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柳陌薰風蚤,笙歌滿畫堂。
花明春肅祀,雲集雁成行。
山擁龍門壯,潮生鳳嶺長。
莫須悲去住,咫尺是江鄉。
詩詞問答
問:《送龍門宗人殿鳳山始祖墓還里》的作者是誰?答:何思孟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2. 清何天衢《欖溪何氏詩徵》卷一
參考注釋
柳陌
(1).植柳之路。 唐 劉禹錫 《踏歌詞》之二:“桃蹊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 宋 周邦彥 《六醜·薔薇謝後作》詞:“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全元散曲·紅繡鞋》:“麗日和風柳陌,花開相間紅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絲竹隱隱,載將來一隊烏帽紅裙。天然風韻,映著柳陌斜曛。”
(2).舊指 * 。 元 方壺 《一枝花·妓女》套曲:“自生在柳陌中,長立在花街內。”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驅逐娼妓》:“故欲覓盜蹤,多從柳陌;欲追贜物,半費花街。”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樂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樂歌舞熱鬧非凡)
畫堂
(1).古代宮中有彩繪的殿堂。《漢書·成帝紀》:“ 孝成皇帝 , 元帝 太子也。母曰 王皇后 , 元帝 在太 * 生 甲觀 畫堂,為世嫡皇孫。” 顏師古 註:“畫堂,但畫飾耳…… 霍光 止畫室中,是則宮殿中通有綵畫之堂室。”
(2).泛指華麗的堂舍。 南朝 梁簡文帝 《餞廬陵內史王修應令》詩:“迴池瀉飛棟,濃雲垂畫堂。” 唐 崔顥 《王家少婦》詩:“十五嫁 王昌 ,盈盈入畫堂。”《水滸傳》第四五回:“此物只宜林下看,豈堪引入畫堂中。”
雲集
(1) 指人群密集一處
志願者雲集徵兵站
(2) 極言聚合人眾之盛
成行
指旅行、出訪等出發上路;啟程旅行
年底恐難成行
龍門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鳳嶺
即 鳳凰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東南。北近 西湖 ,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 宋 蘇軾 《贈別》詩:“慇懃莫忘分攜處,湖水東邊 鳳嶺 西。”
莫須
毋須;也許。 唐 杜甫 《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詩:“莫須驚白鷺,為伴宿青溪。”《朱子語類》卷七三:“《中孚》是箇卵象……占法則莫須是見豚魚則吉。” 宋 王安石 《與王逢原書》之六:“不知 逢原 此行以何時到 江陰 ……但到 金陵 莫須求客舟以往否?”
去住
猶去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唐 司空曙 《峽口送友人》詩:“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霑巾。” 龐樹柏 《鶼鶼引為邑中貞烈嚴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終難移。”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江鄉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 江 南水鄉。 唐 孟浩然 《晚春臥病寄張八》詩:“念我生平好,江鄉遠從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展 海子 直抵西城 中山王 冢,悉為稻田,引 新河 水注之,清波瀰漫數里,頗類江鄉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乍暖風煙滿江鄉,花裡行廚攜著玉缸。”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蘭橈鼓動,旌旗蕩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
標籤: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