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秋麥原文

秋麥茁原田,芃芃過寸許。

督亢舊膏腴,綠意欣可睹。

馳驅戒僕人,勤勩咨農父。

去臘雪固佳,尚蘄沛時雨。

餅餌想香吹,禾黍待趾舉。

近雖時作雲,苦被風吹屢。

例事愁三春,望澤徒延佇。

先憂詎有涯,後樂其奚補。

詩詞問答

問:秋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秋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

參考注釋

秋麥

(1).成熟的禾稼。《穆天子傳》卷四:“獻馬三百,牛羊五千,秋麥千車,膜稷三十車。” 郭璞 註:“秋麥,禾也。” 唐 沉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張岐州》詩:“芃芃秋麥盛,苒苒夏條垂。”

(2).猶麥秋。收割麥子的時候。 孫犁 《白洋淀紀事·光榮》:“可是 原生 那個媳婦漸漸不安靜起來。先是常常和婆婆吵架,後來就是長期住娘家,後來竟是秋麥也不來。”

原田

〈方〉∶指平原上或高原上的田地;原野上的田地

督亢

(1).古地名。 戰國 燕 的膏腴之地。今 河北省 涿州市 東南有 督亢陂 ,其附近 定興 、 新城 、 固安 諸縣一帶平衍之區, 皆 燕之 督亢 地。《史記·燕召公世家》:“ 太子丹 陰養壯士二十人,使 荊軻 獻 督亢 地圖於 秦 ,因襲刺 秦王 。” 清 閻爾梅 《燕趙雜吟》:“上古膏腴環 督亢 , 中山 意氣感壺餐。” 清 顧大申 《始發良鄉》詩:“地隨 督亢 依山盡,河控 桑乾 入塞來。”

(2).泛指膏腴之地。亦借指高地或山脈。 清 錢謙益 《直隸順德府平鄉縣仇夢台授文林郎制》:“爾其更列狀以上,化沮洳為督亢,此吾之所急也。” 清 曹寅 《送桐祈南歸》詩之二:“雨收督亢天全緑,恰是詩人策馬時。” 章炳麟 《文例雜論》:“後世破碎,犬牙相錯,然土宜民俗,以川原督亢為經界,終莫能變古也。”

膏腴

肥沃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戰國策·趙策》

他們進行了適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變得膏腴起來。——《土地》

欣可

高興,滿意。 清 洪昇 《長生殿·春睡》:“欣可,後宮新得嬌娃,一日幾摩挲。”

馳驅

(1) 飛馳

策馬馳驅

(2) 奔走效力,盡全力效勞

僕人

供役使的人

勤勩

辛勞。 宋 王安石 《詔允觀文殿學士富弼乞赴汝州避災養疾》:“觸熱載馳,用忘勤勩。”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當時 仁宗 在御已四十年,而猶慎重勤勩若此。”《明史·秦逵傳》:“帝念 逵 勤勩,詔有司復其家。”

農父

1.古官名。司徒的尊稱。 2.農夫。

臘雪

冬至後立春前下的雪。 唐 劉禹錫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詩:“ 泰山 呈臘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嘗愛 西湖 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一·臘雪》:“冬至後第三戌為臘,臘前三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臘雪密封陰處,數十年亦不壞。”

時雨

應時的雨水。《書·洪範》:“曰肅,時雨若。”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 王統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裡徘徊著,看竹籬里萱花的綠長葉子,紅黃花蕊,著了昨夜一場時雨,非常嬌美。”

餅餌

餅類食品的總稱。語本《急就篇》卷十:“餅餌麥飯甘豆羹。” 顏師古 註:“溲麪而蒸熟之則為餅,餅之言並也,相合併也;溲米而蒸之則為餌,餌之言而也,相黏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朝晡頒餅餌,寒暑賜衣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婦﹞陰市砒製餅餌,待其夫婦。”

香吹

香風。 唐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詩:“香吹分巖桂,鮮雲抱石蓮。” 唐 張喬 《和薛監察題興善寺古松》:“瘦根盤地遠,香吹入雲清。” 宋 楊萬里 《蕙花初開》詩:“西風澹無味,微度成香吹。”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時作

猶時興。《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而今時作,這些鹽商頭上戴的是方巾,中間定是一個水晶結子。”參見“ 時興 ”。

被風

謂受到教育感化。《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厥被風濡化者,京師沉潛,甸內匝洽,侯衛厲揭,要荒濯沐。” 李善 註:“言風化所被。” 張銑 註:“被及仁風。”

三春

(1).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壺 《鬥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 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熏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

(3).三個春天,即三年。 晉 陸機 《答賈謐》詩:“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註:“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有涯

有邊際,有限。《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贊曰:生也有涯,無涯惟智。” 前蜀 韋莊 《關山》詩:“危時祗合身無著,白日那堪事有涯。” 周實 《中秋偕棠隱對月》詩:“我生原有涯,竟住窮愁窟。”

詩詞推薦

秋麥原文_秋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