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問訊晁四以道·其一原文
問訊晁夫子,成州去幾時。
衣冠空攘攘,鬢髮獨絲絲。
器業終難合,行藏只自知。
嵩山讀書處,還許寄晨炊。
詩詞問答
問:走筆問訊晁四以道·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周行己
問:走筆問訊晁四以道·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走筆問訊晁四以道·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周行己的名句有哪些?答:周行己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問訊
(1) 詢問或打聽
幸可廣問訊。——《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鹹來問訊。——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問訊處
(2) 問候
彼此見禮問訊
(3) 僧尼跟人應酬時合十招呼。也叫“打問訊”
夫子
(1) 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幾時
什麼時候,哪一天
你幾時來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攘攘
形容紛亂擁擠的樣子
鬢髮
垂在耳朵前面的一綹頭髮或一簇捲髮
絲絲
(1).形容纖細之物。猶言一絲一絲。 唐 司空圖 《燈花》詩之一:“ 蜀 柳絲絲羃畫樓,窗塵滿鏡不梳頭。” 宋 蘇軾 《三月二十日開園》詩之三:“鬱鬱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蕚是鄉人。” 明 文徵明 《素髮》詩:“素髮絲絲不滿梳,衰容覽鏡已非吾。”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月兒初還在池下絲絲柳影后窺看,像沐罷的美人在玻璃視窗晾發一般。”
(2).形容細微的感覺。猶一些、一點。 宋 蘇軾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詩:“江空野闊落不見,入戶但覺輕絲絲。” 劉半農 《靜》詩:“他倆已經麻木,不再覺得兩邊肋脅下一絲絲的噏著痛了。”
(3).象聲詞。 茅盾 《子夜》七:“車子已經開進他家的大門,車輪在柏油路上絲絲地撒嬌。” 管樺 《二十八宿》:“油燈絲絲地燒著,燈光里飄動著抽菸的煙霧。”
器業
(1).指生產工具和勞動方式。 漢 王充 《論衡·齊世》:“夫器業變易,性行不異。”
(2).功名事業。 唐 李商隱 《和劉評事永樂閒居見寄》:“白社幽閒君暫居,青雲器業我全疎。” 宋 陸游 《賀葉提刑啟》:“竊惟大任之降,將啟非常之元,必使備歷於阻難,所以終成其器業。”
(3).才能學識。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夫器業不異而有抑有揚者,無知己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又國家開文館,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祕庭覽羣書,以待顧問,以養器業,為大用之備。”《續資治通鑑·宋真宗景德二年》:“委中書門下先加考試,如器業可觀,具名聞奏。”
行藏
指出處或行止。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蹤跡和底細等
數問其行藏。——《元史·楊奐傳》
自知
認識自己;自己明了
嵩山
山名。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北,為五嶽之中嶽。古稱 外方 、 太室 ,又名 崇高 、 嵩高 。其峰有三:東為 太室山 ,中為 峻極山 ,西為 少室山 。 唐 宋之問 《下山歌》:“下 嵩山 兮多所思,攜佳人兮步遲遲。”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詩:“ 嵩山 表里千重雪, 洛水 高低兩顆珠。”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還許
也許,還可能。《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那戲兒一出是怎么件事,或者還許有些知道的,曲子就一竅兒不通了。”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屋子裡的銀子,就您大哥知道,別人翻箱倒籠的費事,還許找尋不著。”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二八:“ 老張 要是幸而有懺悔的機會, 孫八 還許阻止他。”
晨炊
晨起做早餐;也指早餐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唐· 杜甫《石壕吏》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走筆問訊晁四以道·其一原文_走筆問訊晁四以道·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