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其一原文
周業凌遲伯失宗,紛紛功利起衡從。
時君不識真王佐,卿祿寧辭十萬鍾。
詩詞問答
問:讀史·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讀史·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讀史·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冬韻
參考注釋
凌遲
(1) 零割碎剮的一種酷刑。亦稱凌持
凌遲重辟
(2) 欺凌;欺負
(3) 衰敗,崩壞
堤防凌遲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功利
(1) 功名利祿。多含貶義
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莊子·天地》
(2) 功業所帶來的利益
民知誅罰之皆起於身也,故疾功利於業,而不受賜於君。——《韓非子·難三》
衡從
縱橫。《詩·齊風·南山》:“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 宋 范成大 《靈山口》詩:“陵高類登天,斗下劇窺井。衡從十里近,底用許多嶺?” 明 高攀龍 《武林遊記》:“峰高不逾數十尋,而怪石壁削,若駭豹蹲獅,衡從偃仰,益玩益奇。”
時君
(1).當時或當代的君主。 漢 張衡 《四愁詩》序:“﹝ 屈原 ﹞思以道術相報貽於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夫淵源正大之理,不於事物而達之,則 孔 孟 之學真迂闊矣,非時君不用之罪也。”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蘇 氏此説雖主為時君用人而言,非正為此書而發。”
(2).龜的別名。 晉 葛洪 《抱朴子·登涉》:“稱時君者,龜也。”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王佐
(1).王者的輔佐,佐君成王業的人。《漢書·董仲舒傳贊》:“ 劉向 稱‘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雖 伊 呂 亡以加, 筦 晏 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時難》:“懷其王佐之器,抱其邈世之材。” 唐 韓愈 《合江亭》詩:“維昔經營初,邦君實王佐。” 明 徐渭 《送李子遂序》:“ 漢 之稱王佐者,人皆許之而已,而己則必知其為霸之餘習。”
(2). 清 末稱襄佐恭親王理事的部曹中書為王佐。《清朝野史大觀·史料·帝師王佐鬼使神差》:“凡部曹中書充軍機處及總理衙門章京者,以其襄佐恭邸,故曰王佐。”
十萬
數目。一百個千。用以形容數量極多。《孟子·公孫丑下》:“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漁陽》詩:“繫書請問 燕 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宋 陸游 《好事近》詞:“驅退睡魔十萬,有雙龍蒼璧。”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