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藤蘿原文

深含奼紫淺含紅,對處偏宜細雨濛。

奚啻帶垂還髮捲,每攜春色見薰風。

施松似聽鶴彈舌,壓架還招蝶繞叢。

細與評量惟兩字,風流卉里孰能同。

詩詞問答

問:藤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藤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藤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十

2. 去歲詠御花園藤蘿有匪伊垂之帶有餘之句

參考注釋

含紅

猶含淚。紅,紅淚,指女子的眼淚,因浸著脂粉故變紅。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九章:“余略引目視 靜子 ,玉容瘦損,忽而慧眼含紅欲滴。” 蘇曼殊 《絳紗記》:“女垂其雙睫,含紅欲滴。”

偏宜

最宜;特別合適。 前蜀 李珣 《浣溪紗》詞:“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鬱金黃。”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低矮矮的冠兒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滿香腮。” 粵劇 《關漢卿》第四場:“近時有些婆娘們,道著難曉,說著難知,舊恩忘卻,新愛偏宜。”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奚啻

亦作“ 奚翅 ”。何止;豈但。《孟子·告子下》:“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呂氏春秋·當務》:“ 跖 之徒問於 跖 曰:‘盜有道乎?’ 跖 曰:‘奚啻其有道也。’” 宋 葉適 《太學博士王君墓志銘》:“或言‘宰相方知君,奚啻一博士而止’,不幸不及見,命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十五》:“以 羅馬 之學與今 英 、 法 、 德 、 美 諸國校,則諸國於近百年內迭啟神奇,闚造化之靈機,擴宇宙之妙用,其勝於 羅馬 之學者又奚翅十倍。” 葉聖陶 《窮愁》:“ 阿松 大喜,念若輩得失至易,些微資財,固無足縈其心,而吾得之,奚啻啟窖藏而獲珍寶。”

髮捲

繞成圈狀的頭髮。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 建中 末,書生 何諷 嘗買得黃紙古書一卷,讀之,卷中得髮卷,規四寸,如環無端。”《太平廣記》卷四二引 唐 皇甫氏 《原化記·何諷》作“髮捲”。

見“ 髮卷 ”。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彈舌

猶搖舌。謂唱念、說話等。 唐 李洞 《送三藏歸西天國》詩:“十萬里程多少磧,沙中彈舌授降龍。”自註:“ 奘公 彈舌念梵語《心經》,以授 流沙 之龍。” 元 迺賢 《鐵缽盂》詩:“山僧偶彈舌,引得老龍蟠。” 清 龔自珍 《誦得生淨土陀羅尼記數簿書後》:“聲音不二門,古譯音不準,既辯之矣,予能肖彈舌,依今譯大攝小,亦能以大攝小書,然而不廢古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二·引祖訓》:“然授後生以話端,致其彈舌相譏,可見通今之難勝於博古。”

評量

(1).量度;估量。《爾雅·釋言》“賦,量也” 晉 郭璞 註:“賦稅所以評量。” 郝懿行 義疏:“量者,《説文》云:‘稱輕重也。’……《周禮·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魯語》云:‘賦里以入,而量其有無。’然則賦斂、賦稅即為量入,賦布、賦予即為量出。賦之為言橅也。橅,揣料。”

(2).評判衡量。 唐 澄觀 《華嚴經疏鈔懸談》卷二一:“今初語業為體者是標,語即聲也。謂佛語下,別顯其相,謂唱號言辭、評量論説。”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晝錦》:“我呵年當貌當,雙擁著 英皇 ,美風情一任千載評量。” 魯迅 《華蓋集·並非閒話(三)》:“去年,我曾向DF先生提議過,以為該有人搜羅了各處的各種定期刊行物,仔細評量,選印幾本小說集,來紹介於世間。”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詩詞推薦

藤蘿原文_藤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