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玉原文
龍宮鹿苑百川通,八藏三乘在掌中。
卻是江西逢馬祖,回頭踏轉大虛空。
詩詞問答
問:汾州玉的作者是誰?答:克符道者
問:汾州玉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汾州玉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克符道者的名句有哪些?答:克符道者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東韻 出處:全唐詩續補遺
參考注釋
龍宮
神話中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
鹿苑
(1).飼養鹿的園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築鹿囿” 晉 杜預 註:“築牆為鹿苑。” 南朝 宋 鮑照 《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鹿苑豈淹睇, 兔園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艷》:“猶記其靸輕煙,曳文霧,下六萌油碧,以宮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縣 北。《魏書·太祖紀》:“ 天興 二年二月,以所獲 高車 眾起 鹿苑 。”
(3).地名。《晉書·陸機傳》:“ 長沙王 乂 奉天子與 機 戰於 鹿苑 , 機 軍大敗,赴 七里澗 而死者如積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 鹿苑 。” 范祥雍 校註:“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處。”
(5).指僧園、佛寺。 清 趙翼 《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於後》詩:“採兼 鹿苑 高僧座,購到 雞林 賈客舟。”參見“ 鹿野苑 ”。
百川
江河湖澤的總稱。《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晉 成公綏 《大河賦》:“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 黃河 。” 唐 李白 《公無渡河》詩:“ 大禹 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宋 龔鼎臣 《東原錄》:“四瀆尊於百川,謂其發源而東,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三乘
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鄭玄 註:“此蓋 殷 制也。”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西遊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雲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掌中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宋 陸游 《過放生池追懷江公民表諫議》詩:“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為吁可惜。”
(2).喻控制的範圍內。猶言掌握之中。《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五年》:“兵已過險,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棲畝,人無匱乏之憂,虜已入吾掌中矣。” 清 譚嗣同 《金陵聽說法》詩:“大地山河今領取,菴摩羅果掌中論。”
江西
中國東南部的省。面積16萬平方公里,人口3320萬,省會南昌。贛江南北貫全省,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省的北部;湖周圍平原為主要產糧區。立於鄱陽湖入長江口西側的廬山為著名避暑勝地。位於省西部的井崗山為中國 * 創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之。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鎢礦產地
馬祖
(1).星宿名。即房星(天駟星)。《周禮·夏官·校人》:“春祭馬祖,執駒。” 鄭玄 註:“馬祖,天駟也。《孝經説》曰:‘房為龍馬。’” 賈公彥 疏:“馬與人異,無先祖可尋,而言祭祖者,則天駟也,故取《孝經説》房為龍馬,是馬之祖。” 唐 張說 《大唐隴右監校頌德碑》:“若夫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敬其本也。” 清 彭孫貽 《擬明郊祀歌·馬祖》:“馬祖皇炎炎,光鋭入於漢。”
(2).海神名。 清 郁永河 《海上紀略一》:“海神惟 馬祖 最靈,即古天妃神也,凡海舶危難,有禱必應。”
(3). 馬祖列島 的簡稱。在 福建省 東部 閩江 口外,主要有 馬祖島 、 長嶼山 等島。
頭踏
(1).古代官員出行時,走在前面的儀仗。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二折:“老夫此來不張傘蓋,不擺頭踏,你知老夫的這意么?”《西遊記》第十二回:“來到 東華門 前,正撞著宰相 蕭瑀 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只見前邊擺列著許多頭踏,又有許多火把紗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排頭踏青衣前走,高軒穩扇蓋交抖。”參見“ 頭答 ”、“ 頭達 ”。
(2).形容威風。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四折:“俺孩兒便得來家,你看他參隨人馬甚頭踏。”
大虛
指天,天空。 戰國 宋玉 《小言賦》:“無內之中,微物潛生,比之無象,言之無名,蒙蒙滅景,昧昧遺形,超於大虛之域,出於未兆之庭。”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大虛所以高者,以其輕而無累也。” 宋 沉遘 《奉祠東太乙宮·五言讀道書》:“天風起寒門,便欲凌大虛。”參見“太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