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御史袁公(達可)像

作者:豐芑 朝代:宋代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

先生獨得考亭傳,一脈斯文瑞應天。

伯仲學成金玉質,父師道維孔顏□。

四方翼戴傾冠蓋,五代追崇接後先。

天地鍾英應有任,第為濂洛浚淵源。

詩詞問答

問: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作者是誰?答:豐芑
問: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題御史袁公(達可)像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七部

2. 達可

參考注釋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獨得

(1).只得到。《史記·儒林列傳》:“ 秦 時焚書, 伏生 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 漢 定, 伏生 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 齊 魯 之間。”

(2).猶自在,自得。《藝文類聚》卷四六引 晉 孫綽 《太傅褚袞碑》:“穆然忘容,塵務不乾其度;默爾獨得,膚見莫測其奧。”《晉書·孝友傳·孫晷》:“ 晷 常布衣蔬食,躬親壟畝,誦詠不廢,欣然獨得。”

(3).謂高超。《文選·左思<魏都賦>》:“榮操行之獨得,超百王之庸庸。” 呂延濟 註:“言 魏 主有讓德,可謂美操高行,獨得於此,超百王瑣瑣之道。” 晉 丘道護 《道士支曇諦誄》:“和而有慨,異而不峻,渟心獨得,標想千仞。”

(4).獨特;獨有。《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此兩個人是獨得之見,誰人肯信。” 茅盾 《子夜》四:“他是在痛心他的獨得之秘已經不成其為‘秘’。”

亭傳

古代供旅客和傳遞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處所。《後漢書·陳忠傳》:“﹝長吏﹞發人修道,繕理亭傳。”《三國志·魏志·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 宋 葉適 《翁誠之墓志銘》:“至其造意廣遠,據經堅決,寄諷於草木,託興於亭傳,人多憚而不能回也。”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後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於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後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

(4).中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註:“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瑞應

古代以為帝王修德,時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應之,謂之瑞應。《西京雜記》卷三:“瑞者,寶也,信也。天以寶為信,應人之德,故曰瑞應。”《後漢書·百官志二》:“太史令一人……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草木鳥獸之珍不可一二數,一時君臣稱頌,祥瑞蓋無虛月,然……邦國喪亂,父子遷播,所謂瑞應又如此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傳國璽》:“又寶璽之出,正當皇 元 聖天子六合一統之時,宮車晚出之近朝,以見天心正為繼體之君設也,此瑞應之兆二也。”

伯仲

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載難堪伯仲間。——宋· 陸游《書憤》

金玉

(1).黃金與珠玉。珍寶的通稱。《左傳·襄公五年》:“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 唐 杜甫 《黃河》詩之二:“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2).比喻珍貴和美好。《詩·小雅·白駒》:“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晉 葛洪 《抱朴子·鈞世》:“是以古書雖質樸,而俗儒謂之墮於天也。今文雖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礫也。” 唐 韋應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嬌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見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釋手。’”

師道

(1).猶師法。指老師的學問或技藝體系。《漢書·匡衡傳》:“ 望之 奏 衡 經學精習,説有師道,可觀覽。”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師法》:“數十年前,士人多能持師道,以訓弟子。”

(2).為師之道。《後漢書·桓榮傳》:“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謹使掾臣 氾 再拜歸道。” 宋 陳亮 《廷對策》:“後世之所謂明君賢主,於君道容有未盡,而師道則遂廢矣。”

(3).指師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師之風尚。 唐 韓愈 《師說》:“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古之師道,實在太尊,我對此頗有反感。”

孔顏

孔子 與其弟子 顏淵 的並稱。《魏書·肅宗紀》:“來歲仲陽,節和氣潤,釋奠 孔 顏 ,乃其時也。” 晉 陸機 《君子行》:“掇蜂滅天道,拾塵惑 孔 顏 。” 宋 劉克莊 《哨遍》詞:“嗟此意誰論,其言甚壯, 孔 顏 猶有遺旨。”

四方

(1)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翼戴

輔佐擁戴。《左傳·昭公九年》:“ 文 之伯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漢書·晁錯傳》:“輔天子之闕,而翼戴 漢 宗也。”《遼史·世宗紀》:“以 崇德宮 戶分賜翼戴功臣。” 章炳麟 《軍人貴賤論》:“夫閭巷細民尚知 黃 炎 遺胄之可貴,而賤夫翼戴他族以反噬同種者,士大夫乃欲倒行而輓回之。”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五代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追崇

對死者追加封號。《梁書·侯景傳》:“ 景 又矯 蕭棟 詔,追崇其祖為大將軍,考為丞相。”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至如 元 氏起於邊朔,其君乃一部之酋長耳, 道武 追崇所及,凡二十八君。”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下》:“ 錫望 守城而死已有追崇。”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本朝祧廟之制》:“本朝 太祖 肇基東土,撫有寰區,追崇 原皇帝 四聖神主,即安奉於大廟後殿。”

後先

腳前腳後距離很近

舟與哨相後先。——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鍾英

極其優異。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五:“ 祥符 中 德後 劉氏 ,亦未嘗有子,所以立為後者,以鍾英甲族故也。”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濂洛

北宋 理學的兩個學派。“濂”指 濂溪 周敦頤 ;“洛”指 洛陽 程顥 、 程頤 。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其他支裔不可勝數, 濂 洛 所不敢輕,而 關 汾 所不能窺也。” 清 顧炎武 《<儀禮鄭注句讀>序》:“沿至於今,有坐皋比,稱講師,門徒數百,自擬 濂 洛 ,而終身未讀此經一徧者。”參見“ 濂洛關閩 ”。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詩詞推薦

  • 題劉朝英進齊

    楊萬里宋代〕燈火三更雨,詩書一古琴。惟愁腳力軟,未必聖門深。莫笑雲端樹,初如澗底針。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_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賞析_古詩文
  • 戲令狐相

    溫庭筠唐代〕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鈴。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_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憶羅浮

    利賓明代〕野興登臨秋更濃,羅浮念念寄塵蹤。神馳四百飛雲杪,目斷千尋瀑布淙。灑墨猶存壇里竹,遺丹難老澗邊松。稚川
  • 送李群玉赴舉

    杜牧唐代〕故人別來面如雪,一榻拂雲秋影中。玉白花紅三百首,五陵誰唱與春風?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_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賞析_古詩文
  • 柏堂

    楊蟠宋代〕零落雪霜後,猶含千載春。一株化為石,誰是種時人。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_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錢維城山水花卉冊·其十三·繡毬

    乾隆清代〕雖是雕毬卻囫圇,江南曾見幾番春。若將結繡評詩格,小杜原非自詡人。
  • 次韻莫少虛中秋月

    郭印宋代〕纖阿駕秋空,雲散無一發。長廊步清影,露頂腳不襪。緬懷同心人,尺咫限胡越。豈殊南郭老,連牆不通謁。我憂
  • 驂服騰飛行

    釋文珦宋代〕有客乘車建其,四牡驂服騰飛,華綬雜佩陸離,指顧綽有餘輝。賁然到我柴扉,我生靡識輕肥。旋穿敝屣粗衣,延
  • 失調名

    張鎡宋代〕翠鬢佩明珂。度紋波。親到曾入夢,聽雲和。洞庭香、隨月影來過。無塵土、敢涴弓羅。正似夢時風韻、更嬌多。
  • 冬日

    李昱元代〕冬日苦短不可說,況乃朔風吹倒人。鄰童折屐走相報,江上無數梅條新。
  • 搆虛軒自警

    乾隆清代〕起伏山形卑復高,軒居其頂稱清邀。天低適可虛為友,霞舉因之興與豪。偶值閒偷居乃逸,雖然和雇作斯勞。迥臨
  • 頌證道歌證道歌

    釋印肅宋代〕五陰浮雲空去來,自是凡夫眼不開。爛煮堅冰充午膳,熟煎雪塊作油{左飠右追}。
  • 客懷·其一

    王汝玉明代〕水流花謝總無情,臥病漳濱百感生。自笑田園荒舊業,卻將文字覓虛名。春來又見群芳動,老去都無一事成。故里
  • 所思

    蘇泂宋代〕香爐峰頂行人絕,曾借匡廬帶雪看。今日東州逢六月,恍然回首一清寒。
  • 水龍吟(方外述懷)

    黃裳宋代〕五城中鎖奇書,世間睡里無人喚。家家自有,月中丹桂,朱衣仙子。能駐光陰,解留顏鬢,引君霄漢。便西歸、休
  • 寄別朱公美

    金君卿宋代〕三載鄉坊義最親,驅車還是走京塵。雖無士會兼人智,猶有臨歧贈策人。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_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賞析_古詩文
  • 前日小詩並呈魯漕

    吳芾宋代〕華發蕭蕭我與君,未能免俗尚馳奔。相看已是成三老,得暇何妨共一樽。我欲丐閒歸故里,君行趣召入修門。亦知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_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賞析_古詩文
  • 賦千岩曲水

    姜夔宋代〕紅雨灑溪流,下瀨仍小駐。魚隊獵殘香,故故作吞吐。老子把一杯,微風忽吹去。
  • 望海潮(四之四)

    秦觀宋代〕奴如飛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隨。微月戶庭,殘燈簾幕,匆匆共惜佳期。才話暫分攜。早抱人嬌咽,雙淚紅垂
  • 曉行

    趙文宋代〕籃輿拂清露,亦有山花香。平生懶早起,催盥方倒裳。不知九州曉,有此清風涼。
題御史袁公(達可)像原文_題御史袁公(達可)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