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入山還出山,鐵壁復鐵壁。
衲僧門下,不消一擊。
黃面瞿曇,散宅亡家。
盡大地人,眼橫鼻直。
詩詞問答
問:《偈頌一百四十二首·其八十六》的作者是誰?答:釋廣聞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臘八
參考注釋
入山
(1).進入山里。《史記·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歲時,家貧……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蘇軾 《與林天和長官》之二十:“知入山未還,即日想已還治。起居佳否?往來衝冒,然勝游計不為勞也。”《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又大興土木,作 昭明宮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隱居。《三國志·蜀志·先主傳》“遷 觀 為別駕從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獻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入山燒黃白,一旦化為灰。” 許傑 《<文藝批評與人生>自序》:“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裡,也並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鐵壁
(1).堅黑如鐵的石崖。 元 楊維楨 《游虎丘追和東坡留題石壁詩韻》:“花凝鐵壁堅,木根山骨冷。”
(2).比喻堅不可摧的事物。 宋 徐積 《和倪敦復》:“金城不可破,鐵壁不可奪。”《花月痕》第四八回:“原來這陣要先破左右兩翼,左翼是個銅牆,右翼是個鐵壁。”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一九四二年,苦戰破鐵壁。”
(3).比喻難以逾越的障礙。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五九》:“我們只要留心譯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樣對於外國事情的批評議論,便能發見我們和別人的思想中間,的確還隔著幾重鐵壁。”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門下
(1) 門客
食客門下足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又如:門下有毛遂。門下二十人
(3) 門生;弟子
(4) 敬辭,稱對方
竊為門下憂之
(5) 門庭之下
寄食門下。——《戰國策·齊策四》
比門下之客。
比門下之車客。
問門下諸客。
不消
(1).抵不上;不當。《太平廣記》卷一八八引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王毛仲》:“出其兒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兒豈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蘇軾 《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三:“便須起來和熱喫,不消洗面裹頭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若情願時,一個錢也不消費得。”《花城》1981.6:“她接過籃子,抽出一張嶄新的五元鈔票,塞進孩子手裡:‘給你--不消找了。’”
(3).不消失。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天下之闕政則莫大乎此,而和氣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訪埃雜吟·宿開羅市旅館》:“煒煒堡橋,霓虹夜不消。”
黃面瞿曇
猶言黃面老禪。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九三:“敢參黃面 瞿曇 句?此是森森 闕里 花。” 劉逸生 註:“《薩遮迦大經》:‘時有諸人見我如是(按 釋迦 修道時,曾嚴格節食,因此身體極度虛弱),有作斯念:沙門 瞿曇 是黑色。有作斯念:沙門 瞿曇 非黑色,乃是褐色。有作斯念:沙門 瞿曇 非黑色,亦非褐色,沙門 瞿曇 是黃金色。’故稱黃面 瞿曇 或黃面老。”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廣闊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