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十二·左記室(詠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昔聞東陵侯,種瓜隱青門。

全身復全名,翹景馳神魂。

博望奉明詔,西去窮河源。

天馬大宛來,鑿空最蒙恩。

桑梓或匪重,金紫或匪尊。

天機薄者流,頗復艷朱軒。

客卿西上書,季子北陳言。

聶政暴韓市,田光刎都門。

長嘯非我徒,永言樂丘園。

詩詞問答

問:《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十二·左記室(詠史)思》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二

2. 詠史

參考注釋

東陵侯

指 漢 邵平 。以種“東陵瓜”而著名。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二四:“昔日 東陵侯 ,惟有瓜園在。” 唐 李白 《古風》之九:“ 青門 種瓜人,舊日 東陵侯 。”參見“ 東陵瓜 ”。

種瓜

(1).栽植瓜果。《三國志·吳志·步騭傳》:“與 廣陵 衛旌 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 清 王韜 《瓮牖餘談·記錢江事》:“思量塵土染京華,何似青山學種瓜。”

(2).古時幻術之一種。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世有祝師及諸幻術,猶能履火蹈刃,種瓜移井,倐忽之間,十變五化。” 王利器 集解引 劉盼遂 曰:“《御覽》卷九百七十八引《搜神記》曰:‘ 吳 時有 徐光 ,常行幻術。於市里從人乞瓜,其主弗與。便從索瓣,種之。俄而瓜蔓延生花實,乃取食之,因賜觀者。及視所賷,皆亡耗矣。’ 黃門 種瓜之説,殆用此事。”《舊唐書·音樂志二》:“ 後魏 、 北齊 ,亦有魚龍辟邪……種瓜拔井之戲。”

青門

(1). 漢 長安城 東南門。本名 霸城門 ,因其門色青,故俗呼為“青門”或“青城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 霸城門 。民見門色青,名曰 青城門 ,或曰 青門 。門外舊出佳瓜, 廣陵 人 召平 為 秦 東陵侯 , 秦 破,為布衣,種瓜 青門 外。”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昔聞 東陵瓜 ,近在 青門 外。”

(2).泛指京城東門。 宋 王禹偁 《送榮禮丞赴宋都序》:“青門曉晴,皇華啟行。”

(3).泛指退隱之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系》:“ 青門 豪邁, 終南 瀟灑,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雲一帶。” 清 汪懋麟 《送高念東少司寇予告歸里和司農公韻》之二:“不畏西風更障塵, 青門 回首得閒身。”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 白社 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4). 漢 青門 外有 霸橋 ,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見《三輔黃圖·橋》。後因以“青門”泛指遊冶、送別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金谷 賓游盛, 青門 冠蓋多。” 唐 鄭嵎 《津陽門詩》:“ 青門 紫陌多春風,風中數日殘春遺。” 宋 趙令畤 《清平樂》詞:“去年紫陌 青門 ,今宵雨魂雲魂。” 清 方文 《留別吳錦雯》詩:“ 青門 有垂柳,煩爾寄相思。”

(5).猶東郭,東郊。古時為叢葬之處。語本《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書·昭明太子統傳》:“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長史 王筠 為哀冊,文曰:……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 唐 王渙 《悼亡》詩:“今日青門葬君處,亂蟬衰草夕陽斜。”

(6).指 宋 時 杭州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宋 姜夔 《念奴嬌·毀舍後作》詞:“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 青門 轍。” 夏承燾 注引 潛說友 《鹹淳臨安志》:“城東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7).曲名。 唐 李賀 《黃頭郎》詩:“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 王琦 匯解:“《青門》,疑是曲名。” 姚文燮 註:“《青門》,曲名。”

全身

(1) 整個身體

她全身都疼

(2) 外文活字一個字母的長度(m字寬),為破折號一半的短劃線

神魂

心神;神志

神魂顛倒

博望

(1).古山名。即今 安徽 當塗 西南 東梁山 ,與 和縣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對如門,故又稱 天門山 。歷來為攻守要地。《文選·陸倕<石闕銘>》:“乃假天闕於 牛頭 ,託遠圖於 博望 。” 李善 註:“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雙闕。”

(2).苑名。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登賢 博望 ,獻賦 清漳 。”詳“ 博望苑 ”。

(3). 漢 張騫 的封號。《漢書·張騫傳》:“ 騫 以校尉從大將軍擊 匈奴 ,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 騫 為 博望侯 。” 明 劉基 《題陳大初畫扇》詩之二:“爭似乘槎隨 博望 ,玉繩光裹看山河。”參見“ 博望槎 ”。

明詔

(1).英明的詔示。《史記·蘇秦列傳》:“臣請令 山 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 宋 曾鞏 《進太祖皇帝總序狀》:“如賜裁定,使臣獲受成法,更去紕繆,存其可采,繫於《太祖本紀》篇末,以為國史書首,以稱明詔萬分之一,臣不勝大願。” 劉半農 《歐洲花園》:“但汝既思歸甚切,汝民又念汝勿舍,亦終有歸期耳。汝其靜俟上帝之明詔。”

(2).公開宣示。 清 龔自珍 《病梅館記》:“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河源

河流的發源地,特指黃河的發源地

天馬

(1).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3).神馬。《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4).星名。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5).螳螂的別名。《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註:“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大宛

古國名。為 西域 三十六國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與 大月氏 接,產汗血馬。大約在今 蘇聯 費爾乾納 盆地。見《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因其地產名馬,後亦稱駿馬為“大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鑿空

空,謂孔道,引申為道路。開通道路

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 張騫鑿空。——《史記·大宛陳列傳》

蒙恩

受恩惠。《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平定天下,海內蒙恩。”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右臣蒙恩除尚書兵部侍郎。”《水滸傳》第二十回:“小弟便是 晁保正 莊上曾拜識尊顏,蒙恩救了性命的赤髮鬼 劉唐 便是。”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金紫

(1).見“ 金印紫綬 ”。

(2).金魚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飾。因亦用以指代貴官。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仕五十年,一為尚書,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踐司徒,三居保傅,階崇金紫,爵極國公。” 明 陸粲 《庚巳編·見報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數輩出迎。”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銀黃之列。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

天機

(1) 上天的機密

(2) 泛指秘密

一語道破天機

(3) 天賦的靈機,即靈性

者流

猶言這個流派。《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説文》:‘者,別事詞也。’《漢書·藝文志》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訓為此。”後用以稱某一品類的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 長睿 ( 黃長睿 ),書家者流,詩人譜系,故非所悉。”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所以我時常害怕,願 中國 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郭沫若 《今津紀游》六:“打起金字招牌的道德家者流,突然看見赤裸裸的純真無飾的藝術品時,有不反射地唁唁狂吠的嗎?”

朱軒

(1).紅漆的車子。古代為顯貴所乘。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汝南陳茂》:“朱軒駕駟,威烈赫奕。” 南朝 宋 鮑照 《代陽春登荊山行》:“奕奕朱軒馳,紛紛高衣流。” 唐 王勃 《七夕賦》:“馳朱軒於九域,振黃麾於萬里。” 清 孫枝蔚 《旅興》詩:“野店迎朱軒,古渡避青驄。”

(2).朱紅色屋宇。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回首寺門望,青崖夾朱軒。”

客卿

古代官名,春秋戰國時授予非本國人而在本國當高級官員的人

西上

(1).向西去。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故稱上。 唐 劉滄 《望未央宮》詩:“西上 秦 原見 未央 ,山嵐川色晚蒼蒼。” 唐 李群玉 《送蕭綰之桂林》詩:“ 桂 水秋更碧,寄書西上鱗。”

(2).入門左首的位置。古代尊右卑左,主人迎賓,先據左位,表示尊重。《儀禮·聘禮》:“介皆與,北面西上。” 鄭玄 註:“入門左之位也。” 清 王夫之 《家世節錄》:“﹝ 王綱 ﹞與太守 古公 偕見直指使。 古公 自司馬郎出守郡,執舊屬禮,與公爭西上。”

季子

〈方〉∶約兩三月的一段時間

他家裡有病人,花了不少錢,這季子難買牛了

陳言

(1).陳舊的言詞。 宋 王安石 《韓子》詩:“力去陳言夸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書序》:“而無用之巵辭,不切之陳言,無所得入乎其間。此則所謂以題還題也。”

(2).指舊說。 李廣田 《論怎樣打開一條生路》:“假如望文生義,我們試為附會作新的解釋,又何取乎古人之陳言。”

(3).陳述的言論;陳述言辭。《韓非子·備內》:“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孔子家語·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靜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肅 註:“陳言於君,不望其報。” 清 惲敬 《上陳笠帆按察書》:“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議讞助之曰‘分考’,陳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辭曰:‘羞與為伍。’”

都門

(1).京都城門。《漢書·王莽傳下》:“兵從 宣平城門 入,民間所謂 都門 也。” 顏師古 註:“ 長安 城東出北頭第一門。” 唐 韓愈 《豐陵行》詩:“羽衛煌煌一百里,曉出都門葬天子。” 宋 柳永 《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2).都中里門。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元皇帝 時,廷尉 張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 《送宋少府之官長洲》詩:“白髮 長洲 尉,都門萬里船。” 清 顧炎武 《送王文學麗正歸新安》詩:“兩年相遇都門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劉 接見。詢其邦族,曰:‘ 山東 臨胊 秀才也,游都門二十年矣。’”

長嘯

(1).大聲呼叫。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長嘯哀鳴,翩幡互經。” 宋 岳飛 《滿江紅·寫懷》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許地山 《空山靈雨·生》:“它在竹林里長著的時候,許多好鳥歌唱給它聽,許多猛獸長嘯給它聽。”

(2).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顧盼遺光采,長嘯氣若蘭。”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宋 蘇軾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淵明 賦《歸去》,浩歌長嘯老 斜川 。”《群音類選·四節記·復游赤壁》:“長嘯若輕狂,振山林谷應如璜。”

(3).鍾之別名。 唐 馮贄 《南部煙花記·樂器名》:“鐘,一名為長嘯。”

永言

長言;吟詠。《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孔 傳:“謂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 晉 何敬祖 《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 清 陳夢雷 《抒哀賦》:“援 靈均 以永言兮,繹 羲 文 之所指。”

丘園

(1).家園;鄉村。《易·賁》:“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 王肅 註:“失位無應,隱處丘園。” 孔穎達 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所。”後以“丘園”指隱居之處。 漢 蔡邕 《處士圂叔則銘》:“潔耿介於丘園,慕七人之遺風。”《舊唐書·劉黑闥傳》:“天下已平,樂在丘園為農夫耳。起兵之事,非所願也。”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劉會孟辰翁》:“羣薦不入官,丘園從所好。”

(2).指隱逸。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冤獄書》:“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園之賢,道德之茂。”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上每臨朝,多令征四方丘園才能學術,直言極諫之士。” 宋 范仲淹 《與翰長學士書》:“或稍寧息,或得將帥,即有丘園之請,以全苦節。”

(3).指墳墓。《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三年》:“乃遣供奉 李存瓌 賜 知祥 詔曰:‘ 董璋 狐狼,自貽族滅。卿丘園親戚皆保全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節。’” 胡三省 註:“言 董光業 族誅,而 孟知祥 墳墓甥侄皆無他。”

詩詞推薦

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十二·左記室(詠原文_和江文通雜擬詩三十首·其十二·左記室(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