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守舒郎中赴闕·其三原文
解郡西南促去程,扁舟西下照江明。
旌麾益近青1-1雲1一1路,劍佩行朝白玉京。
勢位久淹猶郡國,光華此去即公卿。
山林願聽功名起,野拙猶能頌治聲。
詩詞問答
問:送太守舒郎中赴闕·其三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送太守舒郎中赴闕·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太守舒郎中赴闕·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去程
去路。 唐 張祜 《玉環琵琶》詩:“宮樓一曲琵琶聲,滿眼雲山是去程。”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溪山別意,煙樹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旌麾
(1) 帥旗;指揮軍隊的旗幟
大破遂軍,得其旌麾。——《三國志·夏侯淵傳》
(2) 借指軍隊
旌麾南指。——《資治通鑑》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劍佩
亦作“ 劍珮 ”。寶劍和垂佩。 南朝 宋 鮑照 《代蒿里行》:“虛容遺劍佩,實貌戢衣巾。” 隋 王通 《中說·周公》:“衣裳襜如,劍珮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宋 蘇轍 《次韻子瞻感舊》詩:“久從江海游,苦此劍珮長。”
見“ 劍佩 ”。
行朝
猶行在。《舊唐書·崔胤傳》:“伏乞詔赴行朝,以備還駕。” 宋 李綱 《論淮西軍變札子》:“ 王德 擅離職守,奔歸行朝。”《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宜中 ( 陳宜中 )惶恐,亟召 秀夫 ( 陸秀夫 )還行朝。” 清 顧炎武 《延平使至》詩:“身留絶塞援枹伍,夢在行朝執戟班。”
白玉京
指天帝所居之處。 唐 李白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詩:“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宋 蘇軾 《游羅浮山示兒子過》詩:“人間有此白玉京, 羅浮 見日鷄一鳴。” 宋 陸游 《夏夜》詩之四:“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遊白玉京。”
勢位
權勢地位。《荀子·正論》:“天子者,勢位至尊,無敵於天下,夫有誰與讓矣!” 宋 王安石 《與王禹玉書》:“閣下親屈勢位之尊,忘名德之可以加人,而樂與之為善。” 魯迅 《墳·論“ * !”》:“勢位聲氣,本來僅靠了‘祖宗’這惟一的護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毀,便什麼都倒敗了。”
久淹
長久滯留。 唐 孟浩然 《口號贈王九》:“日暮田家遠,山中勿久淹。”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你咱説謊,我著甚痴心沒去就,白甚只管久淹蕭寺。”
郡國
郡和國的並稱。 漢 初,兼采封建及郡縣之制,分天下為郡與國。郡直屬中央,國分封諸王、侯,封王之國稱王國,封侯之國稱侯國。 南北朝 仍沿郡、國並置之制,至 隋 始廢國存郡。後亦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史記·酷吏列傳》:“上乃拜 成 為關都尉。歲餘, 關東 吏隸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值 寧成 之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夫學者貴能博聞也。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當 乾元 、 廣德 之間,郡國多事。” 清 劉逢源 《郭泰》詩:“博帶雍容七尺身,遨遊郡國擅人倫。”
光華
光彩明麗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尚書大傳》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簡稱。《儀禮·喪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貴臣。”《論語·子罕》:“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後漢書·陳寵傳》:“及 竇憲 為大將軍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國無不遣吏子弟奉獻遺者。” 劉師培 《悲佃篇》:“試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約五萬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黃鵠下 建章宮 太液池中,公卿上壽。” 唐 元稹 《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賢彥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齋記》:“為君子矣,雖不為公卿,無害也;為公卿而不足為君子,其如公卿何。” 嚴復 《和荊公<賈生>》詩:“賦鵬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詞·鳳歸雲》:“待公卿迴故日,容顏憔悴,彼此何如。” 蔣禮鴻 曰:“‘公卿’指丈夫,這和阿曹婆詞稱丈夫為‘君王’相同。俗文學裡的所謂‘官人’,實際和公卿的意義也相同。”見《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野拙
(1).粗疏拙樸。《宋書·趙倫之傳》:“ 倫之 雖外戚貴盛,而以儉素自處,性野拙,人情世務,多所不解。”
(2).在野質樸之人。多用作自謙之詞。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武帝啟》之二:“於野拙之分,實已過幸。”
治聲
為政有成績而獲得的聲譽。《後漢書·王堂傳》:“﹝ 王堂 ﹞曾孫 商 , 益州 牧 劉焉 以為 蜀郡 太守,有治聲。”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追光寺》:“﹝ 元略 ﹞為政清肅,甚有治聲。” 清 姚鼐 《建昌新城陳母楊太夫人墓志銘》:“夫以儒興,子有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