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妝閣無端畫月黃,見他閒淡轉蒼忙。
隴頭惆悵經年別,衣上慇勤盡日香。
期刻莫將蓬鬢插,思量消得瓠犀嘗。
若教梵竺諸天有,何必龍華引象王。
詩詞問答
問:《依韻和查許國梅花六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陸佃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妝閣
亦作“ 妝閤 ”。指婦女的居室。 唐 王維 《班婕妤》詩之三:“怪來妝閤閉,朝下不相迎。” 唐 白居易 《兩朱閣》詩:“妝閤伎樓何寂靜,柳似舞腰池似鏡。” 明 高啟 《題美人對鏡圖》詩:“起開妝閤笑窺奩,月里分明見娥影。”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一章:“此時余始驚審此樓為彼妹妝閣。”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畫月
指畫眉。眉如初月,故云。 唐 駱賓王 《詠美人在天津橋》:“水下看妝影,眉頭畫月新。” 唐 杜牧 《贈張祜》詩:“粉毫唯畫月,瓊尺只裁雲。”
蒼忙
(1).猶倉皇;匆忙。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張璪》:“值 朱泚 亂,京城騷擾, 璪 亦登時逃去,家人見畫在幀,蒼忙掣落。”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西池游》:“邏卒躡尋,見 周 意狀蒼忙,而污血被體,共執送官。” 元 耶律楚材 《再過西域山城驛》詩:“主人歡喜鋪毛毯,驛吏蒼忙洗瓦鐘。”
(2).猶蒼茫。 宋 王安石 《舒州七月十七日雨》詩:“淅瀝未生 羅豆水 ,蒼忙空失 皖公山 。”
隴頭
(1). 隴山 。借指邊塞。 南朝 宋 陸凱 《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 宋 蘇軾 《行香子》詞:“別來相憶,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 隴頭 雲。” 明 徐禎卿 《送士選侍御》詩:“胡天飛盡 隴頭 雲,惟見 居庸 暮山紫。” 郭沫若 《迎春》詩:“ 隴頭 明瑞雪,天下扇東風。”
(2). 漢 樂府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 漢 橫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晉 以來,唯傳十曲:一曰《黃鵠》,二曰《隴頭》。”
惆悵
傷感;愁悶;失意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經年
(1) 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經年。——宋· 柳永《雨霖鈴》
經年不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臥病經年
(2) 全年
經年裹物之用。——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慇勤
見“ 慇懃 ”。
盡日
(1).猶終日,整天。《淮南子·氾論訓》:“盡日極慮而無益於治,勞形竭智而無補於主。” 唐 鄭璧 《奉和陸魯望白菊》:“終朝疑笑 梁王 雪,盡日慵飛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六:“盡日不逢人,終年無啟關。”
(2).指農曆月末最後一天。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大盡小盡》:“月滿三十日為大盡,少一日為小盡,月之盡日猶年之除夜也。”
終日,整天。 明 陳子龍 《南鄉子》詞:“儘日對紅顏,畫闌深深半掩關。”
期刻
猶剋期。約定期限。 唐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詩:“酌量諸夏須平取,期刻羣雄待遍鋤。”
蓬鬢
鬢髮蓬亂。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十三:“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粧。” 唐 盧綸 《逢病軍人》詩:“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寧調元 《武昌獄中書感》詩:“豈獨桑田能變海,似憐蓬鬢已添霜。”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這事兒該怎么辦
(2) 放在心上;惦記
方才我是怕說話防頭招的我們奶奶哭,所以催你出來的。別思量。——《紅樓夢》
幾個月不見了,思量你哩
消得
亦作“ 消的 ”。1.需要;須得。 宋 劉克莊 《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翫月》詞:“消得幾多風露,變教人世清涼。”《水滸傳》第七二回:“你不帶我去便了,何消得許多推故!” 趙朴初 《快活三帶過朝天子四換頭·觀演<蔡文姬>劇有作》曲:“謂 中郎 有遺書,有兒女能誦記,只消得寄個紙筆。”
(2).值得;配得。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用韻和李兼濟提舉》詞:“瓊瑰千字已盈懷,消得津頭一醉。”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內性兒聰明,才調兒清正,這兩般消的人欽敬。”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食品有名》:“﹝河豚﹞形殊弗雅,然味極佳,煮治不精,則能 * 。所以 東坡先生 在 資善堂 與人談河豚之美云: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不作則已,一作定要作箇痛快淋漓,才消得我這副酸心熱淚。”
(3).禁得起。 宋 楊炎正 《蝶戀花·稼軒坐間作首句用丘六書中語》詞:“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懷,長被春僝僽。” 清 納蘭性德 《瀟湘雨·送西溟歸慈谿》詞:“悽寂 黔婁 當日事,總名士如何消得?”
(4).享受;享用。 宋 趙長卿 《念奴嬌·席上即事》詞:“ 高唐 雲雨,甚人有分消得?”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二折:“怎消的加官進位,怎消的廕妻封子,上卿之位何極。”
瓠犀
瓠瓜的子。《詩·衛風·碩人》:“齒如瓠犀。” 朱熹 集傳:“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潔白,而比次整齊也。”後因以喻美女的牙齒。 唐 權德輿 《雜詩》之三:“一顧授橫波,千金呈瓠犀。” 元 薩都剌 《題楊妃病齒》詩:“一點春酸入瓠犀,雪色鮫綃濕香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嫦娥》:“櫻唇半啟,瓠犀微露。”
諸天
(1).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禪有十八天,無 * 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屍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聖像。”《西遊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後泛指天界;天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雲從下界生。”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龍華
亦作“ 龍花 ”。指龍華樹。傳說 彌勒 得道為佛時,坐於龍華樹下,樹高廣四十里。因花枝如龍頭,故名。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翻寶宇之龍花,溽露低枝;盪真文於貝葉,天童潤色。”《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供養佛僧消滅障,來生必定禮龍花。” 清 龔自珍 《百字令·蔣伯生得顧橫波夫人小像靳予曰君家物也為填一詞》詞:“龍華刼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參見“ 龍華三會 ”、“ 龍華樹 ”。
鮮麗閃耀的光彩。《藝文類聚》卷七三引 漢 應瑒 《車渠椀賦》:“紛玄黃以肜裔,曄豹變而龍華。”
象王
(1).象中之王。佛經中常用以比喻佛的進退威儀。《法苑珠林》卷十五引《勝天王經》:“二十七,進止如象王;二十八,容儀如師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鵝王。”
(2).佛教語。喻佛或菩薩。《涅槃經》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 唐 李嶠 《洛州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以犧帝龍顏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為像佛那樣救世的人。 沉曾植 《寄太夷》詩:“物論有齊鯤子小,人間何世象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