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嶮厓輓詞原文
說法歸來後,冥心味道真。
人天戶外屨,花雨定中身。
白首全高節,清貧到古人。
江湖久無淚,為爾一沾巾。
詩詞問答
問:平嶮厓輓詞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平嶮厓輓詞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平嶮厓輓詞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釋妙聲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妙聲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說法
(1) 指說話所用的詞
換個說法,他也許能接受
(2) 說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辦事不牢”是一種不全面的說法
(3) 講說的方法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冥心
(1).泯滅俗念,使心境寧靜。《魏書·逸士傳序》:“冥心物表,介然離俗,望古獨適,求友千齡,亦異人矣。” 唐 修雅 《聞誦法華經歌》:“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里。”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嵩山崇福宮表》:“迄無顯效於盛時,固合冥心於暮齒。”《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靜室,冥心危坐。”
(2).潛心苦思;專心致志。《晉書·隱逸傳·辛謐》:“是故不嬰於禍難者,非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與吉會耳。” 宋 蘇舜欽 《詔獄中懷藍田高先生》詩:“仰首羨飛鳥,冥心思故山。”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難者雖緊要,且置之度外;易者雖不緊要,亦當冥心搜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立憲紀聞》:“自甲午 中 日 一戰,而吾國以東海大邦,見敗於 扶桑 三島,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味道
(1) 滋味
櫻桃的味道真好
(2) 意味;趣味
這首詩寫得有點味道
(3) 體味道理
味道守真
(4) ;體味道的哲理
人天
(1).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眾生。《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三》:“能為世導師,映蔽人天眾;演説無所畏,我禮勝丈夫。”《魏書·釋老志》:“人天道殊,卑高定分。” 唐 白居易 《看夢得題答李侍郎詩因戲和之》:“看題錦繡報瓊瓌,俱是人天第一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按佛經,行善者得人天果報。”
(2).人間與天上。《晉書·陸雲傳》:“ 帝堯 昭煥而道協人天, 西伯 質文而 周 隆二代。” 郭沫若 《Lobeniche的塔》:“橫的自然觀和縱的道義感要構成一個新的金鑰開發人天的啞謎。”
(3).指糧食。民以食為天, 唐 人避 太宗 李世民 諱,改民作人,故稱“人天”。《舊唐書·音樂志三》:“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古今攸賴,是曰人天。”參見“ 民天 ”。
戶外
(1) 室外露天處
在正餐時間從戶外回來
(2) 作為與室內有區別的室外
在戶外度過白天
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貫休 《春山行》詩:“重疊太古色,濛濛花雨時。” 宋 向子諲 《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詞:“更冥冥,一簾花雨。” 元 張雨 《次孫大方仙興詩韻》:“花雨掃塵鸞帚溼,島雲承韈蜃樓昬。”
(2).佛教語。諸天為讚嘆佛說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經·序品》:“時無 * 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後用為讚頌高僧頌揚佛法之詞。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十里花雨,四天香雲,幢幡葢網,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尋山僧不遇作》詩:“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花雨散諸天,慈雲廣蔭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紛飛。 郭沫若 《雙倍的春天》詩序:“ 北京 市民夾道歡迎,花雨滿天,歡雷震地,人人臉上都煥發出無上的喜意。”
中身
(1).中年。《書·無逸》:“ 文王 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鄭玄 註:“中身謂中年。”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年在中身,疚維痁疾。”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討副使鄧君墓志銘》:“年極中身,葬茲高岸。” 章炳麟 《悲先戴》:“壽不中身,憤時以隕,豈無故耶?”
(2).身體的中部。《戰國策·魏策四》:“有虵於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皆救。”
白首
(1).猶白髮。表示年老。《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論》:“ 范雎 、 蔡澤 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説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説力少也。” 前蜀 韋莊 《與東吳生相遇》詩:“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元 錢應庚 《春草碧·次韻酬復孺》詞:“西園長記前游,乘興重來看蘭藥。白首友於情,同憂樂。”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邁,白首無成。獨坐無聊,老懷難遣。” 清 吳敬梓 《移家賦》:“羨白首之詞臣,久赤墀之記注。”
(2).謂男女相愛誓願白頭偕老。 宋 陳師道 《送內》詩:“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詩:“深言匪曲衷,白首為所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純潔的初戀,信託的心,白首的約,不辭的別。”
高節
(1).高其節操,堅守高尚的節操。《莊子·讓王》:“若 伯夷 、 叔齊 者,其於富貴也,苟可得已,則必不賴,高節戾行,獨樂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節也。”《呂氏春秋·離俗》:“高節厲行,獨樂其意,而物莫之害。”《宋書·宗愨傳》:“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義為業, 炳 ( 宗炳 )素高節,諸子羣從皆好學。”
(2).高尚的節操。《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 者, 齊 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 唐 顧況 《哭從兄萇》詩:“立身有高節,滿卷多好詩。” 清 周亮工 《寄濰縣楊再蘧蔡漫夫於鳴岐》詩之二:“ 箕山 高節推 徐幹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聳的竹竿。竹有節,故稱。 唐 方乾 《方著作畫竹》詩:“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節。其長八尺,故稱。 唐 賈島 《頌德上賈長侍》詩:“高節羽書期獨傳,分符 絳郡 滯長材。”
清貧
生活清寒貧苦
家道清貧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為爾
猶言如此。 晉 王羲之 《問慰諸帖上》:“吾至乏劣,為爾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傳》:“為爾寂寂, 鄧禹 笑人。”
一沾
謂一經登第。古人稱受皇恩為沾恩,登第亦為“受恩”,故云。 唐 呂溫 《及第後答潼關主人》詩:“一沾太常第,十過 潼關 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