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㬋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羅㬋寺原文

羅㬋佛子更弟子,密行由來傳阿含。

何亦台山顯靈跡,前三三即後三三。

詩詞問答

問:羅㬋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羅㬋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羅㬋寺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覃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二

2. 去聲

參考注釋

佛子

(1).菩薩的通稱。《十住毗婆沙論·入初地品》:“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為佛子。”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石長和》:“道之兩邊棘刺,森然如鷹爪。見人甚眾,羣足棘中,身體傷裂,地皆流血。見 長和 獨行平道,俱嘆息曰:‘佛子獨行大道中。’”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此山非比別山阿,青黛染成千塊玉,雲霞粧就萬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許遊人容易得攀摩?”

(2).受佛戒者,佛門弟子。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仍聞七祖後,佛子繼調御。” 宋 王安石 《靈山寺》詩:“ 靈山 名誰自?波濤截孤峰。何年佛子住?四面憑危空。”《西遊記》第四四回:“眾僧滴淚道:‘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只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時候,往往戒律蕩然。”

(3).佛教泛指一切眾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稱。《法華文句》卷九下:“一切眾生,皆有三種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忽中夜 宣律 捫虱,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撲死佛子!’” 宋 蘇軾 《東坡志林》(《稗海》本)卷六:“凡能動者,皆佛子也,竹蝨初如塗粉竹葉上爾,然久乃能動者,百千為曹,無非佛子者。”

(4).稱慈善的人。如 唐 末 徐守溫 以寬恕為治,人稱佛子。見 唐 張鷟 《耳目記》。又 宋 洪皓 為 秀州 司錄,以所掌發運司錢賑濟饑民,州人稱之為“洪佛子”。見 宋 趙善璙 《自警篇·救荒》。

弟子

門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導並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密行

佛教語。小乘指持戒嚴密的修行,大乘指蘊善於內而不外著的修行。 釋迦牟尼 弟子 羅睺羅 以“密行第一”著稱。《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 羅睺羅 密行,惟我能知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踰陀國》:“ 無著 弟子 佛陀僧訶 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 宋 張商英 《護 * 》:“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靈跡

亦作“ 靈跡 ”。亦作“ 靈蹟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臣以祥緯雜沓,星燭波運。斯乃靈跡深覃,睿衷夐感。理應寫順,祗無涵祕。”

(2).神明的功績。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昭夏》:“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德包含養,功藏靈跡。”

(3).神靈的遺蹟;聖賢的事跡。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際世不辰,靈蹟多淹。”

(4).引申為奇蹟。 沙汀 《記賀龍》二七:“ 賀龍 同志回到屋裡,依舊帶著那種因為感到誇耀而來的愉快,而且仿佛談說一種靈跡。”

(5).神明顯靈的事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武員唐突河神》:“噫!宇宙間靈跡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鹵,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罰,乃著異於俄頃之間,以示薄懲,神顧可慢乎哉?”

(6).謂墨寶。 明 高啟 《題黃大痴天池石壁圖》詩:“奈何靈蹟久閟藏,荒竹滿野啼猩猩。”

見“ 靈跡 ”。

三三

(1).謂三乘以三。《宋書·律曆志上》:“黃鐘之律長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長二尺七寸,古之制也。”

(2).童謠名。 宋 蘇軾 《會雙竹蓆上奉答開祖長官》詩:“算來九九無多日,唱著三三憶舊遊。” 王文誥 輯注引 馮應榴 曰:“《唐書》童謡:打麥三三三。” 明 袁宏道 《法華庵同諸開士限韻》:“農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

(3).指三三徑。 清 曹寅 《寄題東園》詩之六:“桃塢下多蹊,三三別一徑。”參見“ 三三徑 ”。

(4).三同、三讓、三虞的合稱。《逸周書·酆謀》:“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無聲。三讓:一近市,二賤粥,三施資。三虞:一邊不侵內,二道不毆牧,三郊不留人。王曰:‘嗚呼!允從三三無咈,厥徵可因。’” 孔晁 註:“言三讓、三同、三虞無違,言善徵可用以立功也。”

詩詞推薦

羅㬋寺原文_羅㬋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