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五月初三日)原文
細雨似無望,反側那能寢。
侵尋至四更,傾盆聲遞枕。
額手有是哉,渥澍斯誠審。
山陵宅兆安,太室升祔諗。
天恩佑母德,蒙庥㿽泣飲。
曷以酬茲貺,愛民勵勤恁。
詩詞問答
問:雨(五月初三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五月初三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寢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二
2. 五月初三日
參考注釋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無望
(1) 希望已破滅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家無望。——《紅樓夢》
無望的結果
(2) 沒有聲望
(3) 沒有邊際
反側
(1).翻來復去,轉動身體。《詩·周南·關雎》:“悠哉悠哉,展轉反側。” 漢 王粲 《登樓賦》:“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唐 杜甫 《彭衙行》:“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王子》:“長史驚而寤,陰異之,嘆息不能復寐,反側達旦。”
(2).反覆無常。《詩·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楚辭·天問》:“天命反側,反罰何佑?” 朱熹 集註:“反側,言無常也。”
(3).不安分,不順服。《荀子·王制》:“故姦言、姦説、姦事、姦能、遁逃反側之民,職而教之,須而待之。” 王先謙 集解:“反側之民,不安之民也。”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或收市重寳,逃入反側之地,以資寇盜。”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內消反側,外絶覬覦,遠近晏然。” 孫中山 《 * 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鄧本殷 等負隅於南路, 楊希閩 、 劉震寰 等,更反側於肘腋之下。”
(4).惶恐不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王含 作 廬江郡 ,貪濁狼籍。 王敦 護其兄,故於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 廬江 人士鹹稱之。’時 何充 為 敦 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 即 廬江 人,所聞異於此。’ 敦 默然,旁人為之反側, 充 晏然神意自若。”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書》:“三司判官,尤朝廷所選擇,出則被使漕運,而金穀之事,某生平所不習,此所以蒙恩反側而不敢冒也。”
那能
方言。怎么樣。
出處: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凡諸形狀皆謂之態,亦謂之能; 蘇州 問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態字,猶通語言曾(俗作怎)么樣矣。”
例句:殷夫 《監房的一夜》:“ 小王 說:‘老和尚後來那能了呢?’說著笑了。”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四更
指晨一時至三時。 唐 杜甫 《月》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 宋 陸游 《除夜雪》詩:“北風吹動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參見“ 五更 ”。
傾盆
形容雨勢很猛。 宋 蘇軾 《介亭餞楊傑次公》詩:“前朝欲上已蠟屐,黑雲白雨如傾盆。” 元 鮮于必仁 《折桂令·薊門飛雨》曲:“數聲引鼓,一霎傾盆。”《花月痕》第十五回:“不想紅日忽收,黑雲四合,下起傾盆大雨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天色已經漆黑,大雨傾盆般落了下來。”
額手
以手加額(表示慶幸)
山陵
(1) 山嶽
(2) 舊指皇帝陵墓
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明· 顧炎武《復庵記》
(3) 比喻帝王或王后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 趙?——《戰國策·趙策》
宅兆
墓地。《孝經·喪親》:“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唐玄宗 註:“宅,墓穴也;兆,塋域也。”《漢書·王莽傳中》:“乃遣太傅 平晏 、大司空 王邑 之 雒陽 ,營相宅兆,圖起宗廟、社稷、郊兆雲。” 唐 陳子昂 《為人陳情表》:“今卜居宅兆,將入舊塋。”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葬公婆》:“何曾見葬親兒不到,又道是三匝圍喪,那些箇卜其宅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陽成侯》:“先生有荒田,公牧其處。輒見蛇兔鬭草萊中;以為異,因請於主人為宅兆,搆茅而居。”
太室
亦作“ 大室 ”。1.太廟中央之室,亦指太廟。《書·洛誥》:“王入太室祼。” 孔 傳:“太室,清廟。” 孔穎達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為清廟。廟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壞。” 杜預 註:“大廟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縣 北。《左傳·昭公四年》:“ 四岳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 陸德明 釋文:“大室即中嶽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記·楚世家》:“ 幽王 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預 曰:“ 太室 , 中嶽 也。”
升祔
升入祖廟附祭於先祖。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四:“伏請升祔太廟,以時配享。”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陳公神道碑銘》:“今皇帝 嘉慶 四年, 高宗 升祔禮成,覃恩海內。”《清史稿·宣宗紀一》:“戊寅, 仁宗睿皇帝 、 孝淑睿皇后 升袝太廟。己卯,以升祔禮成,頒詔天下,覃恩有差。”
天恩
(1).指帝王的恩惠。《後漢書·班超傳》:“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賞,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控代》:“蒙聖主天恩高曠。”《紅樓夢》第五三回:“咱們家雖不等這幾兩銀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2).泛指極大的恩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李氏 道:‘多謝老爺天恩。’”
母德
人母的德性。《後漢書·光武帝紀下》:“ 薄太后 母德慈仁, 孝文皇帝 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
愛民
指熱愛人民,特別指官員熱愛百姓。
勤恁
亦作“ 勤任 ”。勤思。《文選·班固<典引>》:“若然受之,亦宜勤恁旅力,以充厥道。” 蔡邕 註:“恁,思也。”《三國志·吳志·張溫傳》:“ 吳國 勤任旅力,清澄江滸,願與有道平一宇內。”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詩:“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還舍剩書銀筆字,今朝猶是玉壺仙陳造《再次韻小雪餘言別》
- 待看草青煙浪暖,帶將春色離南州王炎《和韓毅伯詠雁》
- 人與西風結約來,芙蓉花氣撲吟杯陳郁《石湖歸途》
- 一層復一層,古道多迴旋胡圭《入山》
- 可是正容而悟,憑真趣、改易凡胎張繼先《滿庭芳》
- 魏家舊城闕,寥落無人住孟雲卿《鄴城懷古》
- 昨夜寶奩開玉鏡王質《蘇幕遮(送張刪定赴召)》
- 江天詩眼闊,沙岸暮扶藜趙汝鐩《暮行江上》
- 植齋書萬卷,喜有外孫存牟巘五《挽姚景春》
- 除客歸來聞好語王惲《玉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