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望海寺原文

波羅梵宇碧溪潯,恍似普陀紫竹林。

即色不殊即空體,海河常送海潮音。

到來門徑宛相識,悟去慈悲沒處尋。

未得無心心合眾,延禧祝嘏一真心。

詩詞問答

問:望海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望海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望海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九

參考注釋

波羅

(1).即虎。古代 南詔 語。 唐 趙叔達 《星回節避風台驃信命賦》詩:“法駕避星回,波羅毘勇猜。”原註:“波羅,虎也;毘勇,野馬也。”

(2).悲愁貌。 元 李愛山 《集賢賓·春日傷別》套曲:“嘴古都釵頭玉燕,面波羅鏡里青鸞,畫不盡春山宛轉。”一本作“魔羅”。

(3).梵語“波羅蜜”之省。 明 李贄 《得上院信》詩:“世事由來不可論,波羅忍辱是玄門。”參見“ 波羅蜜 ”。

(4).即鳳梨。亦寫作“波蘿”。 清 趙翼 《題嶺南物產圖六十二韻》:“蜜有波羅甜,綿豈班枝燠。”參見“ 鳳梨 ”。

梵宇

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覩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唐 宋之問 《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生是 西洛 貧儒,四海遊學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殘遊記》第二回:“﹝ 老殘 ﹞到了 鐵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

碧溪

亦作“ 碧谿 ”。綠色的溪流。 唐 杜甫 《園》詩:“碧溪搖艇闊,朱果爛枝繁。” 唐 湯洙 《登雲梯》詩:“謝客常游處,層巒枕碧溪。” 前蜀 韋莊 《鄠杜舊居》詩之二:“一徑尋村渡碧谿,稻花香宅水千畦。” 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之四:“薄暮漁樵人去盡,碧溪青嶂繞 螺亭 。”

普陀

中國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語 補陀落迦 (Potalaka)的省音譯。在今 浙江省 普陀縣 ,屬 舟山群島 。古稱 梅岑山 ,傳說 漢 方士 梅福 在此煉丹。 五代後梁 時, 日 僧 慧鍔 從 五台山 請 觀音 聖像回國,為大風所阻,於此山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觀音道場”之始。後人又據《華嚴經·入法界品》,附會為 善才 參訪 觀音菩薩 的 補陀落迦山 。《四溟詩話》卷四引 唐 安慶王 《西池送月泉上人歸南海》詩:“天開 達摩 井,雲護 普陀 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等到六月里,那位 蒯老太太 照例是要帶了合家人等到 普陀 燒香的。”參閱《翻譯名義集·眾山》。

紫竹

亞洲的一種小竹( Phyllo stachys nigra ),有黑色稈

不殊

(1).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 * 未死。《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註:“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 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

(3).未絕。《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海河

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在天津注入渤海。海河幹流長73公里,為五大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大運河)匯合而成。流域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

海潮音

(1).佛教語。海潮按時而至,其音宏大,故以喻佛、菩薩應時適機說法的聲音。《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2).指僧眾誦經的聲音。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來時只識菩提路,去時還聽海潮音。”

到來

(1) 按時接近或即將臨近

下班時間終於到來

(2) ;來到

門徑

門前的小路

相識

(1) 互相認識

素不相識

(2) 指彼此認識的人

慈悲

謂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得無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構成表推測性的疑問句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心心

(1).佛教語。指連綿不斷的思想念頭。《仁王經·奉持品》:“斷諸功用,心心寂滅,無身心相,猶如虛空。” 五代 齊己 《殘秋感愴》詩:“日日加衰病,心心趣寂寥。”

(2).猶心愿。 前蜀 貫休 《桐江閒居作》詩之九:“孰知吾所適,終不是心心。”

(3).彼此間的情意。 隋 江總 《長相思》詩之二:“心心不相照,望望何由知。” 唐 孟郊 《結愛》詩:“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

(4).一心一意,專心。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二》:“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職,其職必舉。”

合眾

(1).聚合眾人。《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封之禮,合眾也。” 鄭玄 註:“正封疆溝塗之固,所以合聚其民。” 漢 班固 《西都賦》:“連交合眾,騁騖乎其中。” 宋 曾鞏 《敘盜》:“其創作兵仗,合眾以轉刼數百里之間,至於賊殺良民。”

(2).拒眾,抵禦強敵。《孫子·地形》:“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3).猶示眾。《宣和遺事》前集:“聖旨:‘胡僧疎放, 道堅 乃中國人,送 開封府 刺面決配,於 開寳寺 前合眾。’”

(4).指合眾國。具有相對獨立的幾個邦或州聯合組成一中央政府的國家。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在 李自成 之世,則賑飢、濟困為不可已;在今之世,則合眾、共和為不可已。”

祝嘏

(1).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孔子家語·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禮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穎達 疏:“言祝嘏於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龔自珍 《<商周彝器文錄>序》:“羣吏之官之職,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為有土之孝孫,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為文章家祖。”

(2).祭祀時祝禱和所傳達的言辭。《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鄭玄 註:“祝,祝為主人饗神辭也;嘏,祝為屍致福於主人之辭也。”

(3).祝福;祭祀。 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帝德廣運,而尊號猶闕;郊廟備禮,而祝嘏無詞。”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薦獻,如神明焉。”

(4).祝賀壽辰。多用於皇室貴族等。《清史稿·德宗紀一》:“諭本年萬壽毋庸告祭,停升殿禮,免各省文武大員來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誕辰,特來祝嘏。”

真心

(1) 不含欺詐或欺騙的

(2) 心意真實懇切

真心誠意地想娶她為妻

詩詞推薦

望海寺原文_望海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