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層層仙觀倚嶢峰,煙意雲容汗漫濃。
自是地靈當致雨,非關羽士善驅龍。
詩詞問答
問:《題宋元明名人畫冊·其五·黃公望雨岩仙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冬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
參考注釋
層層
(1).一層又一層。 唐 劉禹錫 《竹枝詞》:“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宋 梅堯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決決堰根水,層層湖上田。” 元 薛蘭英 薛惠英 《蘇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層層,靜夜分明見佛燈。” 清 邱象升 《清遠峽》詩:“客心愁入暮,高峽尚層層。”
(2).指逐層逐次。 唐 章碣 《對月》詩:“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層層。”《人民日報》1982.3.31:“會議要求各地做到經費落實,組織落實,層層有人抓。”
仙觀
道觀的美稱。 唐 於鵠 《送唐中丞入道》詩:“朱門鴛瓦為仙觀,白領狐裘出帝城。” 唐 貫休 《秋懷赤松道士》詩:“仙觀在雲端,相思星斗寒。”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地靈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關羽
(?—219) 三國蜀漢大將。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東漢末從劉備起兵,並與劉備及張飛在桃園結義。劉備為曹操所敗,他被俘後,雖頗受操厚待,並封為漢壽亭侯,然仍歸返劉備。214 年(獻宗建安十九年)鎮守荊州。219 年(獻宗建安二十四年)圍攻曹操部將曹仁於樊城。又大破于禁所率七軍。以後荊州空虛,被孫權襲取荊州,他兵敗被俘遇害。其“忠”、“義”操行被封建統治者所渲染,並加以神化,尊之為“關公”、“關帝”。今華北不少地區廣大農村中都建有“關帝廟”,俗稱“關老爺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