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結緣原文

此日結緣日,借問緣為何。

如彼澄潭水,風過生微波。

波本無心生,風豈有意過。

曾聞佛經雲,世界成娑婆。

茵席與糞溷,因果理則那。

大士解脫船,為渡痴愛河。

求解不可得,況復結網羅。

或緣弟子輩,踵事傳其訛。

漫謂結善緣,世得度者多。

楊葉止啼見,恐為惡之囮。

詩詞問答

問:結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結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十

參考注釋

結緣

佛教徒指與佛結下緣分。泛指結下緣分

他和音樂結了緣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為何

為什麼

潭水

即水潭

下有二潭水。——宋· 沈括《夢溪筆談》

微波

(1) 細小的波紋

(2) 指波長從一毫米到一米的電磁波

微波通訊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有意

(1) 故意

有意舉行一次化裝舞會

(2) 有心思

有意幫忙

佛經

佛教的經典,也叫“釋典”

世界

(1)

(2) 一切事物的總和

世界觀

(3)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全世界

(4) 佛教指宇宙

大千世界

(5) 指社會狀況

現在是什麼世界,還允許你不講理

(6) 領域;活動範圍

內心世界

(7) 江山

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 朱家壞。——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

(8) 大家,眾人

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 詞話》

娑婆

(1).見“ 娑婆世界 ”。

(2).枝葉扶疏貌。 宋 王禹偁 《后土廟瓊花》詩之二:“忽似暑天深澗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3).從容優遊。 元 劉壎 《補史十忠詩·前左丞相江文忠公萬里弟萬頃》:“卷懷經濟具,娑婆 洛 中社。”

茵席

見“ 茵席 ”。

亦作“ 茵蓆 ”。褥墊;草蓆。《韓非子·十過》:“茵席雕文。” 漢 傅毅 《舞賦》:“陳茵席而設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觴。”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崔書生》:“ 崔生 乃於花下先致酒茗樽杓,鋪陳茵蓆。” 宋 蘇軾 《祭文與可文》:“夢相從而驚覺,滿茵蓆之濡淚。”

糞溷

糞坑;廁所。《南史·范縝傳》:“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中。”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曰底號,糞溷之窩。過猶唾之,寢處則那。”

因果

(1) 原因和結果,合起來說,指二者關係

因果關係

(2) 今生種因,來生結果。指事物的起因和結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因果報應

理則

(1).即邏輯。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然則邏輯究為何物?當譯以何名而後妥……吾以為當譯之為‘理則’者也。” 孫中山 《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學者之對於理則之學,則大都如 陶淵明 之讀書,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則。 郭沫若 《十批判書·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儘管是怎樣的個人主義者,一個人不能完全脫離國家社會而生存,故論到國家社會的理則時,便很容易流露其個人主義的本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 莊子 認為……﹝道體﹞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則,連神、鬼都是從它生出來的。”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解脫

(1) 佛教指脫離苦惱,自在無礙

果解脫否。——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甩掉;脫身

諸事紛擾,使他無以解脫

(3) 開脫

為人解脫罪責

痴愛

深深愛上,尤指沒有成功或得不到反應的愛

求解

(1).請求解救或解除。《史記·孟嘗君列傳》:“﹝ 秦昭王 ﹞囚 孟嘗君 ,謀欲殺之。 孟嘗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卻説 汪知縣 幾日間連線數十封書札,都是替 盧柟 求解的。”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李孝女》:“女痛父言,以狀告, 挺九 許之金求解此獄。”

(2).求得解悟。 南朝 宋 謝靈運 《辨宗論》:“同游諸人,竝業心神道,求解言外。”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結網

亦作“ 結罔 ”。織網。《漢書·揚雄傳上》:“ 雄 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罔。” 南唐 陳陶 《閒居雜興》詩之二:“中原莫道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疎。” 宋 黃庭堅 《演雅》詩:“桑蠶作繭自纏裹,珠蝥結網工遮邏。” 柯岩 《奇異的書簡·美的追求者》:“蜘蛛在屋角結網了,它有著多么堅韌不拔的毅力呵!”

弟子

門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導並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

善緣

(1).佛教語。指與佛門的緣分。 南朝 梁簡文帝 《相宮寺碑》:“皇太子 蕭緯 ,自昔藩邸,便結善緣。”《法苑珠林》卷三五:“宿造諸善緣,百劫而不朽。” 清 袁枚 《新齊諧·鏡山寺僧》:“兒婦亦是幼年時小有善緣,鏡花水月,都是幻聚,何能久處?”

(2).泛指好的緣分。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厭逢俗客談時事,閒與鄉人結善緣。”

(3).猶言布施。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安氏冤》:“吾今令 李 宅作善緣薦汝,俾汝盡釋前憤,以得生天。”《紅樓夢》第一一七回:“他何嘗是真要銀子呢,也只當化個善緣就是了。” 王鎮 《槍》第二幕:“那個同志的面前,擺著一張香案,上面放著善緣簿子。”

得度

(1).合乎法度。《戰國策·魏策二》:“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遠於計。”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君子動作有應,從容得度。”

(2).佛教語。謂得以渡過生死之海而進入涅槃境界。《無量壽經》卷下:“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蕭使君》詩:“宰臣思得度,鷗鳥戀為羣。”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岳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自是登壇蒞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

(4).道教語。謂得道、成仙。《太平經》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壽。”

詩詞推薦

結緣原文_結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