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同莫膳部過吳比部草堂論詩得中字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原文

二仲既相逢,知余馬首東。

誰望千里外,還聚一堂中。

對酒邀山月,論詩入國風。

同聲自相和,寧復嘆飛蓬。

詩詞問答

問:《初夏同莫膳部過吳比部草堂論詩得中字》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青霞集卷六

參考注釋

二仲

指 漢 羊仲 、 裘仲 。《初學記》卷十八引 漢 趙岐 《三輔決錄》:“ 蔣詡 字 元卿 ,舍中三逕,唯 羊仲 裘仲 從之游。二 仲 皆推廉逃名。”後用以泛指廉潔隱退之士。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但恨鄰靡二 仲 ,室無 萊 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詩:“室與千峯對,門唯二 仲 過。” 明 何景明 《十一月五日雨中邀沉清溪趙雪舟》詩:“三徑已拌留二 仲 ,相過此地莫遲迴。” 伍崇學 《夏日感懷》詩:“安得二 仲 鄰,相對話殷勤。”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馬首東

見“ 馬首欲東 ”。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對酒

(1).面對著酒。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 * :“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

(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曰:“ 魏 樂奏 武帝 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

國風

(1).《詩經》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間各諸侯國的民間詩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也稱為“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體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對統治階級的罪惡有所揭露,廣闊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但也不儘是民間作品。

(2).國家的風俗。《史記·殷本紀》:“帝 武丁 即位,思復興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 唐 宋中 《送韋參軍》詩:“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同聲

(1) 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清· 李漁《閒情偶寄》

自相

相互。《後漢書·黨錮傳·范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

(1).親自察看。《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自臣昔客始至之時, 珠崖 除州縣嫁聚,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語。指事物各自外現的形象特徵。與“共相”相對。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物﹞無畢同,故有自相;無畢異,故有共相。”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浮屠之言曰:從一青計之,以是青為自相,以凡青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為自相,以赤、白、黃、紫為共相,顯色同也。以顯色為自相,以聲、香、味、觸為共相,色聚同也。”參見“ 共相 ”。

飛蓬

(1).指枯後根斷遇風飛旋的蓬草。《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商君書·禁使》:“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五:“遊子如飛蓬,佳人曠千里。”

(2).比喻輕微的事物。《管子·形勢》:“飛蓬之問,不在所賓。” 許維遹 案:“飛蓬,言其輕微也。‘問’應作‘間’,‘間’與‘諫’通。諫而不聽者謂之輕微之諫。”

(3).比喻蓬亂的頭髮。 晉 左思 《白髮賦》:“髮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 明 陸采 《明珠記·會內》:“孤身何幸脫樊籠,兩鬢飛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孫華 《夏重談金陵舊事》詩:“復有故宮妃,飛蓬亂雙髲。”

(4).比喻行蹤飄泊不定。《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詞推薦

初夏同莫膳部過吳比部草堂論詩得中字原文_初夏同莫膳部過吳比部草堂論詩得中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