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濤宗伯雲淙書院雜詠四首·其三·餘簫閣

作者:何吾騶 朝代:明代

原文

達人後萬物,妙音取其餘。

異心造靈景,架閣臨清渠。

開窗涼颯颯,萬籟相笙竽。

孰為黃鐘鼓,孰隨洞簫噓。

每每聞一聲,怨慕動斯須。

風雨關長嘆,餘情曷告予。

為想鳳皇至,遐哉追皇虞。

詩詞問答

問:《陳秋濤宗伯雲淙書院雜詠四首·其三·餘簫閣》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達人

樂觀豁達的人,行事不為世俗所拘束的人;顯達的人

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妙音

(1).指歌妓。《戰國策·楚策一》:“大王誠能聽臣之愚計,則 韓 、 魏 、 齊 、 燕 、 趙 、 衛 之妙音、美人,必充後宮矣。”

(2).指美妙的樂音。《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傅毅 《七激》:“大師奏操, 榮期 清歌……沉微玄穆,感物悟靈,此亦天下之妙音也。” 明 唐順之 《跋李懷琳書絕交書後》:“譬如箜篌,非有妙指,不發妙音。”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一到水沸,這頭便隨波上下,跳舞百端,且發妙音,歡喜歌唱。”

異心

(1) 二心,不一條心

懷有異心

(2) 壞心,惡意

起異心

(3) 想法不同

父子異心

靈景

(1).日景,太陽光。《文選·左思<詠史詩>之五》:“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呂向 註:“靈景,日景也。”

(2).指太陽。《宋史·樂志七》:“靈景舒光,飛龍旋軌。”

(3).美景。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其山傍向萬仞,千巖萬壑,莫非靈景。” 明 楊慎 《碧對軒》詩:“ 碧雞 棲靈景,彩翬曜煙霏。” 清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游佛峪》詩之四:“中竅閟靈景,春至孤雲通。”

(4). 周靈王 、 周景王 的並稱。《文選·李康<運命論>》:“文薄之弊,漸於 靈 景 。” 李周翰 註:“文德之澆薄,其弊漸生於 靈王 、 景王 之時也。”

架閣

(1).指架閣庫。 宋 蘇轍 《論戶部乞收諸路帳狀》:“至於驛料等帳,非三司國計虛贏所繫,故止令勘磨架閣。”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張浮休書》:“無以遣日,因取架閣陳年公案,反覆觀之。”參見“ 架閣庫 ”。

(2).指架閣庫官。 宋 陳亮 《甲辰答朱元晦書》:“五月二十五日, 亮 方得離棘寺而歸,偶在 陳一之 架閣處逢一 朱秀才 。”《續資治通鑑·宋孝宗乾道三年》:“架閣 衛博 ,論用人宜録所長,棄所短。”

(3).建造樓閣。 唐 韓愈 《送僧澄觀》詩:“構樓架閣切星漢,夸雄鬭麗止者誰。”

(4).空中樓閣。比喻虛幻,烏有。 元 湯式 《醉花陰·離思》套曲:“俺娘鐵石心腸更狠如虎豹,將將將好姻緣成架閣。”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萬籟

自然界萬物發出的響聲;一切聲音

萬籟有聲。——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萬籟俱寂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類,故常聯用。竽亦笙屬樂器,有三十六簧。《禮記·檀弓上》:“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 晉 左思 《吳都賦》:“蓋象琴築並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華宮》詩:“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秋》:“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門成 魯 衛 ,祭抱笙竽。”

黃鐘

亦作“黃鐘”。1.古之打擊樂器,多為廟堂所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撞黃鐘,歌大呂,開閶闔,與天語。” 明 宋濂 《鳳陽府新鑄大鍾頌》:“ 濂 聞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黃鐘乃樂之所自出,而景鍾又為黃鐘之本。所謂景鍾,大鐘也。” 清 龔自珍 《臣里》:“麟、鳳、狗不並續,不知動類大也;芝朮、灌木不並續,不知植類眾也;珠玉、黃鐘、虎子、威窬不並壽,不知古器之賾。”參見“ 黃鐘毀棄 ”。

(2).樂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黃帝 ,其神 后土 ,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 孔穎達 疏:“黃鐘宮最長,為聲調之始,十二宮之主。”《呂氏春秋·適音》:“黃鐘之宮,音之本也,清濁之衷也。” 陳奇猷 校釋:“黃鐘即今所謂標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黃鐘是所有樂律之標準……黃鐘既是標準音,則自黃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黃鐘是清濁之衷。” 漢 馬融 《長笛賦》:“十二畢具,黃鐘為主。”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私契》:“羽越清脆,黃鐘最濁,正宮雄壯,商角冷落,這其間就裡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韓愈 《芍藥賦》:“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 錢仲聯 集釋引 方世舉 註:“《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黃鐘。’按:黃鐘,宮音,君也。句言不屬,當謂 王司馬 本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為司馬。”參見“ 十二律 ”。

(4).以黃鐘調為基音之樂曲。《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聊即便安之所,奏黃鐘而歌大成,行詠文明之章,薦英祖而享神考。”

(5).敬稱他人之詩文。 宋 陸游 《與高安劉丞游大愚觀壁間兩蘇先生詩》詩:“尚想來游時,黃鐘賡大呂。” 劉半農 《<瓦釜集>代自敘》:“集名叫做‘瓦釜’,是因為我覺得 中國 的‘黃鐘’,實在太多了。”

(6).古代為了預測節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氣,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黃鐘律和冬至相應,時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訓》:“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高誘 註:“黃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陽氣聚於黃泉之下也。” 漢 蔡邕 《獨斷》:“ 周 以十一月為正,八寸為尺,律中黃鐘,言陽氣踵黃泉而出,故以為正也。” 唐 呂岩 《憶江南》詞:“黃鐘應律始歸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吳偉業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候氣推黃鐘,攷風定六律。”

(7).指與冬至日相應的律管。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算家又言黃鐘為萬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黃鐘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萬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參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紵》。” 陳鐵民 等校註:“《黃鐘》,曲名,即《黃鐘樂》,參見 唐 崔令欽 《教坊記》。”

見“ 黃鐘 ”。

洞簫

簫,因不用蠟蜜封底而得名

每每

(1) 常常;不止一次

他們每每一談就是半宿

(2) 混混沌沌的樣子

每每員輿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怨慕

《孟子·萬章上》:“ 萬章 問曰:‘ 舜 往於田,號泣於旻天,何為其號泣也?’ 孟子 曰:‘怨慕也。’” 趙岐 註:“言 舜 自怨遭父母見惡之厄而思慕也。” 朱熹 集註:“怨慕,怨己之不得其親而思慕也。”後泛指因不得相見而思慕。 晉 陸機 《贈從兄車騎》詩:“感彼歸途艱,使我怨慕深。” 唐 元稹 《鶯鶯傳》:“﹝ 崔氏 ﹞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嚴復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必其人有過人之行,偏勝獨長之處,而使天下之人怪嘆駭汗,怨慕流連,不能自止者。”

斯須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長嘆

悠長的嘆氣

長嘆一聲

鳳皇

見“ 鳳凰 ”。

詩詞推薦

陳秋濤宗伯雲淙書院雜詠四首·其三·餘簫閣原文_陳秋濤宗伯雲淙書院雜詠四首·其三·餘簫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