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心樓有警原文
諸務待心理,緣何雲理心。
蓋如形影正,要欲夕朝欽。
一念分敬怠,四知愓照臨。
設其圖逸豫,豈不懼難諶。
詩詞問答
問:理心樓有警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理心樓有警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理心樓有警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四
參考注釋
諸務
(1).指各種家產。《醒世姻緣傳》第七一回:“你諸務的沒了,單只這兩間房,驢糞球兒且外面光著。”
(2).各種事務。 梁啓超 《變法通議》:“然立學諸務,責在有司。”
心理
(1)
(2) 心中包含的情理
(3) 思想感情
緣何
因何;為何。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王粧梳,忽見 玉 ,驚愕悲喜,問曰:‘爾緣何生?’” 宋 梅堯臣 《郭之美忽過雲往河北謁歐陽永叔沉子山》詩:“問我此蟠桃,緣何結子遲。”《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你船中是甚么客人?緣何有宅眷在內?” 歐陽予倩 《搶傘》:“你是何人到此地,緣何將奴乳名提?”
理心
猶言修心養性。《莊子·則陽》:“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 漢 桓寬 《鹽鐵論·國疾》:“酒足以合歡而不湛,樂足以理心而不淫。” 唐 白居易 《臥聽法曲霓裳》詩:“樂可理心應不謬,酒能陶性信無疑。”
形影
(1) 物體和身影
形影不離
(2) 身體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時地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四知
《後漢書·楊震傳》:“當之郡,道經 昌邑 ,故所舉 荊州 茂才 王密 為 昌邑 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 曰:‘暮夜無知者。’ 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密 愧而出。”又《傳贊》:“ 震 畏四知。”後多用為廉潔自持、不受非義饋贈的典故。《隋書·韋世康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舊唐書·良吏傳下·李尚隱》:“有懷金以贈 尚隱 者, 尚隱 固辭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亦作“ 四知金 ”。 唐 杜甫 《風疾舟中奉呈湖南親友》詩:“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 清 趙翼 《入耳贓》詩:“四知金到雖麾去,已是人間入耳贜。”
照臨
(1).照射到。《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照臨四方曰明。” 漢 焦贛 《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臨我國。” 冰心 《寄小讀者》三:“朝陽極光明的照臨在無邊的整齊青綠的田畦上。”
(2).從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詩·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鄭玄 箋:“照臨下土,喻王者當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明 陸采 《明珠記·榮封》:“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無曲赦,諒黜陟之惟允,見照臨之無私。”
(3).猶光臨。稱賓客到來。《左傳·文公十二年》:“ 秦伯 使 西乞術 來聘,且言將伐 晉 , 襄仲 辭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 魯國 。’” 南朝 宋 范曄 《樂游應詔詩》:“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
逸豫
閒適安樂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難諶
不能信任。《書·鹹有一德》:“嗚呼!天難諶,命靡常。” 孔穎達 疏:“以其無常,故難信。” 唐 楊炯 《唐贈荊州刺史成知禮神道碑》:“將蹈九州,平三階,豈意大和交薄,而天道難諶,降年不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