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人歌

作者:葉蘭 朝代:元代

茅山道人歌原文

朝舂麥米飢作餐,少年辛苦貧亦歡。

人家反背不同力,白頭躑躅長悲嘆。

湖州青銅鑄明鏡,不照人心空照影。

翁不見茅山道人麻布衣,捨身出家終不歸。

詩詞問答

問:茅山道人歌的作者是誰?答:葉蘭
問:茅山道人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出處:鄱陽五家集卷十

參考注釋

麥米

麥之仁。 宋 陸游 《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詩:“大巢初生蠶正浴,小巢漸老麥米熟。”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辛苦

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艱難困苦

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人家

(1) 代詞,指說話人或聽話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2) 代詞,指某個人或某些人

把信給人家送去

(3) 代詞,指說話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反背

(1).亦作“ 反北 ”。背叛。《戰國策·齊策六》:“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 孫臏 、 吳起 之兵也。”《三國志·魏志·杜襲傳》:“ 襲 帥傷痍吏民決圍得出,死喪略盡,而無反背者。” 元 鄭光祖 《周公攝政》第四折:“陛下,這反背的都有,駕下問波。”

(2).違背;相反。《老殘遊記》第三回:“他治河的法子乃是從 大禹 一脈下來的,專主‘ 禹 抑洪水’的‘抑’字,與 賈讓 之説正相反背。”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二十五》:“即使偶爾送(兒子)進學堂,然而社會和家庭的習慣,尊長和伴侶的脾氣,卻多與教育反背。”

同力

(1).力量相等。《書·泰誓上》:“同力度德,同德度義。” 孔 傳:“力鈞則有德者勝。”

(2).同事功。《呂氏春秋·應同》:“王者同義,霸者同力。” 畢沅 校正:“《文子》、《淮南》竝作‘同功’。”

(3).齊心協力;共同出力。《管子·重令》:“眾寡同力,則戰可以必勝,而守可以必固。”《公羊傳·僖公五年》:“滅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何休 註:“言滅者臣子與君戮力一心共死之辭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羣小不得行志,同力遷之。” 唐 羅隱 《籌筆驛》詩:“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明 李贄 《又與周友山書》:“我塔事無經營之苦,又無抄化之勞,聽其自至,任其同力,只依我規制耳。”

白頭

(1) 白頭髮,多指年老

少白頭

白頭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躑躅

(1) 徘徊不前

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始躑躅於燥吻。——《文選》

(2) 用腳踏地

立躑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賦》

悲嘆

悲哀嘆息

青銅

銅和錫以及有時有少量其他元素(如鋅和磷)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黃色,比黃銅硬而強度大,用來製造多種工業零部件

明鏡

(1) 明亮的鏡子,比喻完美的典範

謙恭禮節的明鏡

(2) 明察;明鑑

今提五個首級首告,望相公老爺明鏡。——《古今小說》

不照

(1).不明了。《東觀漢記·明帝紀》:“博觀羣書,以助術學,無所不照。”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語助用不字例》:“《卷阿》篇:‘矢詩不多’,傳曰:‘不多,多也。’凡若此類,傳義已明且晳矣。乃 毛公 亦偶有不照者,如《思齊》篇:‘肆戎疾不殄’,不,語詞也。傳曰,‘大疾害人者,不絶之而自絶也’,則以‘不’為實字矣。”

(2).方言。要不是。 孫芋 《婦女代表》:“唉!不照會寫會看了,她哪來的這么大的膽子?”

心空

佛教語。謂心性廣大,含容萬象,有如虛空之無際。亦指本心澄澈空寂無相。 唐 王維 《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詩:“眼界今無染,心空安可迷。” 唐 龐蘊 《雜詩》:“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茅山

山名。在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原名 句曲山 。相傳有 漢 茅盈 與弟 衷 固 採藥修道於此,因改名 茅山 。《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恆曰……昔 漢 有三 茅君 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 茅山 。”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

有布衣畢昇。——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捨身

(1).佛教徒為宣揚佛法,或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謂之“捨身”。六朝時此風最盛。《梁書·武帝紀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輿駕幸 同泰寺 捨身。”《隋書·五行志上》:“是時帝崇尚佛道……數詣 同泰寺 ,捨身為奴,令王公已下贖之。” 宋 陶穀 《清異錄·圓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廬山 石虎菴 ,夜夢人長清瘦而斑衣,言捨身為菴中供養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城隍出巡》:“出巡之時,皆以八人肩輿,舁藤像而行。有捨身為馬僮者,有捨身為打扇者。”

(2).犧牲自己。 明 葉憲祖 《鸞鎞記·秉操》:“我 魚惠蘭 ,只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本指佛教徒犧牲自己的肉體,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後亦用於為國家、人民和正義事業而犧牲自己。 陳去病 《輯<陸沉叢書>初集竟題首》詩:“誓死肯從窮髮國,捨身齊上斷頭臺。”

出家

棄捨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標籤:茅山

詩詞推薦

  • 代范德孺挽李稷運使四首·其三

    畢仲游宋代〕吾道何伸屈,斯人忽已亡。夢妖非二豎,風變哭三良。室有千言記,塵無一窖藏。舉頭天色在,今古自蒼蒼。
  • 自君之出矣四首·其一

    李賢明代〕自君之出矣,屈指算途程。遙知霜降後,行李到邊營。
  • 抱素書屋

    乾隆清代〕夤緣曲廊上,朴築據岩巔。似此最幽迥,允宜味簡編。卻嫌少清暇,小憩便言旋。抱素付書屋,今年與昔年。
  • 和陳德章春日送客

    虞儔宋代〕勝事壺觴里,韶華杖履中。歌情千里月,花信幾番風。取友須三益,論文笑五窮。含含歌麥秀,廡下老梁鴻。
  • 次韻毛國鎮趙景仁唱和三首一贈毛一贈趙一自

    蘇轍宋代〕一紙新詩過雁銜,醒然何異接君談。奉親魚蟹兼臨海,退食琴書定有庵。一別經年真似夢,多憂不飲亦如酣。共君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
  • 甘露寺火後

    羅隱唐代〕六朝勝事已塵埃,猶有閒人悵望來。只道鬼神能護物,不知龍象自成灰。犀慚水府渾非怪,燕說吳宮未是災。還識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懷馬尊古赴江戶掾

    孫應時宋代〕文獻傳家舊,功名發軔初。榮華勸行色,珍重別吾廬。老醜渾無賴,殷勤獨未疏。西來多雁字,數寄一行書。
  • 記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方回宋代〕一夜緇郎劃醮壇,三清四聖化泥團。也曾輸與林靈素,頂上曾纓德士冠。
  • 重酬錢員外

    白居易唐代〕雪中重寄雪山偈,問答殷勤四句中。本立空名緣破妄,若能無妄亦無空。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巴里坤野宿

    方希孟清代〕漠暖百花紅,禽聲細雨中。海光飛白馬,山氣吐黃虹。麥露浮晴野,松雲冪晚空。疏林隔漁火,幾處似江東。
  • 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

    納蘭性德清代〕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余熏。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書人。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

    劉辰翁宋代〕丞相袞衣朝戲彩,年年慶事如新。尊前一笑共兒孫。人間傳壽酒,天上送麒麟。縹緲祥煙連北闕,天顏有喜生春。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陳倅留題奉聖

    虞儔宋代〕飛鴻渺天末,目送類中散。謫仙負詩狂,直欲摘星漢。白雲千丈峰,金碧美且煥。忘言老瞿曇,只作空花觀。軒冕
  • 就松室

    乾隆清代〕古松不可移,築室就臨之。昔與今休論,聲和色總宜。慢稱十八號,曾閱昊羲時。坐久忘炎夏,雄濤謖謖披。
  • 青梅

    王之道宋代〕疏白欺人侵短鬢,老紅乘酒駐衰顏。食梅已判非吾事,把讀清詩憶故山。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唐寅山居卷子

    乾隆清代〕幽人結茅處,愛在山水間。片雲出岫白,亂葉當秋殷。或望太白瀑,或泛顛翁船。源中俎豆古,池上雞犬閒。三復
  • 五馬圖

    王冕元代〕太僕濟濟唐衣冠,五馬不著黃金鞍。飲流系樹各有廷,未許便作駑駘看。鬃鬣蕭蕭綠雲節,噴沫長鳴山嶽動。世無
  • 乾隆清代〕山莊秋仲寒已峭,季月木蘭氣轉溫。細毳清晨渾不冷,薄綿卓午尚嫌暄。翻風綠葉雜紅葉,晃日霜原作露原。最是
  • 次韻元翁見寄

    釋道潛宋代〕十載離群嘆渺茫,良辰無地可相羊。何時卻入蓮花社,軟語重焚柏子香。藹藹春風搖幾席,紛紛啼鳥滿林塘。欲憑
  • 韓昭侯

    徐鈞宋代〕敝袴囊中猶惜予,高門旱後忽興工。如何奢儉初終異,一相存亡事不同。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
茅山道人歌原文_茅山道人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