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易祓周易總義八韻原文
長沙撰總義,觀象玩辭符。
總貫諸家解,義通十翼扶。
人心即天地,易理示規模。
多辯原成躁,求精翻涉粗。
彼非謂此是,喜合率攻殊。
略覽廿卷有,頗嘉各弊無。
發明尚平正,流布未弘敷。
設曰不言好,安能槩置乎。
詩詞問答
問:題易祓周易總義八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易祓周易總義八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易祓周易總義八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九
參考注釋
長沙
中國湖南省省會,城市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45.9萬(1982),其中市區人口107萬,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線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湘繡聞名中外
觀象
(1).觀察卦爻之象。古人用以測吉凶。《易·繫辭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宋 陳亮 《祭呂東萊文》:“講觀象之妙理,得應時之成能。”
(2).觀測天象。《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觀象雲物,察應寒溫。” 唐 楊炯 《渾天賦》:“故知天常安而不動,地極深而不測,可以作觀象之準繩,可以作譚天之楷式。”《隋唐演義》第二九回:“ 煬帝 攜著 袁紫煙 ,同上臺去觀象。”
(3).謂取法,效法。 晉 陸機 《文賦》:“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於古人。”
玩辭
玩味詞義。語本《易·繫辭上》:“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文獻通考·經籍三》:“平時本諸踐履,則觀象玩辭,此義理也;一旦謀及卜筮,則觀變玩占,亦此義理也。”
諸家
(1).各個人家。《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殺我’。”
(2).各個學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學問的各個專家。《周禮·地官·大司徒》“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賈公彥 疏:“ 司農 據此經,公五百里,侯四百里,與《魯頌》、《論語》合,亦是破諸家之意。” 朱東潤 《杜甫敘論》第四章:“這首詩諸家認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後作的。”
(3).別的人家。 唐 劉禹錫 《渾侍中宅牡丹》詩:“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唐 白居易 《櫻桃花下有感而作》詩:“風光饒此樹,歌舞勝諸家。”
十翼
《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十篇,相傳為 孔子 所作,總稱“十翼”。翼,輔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於是《易》張十翼,《書》標七觀。” 唐 孔穎達 《周易正義序》:“若夫龍出於 河 ,則八卦宣其象;麟傷於 澤 ,則十翼彰其用。” 章炳麟 《四惑論》:“《傳》(《易傳》)曰:‘蠱者事也。’ 伏曼容 曰:‘蠱,惑亂也。萬事從惑而起,故以蠱為事。二經、十翼,可貴者此四字耳。’”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易理
《易》的義理。 唐 孔穎達 《<周易正義>序》:“是知《易》理備包有無。”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總之 孔子 是研究過《易經》的,他對於《易》理當然發過些議論,我們在《易傳》中可以看出不少的‘子曰’云云的話,這便是證據。”
規模
事業、工程、運動、機構等所包含的範圍
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
非謂
(1).無謂,沒有意義,不合道理。 漢 王充 《論衡·譴告》:“夫謂災異為譴告誅罰,猶為雷 * 罰陰過也。非謂之言,不然之説也。”《隋書·煬帝紀上》:“豈得保茲寵祿,晦爾所知,優遊卒歲,甚非謂也。”
(2).猶言並非說。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是以經始權其多福,慮終取其少禍。非謂侯伯無可亂之符,郡縣非致治之具也。” 南朝 梁 沉約 《恩幸傳論》:“ 漢 末喪亂, 魏武 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
發明
創造出的以前不存在的事物或方法
新發明
需要是發明之母
尚平
指 東漢 尚長 。 尚長 字 子平 。為子嫁娶畢,即不復理家事。見 三國 魏 嵇康 《高士傳》。後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 唐 許渾 《村舍》詩之一:“ 尚平 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閒一日安。” 明 張邦伊 《沉嘉則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詩:“知爾 尚平 家累淺,逢人勝事好相聞。”參見“ 尚子 ”。
流布
廣泛流傳;傳布
弘敷
(1).大力敷揚。《書·君牙》:“弘敷五典,式和民則。” 孔 傳:“大布五常之教,用和民,令有法則。” 明 陸采 《懷香記·奉詔班師》:“總制兵機,弘敷廟策,盡瘁撫綏蠻貊。”《明史·馬自強傳》:“誠宜及此大慶,蕩滌煩苛,弘敷惠澤,俾四海烝黎,鹹戴帝德。”
(2).廣為延伸。《文選·張衡<西京賦>》:“處 甘泉 之爽塏,乃隆崇而弘敷。” 薛綜 註:“弘敷,猶延蔓也。”
不言
(1).不說。《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晉 孫綽 《天台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南史·王儉傳》:“所以得厝私懷,實由稟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問 《桂陽三日述懷》詩:“愚謂嬉遊長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