡敗闋。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 四和二首

    劉克莊宋代〕朱門畫鼓舞宮靴,應笑狂歌似采和。露坐一生無步障,春遊是處有行窩。紹興讜議誰當續,元祐全人本不多。辦取
  • 水調歌頭

    石孝友宋代〕清霜洗空闊,黍管吹秋灰。七蓂餘翠,半月流素影徘徊。天遣蟠根仙李,世折一枝丹桂,積慶到雲來。風骨峭冰玉
  • 聞瀑布冰折

    馬戴唐代〕萬仞冰峭折,寒聲投白雲。光搖山月墮,我向石床聞。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徐廣文

    鄧深宋代〕自我還荒徑,知君返寓居。秋來曾醉否,月下有詩無。兩地成千里,相看不一書。可能忘舊債,五字法追須。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陸游宋代〕稼軒落筆凌鮑謝,退避聲名稱學稼。十年高臥不出門,參透南宗牧牛話。功名固是券內事,且葺園廬了婚嫁。千篇
  • 和林守玉茗花韻

    趙汝鐩宋代〕澆花惟要早,芟草不知名。新竹生來巧,南牆補數莖。
  • 桑生李樹

    佚名〔未知〕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溉灌。後人見桑中反覆生李,轉相
  • 宮詞·新樣梳妝巧

    趙佶宋代〕新樣梳妝巧畫眉,窄衣纖體最相宜;一時趨向多情遠,小閣幽窗靜弈棋。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夕有懷

    杜牧唐代〕念遠坐西閣,華池涵月涼。書回秋欲盡,酒醒夜初長。露白蓮衣淺,風清蕙帶香。前年此佳景,蘭棹醉橫塘。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 懷哉行

    薛據唐代〕明時無廢人,廣廈無棄材。良工不我顧,有用寧自媒。懷策望君門,歲晏空遲回。秦城多車馬,日夕飛塵埃。伐鼓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
感懷原文_感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