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精舍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水月精舍原文

精舍臨石壁,塞湖渟壁根。

名之日水月,崇情寓文言。

偶來每即去,夜景非所論。

付與玻瓈窗,虛明恆此存。

別有會心者,輪匡未留痕。

詩詞問答

問:水月精舍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水月精舍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石壁

有相當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懸垂的懸崖或峭壁

水月

(1).水和月。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宋 楊萬里 《夜離零陵留二絕簡諸友》:“思歸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間。”

(2).指明淨如水的月亮。 唐 鄭谷 《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詩:“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飲偶然邀水月,謫居猶得住 蓬萊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淨。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唐 李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文言

指在“五四”之前通行的以古漢語為規範的漢語書面語

夜景

夜晚的景觀

非所

(1).不按規定時間;不時。《荀子·王霸》:“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猶非時也。”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獄、邊荒之地等。《後漢書·陳蕃傳》:“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謂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康熙 癸未,狀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

付與

拿出;交給:盡力完成時代~我們的使命。

玻瓈

見“ 玻璃 ”。

虛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唐 杜甫 《夏夜嘆》詩:“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光之正中,虛明凝湛,觀者各自見其形。現於虛明之處,毫釐無隱,一如對鏡。”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 勺園 林水紓環,虛明敞豁。”

(2).指內心清虛純潔。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遞為心極,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虛明之絶境,不可窮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蘇轍 《贈石台問長老二絕》之二:“ * 布衲一繩床,心地虛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詩:“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魚。虛明止一性,何辨君與吾。”

會心

領悟於心

會心的微笑

詩詞推薦

水月精舍原文_水月精舍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