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迓鼓

作者:賈仲名 朝代:元代

村里迓鼓原文

擺窈窕翠娥紅袖。出蒲萄紫駝銀瓮。

聽嘹喨笙簧聒耳。間一派。

仙音齊動。你看那梅香小玉。

了鬟使數。相隨相從。

鸞簫吹。象板敲。

皓齒歌。細腰舞。

琉璃鍾。琥珀醲。

呀。簇捧定可喜娘風流萬種。

詩詞問答

問:村里迓鼓的作者是誰?答:賈仲名
問:村里迓鼓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村里迓鼓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賈仲名的名句有哪些?答:賈仲名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金安壽 第一折

參考注釋

窈窕

(1) 文靜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詩·周南·關雎》

窈窕世無雙。——《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2) 幽深的

窈窕以尋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翠娥

指美女。 唐 李白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羅衣。” 宋 梅堯臣 《謝永叔答述舊之作和禹玉》:“金帶繫袍迴禁署,翠娥持燭侍吟窗。” 清 孫枝蔚 《採蓮歌》:“多少遊人看翠娥,船歸羞和採蓮歌。”

紅袖

(1).女子的紅色衣袖。 南朝 齊 王儉 《白紵辭》之二:“情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 唐 杜牧 《書情》詩:“摘蓮紅袖濕,窺淥翠蛾頻。” 後蜀 歐陽炯 《南鄉子》詞:“紅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風》詩:“喚上驛亭還酩酊,兩行紅袖拂尊罍。”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華省芳筵不待終,忙攜紅袖去匆匆。” 清 孫枝蔚 《記夢》詩:“頭上黃金雙得勝,眼前紅袖百慇懃。”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 上海 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

蒲萄

(1).見“ 葡萄 ”。

(2).古代駿馬名。

紫駝

(1).赤栗色駱駝。 唐 杜甫 《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2).指用駝峰作成的珍貴菜餚。 宋 蘇軾 《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詩:“不羨紫駝分御食,自遣赤腳沽村釀。”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簇金盤羅列著紫駝新,倒銀瓶滿泛著鵝黃嫩。”

銀瓮

銀質盛酒器。古代傳說常以為祥瑞之物。政治清平,則銀瓮出。《初學記》卷二七引 南朝 梁 孫柔之 《瑞應圖》:“王者宴不及醉,刑罰中,人不為非,則銀瓮出。” 唐 杜甫 《洗兵行》:“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不知何國致白環,復道諸山得銀瓮。” 明 劉基 《君子有所思》詩:“扈從金宮歸,賜酒銀瓮盈。”

嘹喨

見“ 嘹亮 ”。

笙簧

(1).指笙。簧,笙中之 * 。《禮記·明堂位》:“ 垂 之和鍾, 叔 之離磬, 女媧 之笙簧。” 鄭玄 註:“笙簧,笙中之簧也…… 女媧 作笙簧。”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 登 ( 孫登 )上峯,行且嘯,如簫韶笙簧之音,聲振山谷。” 宋 張子野 《木蘭花》詞:“樓下雪飛樓上宴,歌咽笙簧聲韻顫。” 明 楊珽 《龍膏記·寵賜》:“聽鳥語笙簧疊奏,看瑤階繡茵初長。”

(2).指笙的樂音。 張素 《初至江南》詩:“山村隱圖畫,鳥語替笙簧。”

聒耳

雜亂刺耳

一派

(1) 一條支流;一條水流

一派死水

(2) 一個流派;一個派別

中立的一派

(3) 一片;一陣

一派謊言

仙音

(1).仙人所奏美妙的音樂。 宋 洪邁 《夷堅乙志·九華天仙》:“ 恆娥 奏樂《簫韶》,有仙音異品,自然清脆。”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聽宮娥《霓裳》調高,是仙音凡夫怎操?”

(2).指宮廷的音樂。 明 屠隆 《綵毫記·遠謫夜郎》:“仙音一派飛龍近,香氣先傳近侍班。”

梅香

丫頭,舊時婢子的別稱

兩個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睏倦,亦皆睡了。——《水滸傳》

小玉

(1).傳說中 吳 王 夫差 的女兒。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吳 妖 小玉 飛作煙, 越 艷 西施 化為土。”自註:“ 夫差 女 小玉 死後,形見於王。其母抱之,霏微若煙霧散空。”

(2).神話中仙人侍女名。 唐 白居易 《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 小玉 報 雙成 。”

(3).泛稱侍女。 唐 元稹 《暮秋》詩:“棲烏滿樹聲聲絶,小玉 * 鋪夜衾。”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一折:“你看那梅香小玉丫鬟使數,相隨相從。” 清 納蘭性德 《瑞鶴仙·丙辰生日自壽》詞:“無寐,宿酲猶在,小玉來言,日高花睡。”

相隨

(1).亦作“ 相隋 ”。謂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之相隨。”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道經》作“相隋”。

(2).伴隨;跟隨。《史記·蘇秦列傳》:“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馬烽 《飼養員趙大叔》:“說完,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簫吹

簫聲。 唐 上官儀 《奉和秋日即日應制》:“緹油泛行幔,簫吹轉浮梁。”

象板

(1).亦作“ 象版 ”。古時大臣朝見時手執的象牙手板,用以指畫和記事。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乃遷殿中,朱衣象版。惟義之趨,豈利之踐。” 元 姚登孫 《送進士梁彥中序》:“即秉象板,卷兔冊,紆朱芾,褫白衣,其為光華,視昔何如也!”

(2).象牙拍板。打擊樂器。 宋 柳永 《瑞鷓鴣》詞:“凝態掩霞襟。動象板聲聲,怨思難任。”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樂奏《合歡令》,有鳳簫象板,錦瑟鸞笙。”《水滸傳》第八一回:“ 燕青 頓開喉咽,手拿象板,唱《漁家傲》一曲。” 清 朱錫 《幽夢續影》:“有名花美酒,象板鳳笙,始蓄歌伎。”

皓齒

潔白的牙齒。《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唐 權德輿 《六府詩》:“木蘭泛方塘,桂酒啟皓齒。” 宋 柳永 《思歸樂》詞:“皓齒善歌長袖舞,漸引入醉鄉深處。” 清 陳夢雷 《今日良宴會》詩:“清歌發皓齒,妙節協笙簧。”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丁東草·石榴>》:“秋天來了,它對於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參見“ 皓齒朱脣 ”。

細腰

亦作“ 細要 ”。1.纖細的腰身。《墨子·兼愛中》:“昔者, 楚靈王 好士細要,故 靈王 之臣皆以一飯為節。”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 楚王 宮內無不推其細腰。”

(2).代指美女。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詩之三:“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

(3).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 何 文 ﹞暮上北堂中樑上坐。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長丈餘,高冠黃衣,升堂呼曰:‘細腰!’細腰應諾。及將曙, 文 乃下堂中,如法呼之,問曰:‘……汝復為誰?’曰:‘我杵也,今在灶下。’”後即以細腰稱杵。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北堂細腰杵,南市女郎砧。”

(4).土蜂別名。《莊子·天運》:“烏鵲孺,魚傅沫,細要者化。” 成玄英 疏:“蜂取桑蟲,視為己子。”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細腰無雌,蜂類也。” 唐 韓愈 《孟東野失子》詩:“細腰不自乳,舉族長孤鰥。”

(5).棺木合縫的木榫。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釘細要,削除鏟靡,不見際會。” 南朝 梁 江淹 《銅劍贊》序:“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釘,悉用細腰。其細腰之法,長七寸,廣三寸,厚二寸五分,狀如木枰,兩頭大而中央小……棺凡用細腰五十四枚。”

琉璃

巴利語 veluriya或梵文俗語verulia的譯音。用鋁和鈉的矽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製成缸、盆、磚瓦等。亦指琉璃燈座

一盞琉璃

琥珀

一種很硬的、由微黃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樹脂化石,產於沖積土、褐煤層或某些海濱,容易拋光,主要用於裝飾品(如串珠及菸嘴),可作中藥

飾琥珀於虹棟。——唐· 李朝威《柳毅傳》

簇捧

簇擁。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一折:“鸞簫吹,象板敲……簇捧定可喜娘,風流萬種。”《三國演義》第八回:“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 貂蟬 舞於簾外。”《水滸傳》第六一回:“且説 吳用 、 李逵 兩個,搖搖擺擺,卻好來到城門下,守門的約有四五十軍士,簇捧著一個把門的官人在那裡坐定。”

可喜娘

可愛的姑娘。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可喜娘的龐兒淺淡妝,穿一套縞素衣裳。” 元 孔文昇 《折桂令·贈千金奴》曲:“一箇可喜娘身材兒是小。” 明 朱權 《卓文君》第二折:“可喜娘知疼熱的姐姐。”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詩詞推薦

村里迓鼓原文_村里迓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